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018年中P2P网贷平台的持续爆雷事件,金融市场对P2P网贷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趋之若鹜已迅速转变为避之不及,在2019年3月,个别P2P头部平台的轰然倒塌再次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P2P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本文首先通过数据对我国目前P2P网贷平台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其次梳理了行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最后针对P2P平台和行业未来发展的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业有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国家经济转型。本文以西安市创业大学生为切入视角,经调研发现,融资困境严重阻碍了其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提出了将P2P借贷平台与大学生创业相对接的构想,并构建了面向大学生创业群体的P2P借贷平台模型。该模型从借款端、平台、投资端三个方面入手,详细解构了平台的运营模式。为保证运行环境,提出了行业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5,(8)
P2P行业爆炸式增长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风险和问题的不断显现,监管介入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一直以来,我国监管当局对P2P借贷这种创新的金融形式保持了较大的容忍度:这一方面使P2P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P2P行业发展乱象丛生,各种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野蛮的"价格战",征信体系等基础框架缺失,以及行业监管不力等,是造促成P2P行业坏账、跑路频出的重要因素。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等监督办法的拟定,将有助于改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减少行业乱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廖愉平 《商业科技》2014,(22):165-166
P2P借贷2006年来到中国,2014年行业发展初具规模,7月成交额突破200亿。行业的迅速繁荣,根本上是对口了市场的需求---中等阶层的投资需求,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再次过程中,也暴露出十分突出的问题,如P2P借贷平台金融犯罪等。如何才能使P2P借贷行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闲散资金的利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使P2P借贷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则从国家法律监管、行业自律建设以及平台自身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望对我国P2P借贷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P2P行业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P2P 行业在2011年之后发展迅速,但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信息披露不透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等原因,导致了投资者了解有限,另一方面,P2P行业本身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正出在迅速发展壮大并不断规范自身行为的阶段。本研究试图通过全面了解行业,找到行业未来趋势和新的价值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2013年以来,湖北省P2P借贷行业获得较快发展,有效推动了普惠金融的普及,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但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政府在采取相应措施对P2P借贷平台进行监管的同时,也在积极激励P2P借贷平台创新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北省P2P借贷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不足的分析研究,并综合其他地区P2P借贷行业的发展形势,得出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的阶段性趋势。  相似文献   

7.
P2P陷阱     
《商界》2014,(7):20-21
2014年是P2P网络贷款不平凡的一年,从平台的快速增长到平台的轰然倒塌,“黑嘴”、“黑客”、“跑路”、“踩雷”、“挤兑”、“维权”可能是这一年P2P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一边是国家定向降准,定向增加长期资金投放,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释放流动性,一边是P2P纷纷跑路,P2P就像站在油锅里的行业,火热并进,潜力巨大,但风险更大。网贷是水土不服,行将灭亡,还是黎明前的黑暗?  相似文献   

8.
《商》2016,(8)
<正>一、引言P2P网络借贷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个人直接借贷给个人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P2P网络借贷是未来金融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截止2015年6月底,中国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累计超过了6835亿元。2015年上半年网贷行业成交量以月均10.08%的速度增加,上半年成交量累计已达3006.19亿元。虽然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迅猛,P2P借贷平台  相似文献   

9.
2018年以来,我国的P2P行业频繁出现"爆雷"现象,引发大众对P2P行业的信任危机。政府近年开始逐渐加强对P2P网贷的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旧不足。P2P借贷除存在传统金融的一些风险外,还存在特定的风险。在加强P2P行业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建立完善的P2P借贷信用体系也至关重要,本文从博弈论角度探讨P2P借贷信用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2006年,P2P网贷模式引入中国,2007年,第1家P2P网贷公司成立,之后我国P2P网贷公司数量剧增,形成迅猛发展的态势。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问题也逐渐显现。我国P2P网贷公司信用环境欠佳、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差,从业人员专业性差、流动性高、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监管体制不科学。P2P网贷公司应建立第三方征信平台、改善行业信用环境,加强P2P网贷公司特色产品研发,强化风控管理、加强风险机制建设,维护系统安全,加大监管力度,助堆网贷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P2P模式是大数据时代的最新产物,自2006年进入我国以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出现了一系列的金融陷阱,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阐述P2P的起源和发展现状,梳理归纳P2P行业常见的投资风险,并结合行业监管新形势,为理财人员辨识投资平台,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P2P网络借贷服务始于2007年8月成立的拍拍贷。自2012年有了迅速发展以来,由于监管缺失、行业自律性差,P2P行业乱象丛生,平台倒闭、网络欺诈的现象频频发生,给出借人造成了严重损失。英国作为P2P网络借贷的发源地,其P2P的发展现状与监管,对于我国P2P的规范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在分析英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基础上,借鉴英国对于P2P的监管方式,指出我国发展与监管P2P行业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P2P网络借贷平台自2007年出现起一直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其主要客户为中小微型企业。目前,我国P2P借贷平台所面临的风险包括外部市场环境风险、行业风险以及自身信息安全风险、信任机制风险和职业能力风险等。促进P2P网络借贷平台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是:建立并完善的监管体系,保护借贷双方权益;建立大数据评分体系,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加大平台的创新力度,打造优质的风控团队。  相似文献   

14.
善用两种微信公号渠道,可以为营销四两拨千斤。P2P行业一直是新平台不断。近期,传统金融机构进入P2P行业的很多。一些机构预测称,未来,中国将会诞生至少1万家的P2P网贷公司。对新的P2P平台来说,脱颖而出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商》2016,(5)
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新兴行业中最引人关注的行业,因为,互联网金融与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过程,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P2P模式的发展尤其引人关注。P2P由于涉及到国计民生,发展的好是国家和大众的福音,发展不好极易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动荡。必须要引起国家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P2P行业的投资人、管理者要规范运营管理,担负起社会责任,尽快解决P2P生存、发展中的问题,确保P2P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P2P金融产品由于便捷的服务和低门槛而成为新兴的大众化理财产品,掀起了大众投资的热潮。P2P(personal to personal)网络借贷是一种聚集闲散资金借贷给资金需求人的商业模式。P2P模式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有效工具,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资金保值增值需求。但是由于前期市场管理的缺位导致P2P行业发展混乱无序,如今行业面临发展困境。本文从P2P的产生背景入手,针对我国P2P行业市场概况、P2P产品的运营模式、发展中的问题、风险防范等方面对我国P2P行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P2P行业的问题研究提供有效参考,并促进大众对互联网金融的认可与参与,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0)
P2P网贷行业作为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式金融服务行业,凭借着行业进入门槛低、便利快捷等优势,在中国得到迅猛的发展。本文分析了P2P网贷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内P2P网贷行业的几种商业模式,然后对P2P网贷中的宜信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这种模式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尤其是P2P网贷行业的发展。2015年以来,4000多家P2P网贷平台运营出现问题,给众多的投资人带来巨额的损失。对我国P2P网贷平台近年来发展情况及问题平台进行了统计,进一步分析了P2P网贷行业"跑路潮"的原因,提出了防范P2P网贷行业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国P2P行业发展迅猛。但在征信方面,目前平台仍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手段;在监管方面,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监管存在较多空白。总体而言,我国P2P借贷领域"跑路"现象严重。文章从征信和监管两方面分析原因。通过总结美国成熟经验,总结我国P2P资产证券化不足,并分析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互联网金融P2P模式在我国发展迅猛,但P2P网络小额信贷行业相关的风险也日益突出,政府监管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逐步加强,P2P行业需正确分析当下的各类风险,以利于未来更健康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