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玲 《消费导刊》2014,(2):6-7,192
我国汽车消费政策从制定到逐步完善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汽车消费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汽车及关联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学者对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关联产业的影响方面,而对汽车消费的政策效应关注不足。  相似文献   

2.
从汽车消费税制改革窥探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过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对汽车消费税制与汽车产业政策相关性的实证分析,考察我国汽车工业的产能过剩状况。认为其相关性比较强,并能较好地配合新汽车产业政策和国家宏观战略方针,加快推进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汽车消费比例越来越大。经济发展推动了汽车制造业,也推动了汽车维修、汽车保养等汽车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总结分析了汽车服务业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焕  张衍清 《商业研究》2002,(15):46-47
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既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汽车产业具有很高的关联效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和旅游交通工具,由于出行必然带来消费,消费亦必然推动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既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汽车产业具有很高的关联效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和旅游交通工具,由于出行必然带来消费,消费亦必然推动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作为附加值较高的汽车制造业,其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与产业波及系数均较高。为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以珠三角汽车产业为例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中的本体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以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据此针对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汽车金融服务行业的良好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使整个区域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发展基础,从而实现对汽车产业的集聚效果,同时也可促进相关配套设施、政策扶持等基础条件提高至新台阶,拉动汽车产业甚至是整个区域经济在更高的层次取得进步,构建汽车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现行问题,分析了汽车金融服务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角度出发,对天津发展汽车金融服务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笔者通过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价格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价格补贴政策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和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今年,汽车行业的利好消息不断.国家刺激车市、激励汽车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出台,一项振兴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也已公布.不过,在目前振兴汽车产业的政策中,促进汽车消费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汽车购置税减半、扶持新能源车、对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予补贴以及鼓励汽车下乡等等.  相似文献   

10.
鉴于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以及汽车消费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消费热点,本文对汽车产业销售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得出轿车的年产量、年进口量及汽车消费贷款利率是销售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了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促进消费信贷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在,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它的附属产业"汽车金融"对其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的基本内容如下:汽车金融的概念;我国汽车金融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汽车金融产业发展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汽车金融产业未来发展预测。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的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期将出现在2017-2034年之间,汽车产业在快速增长期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当时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带来环境、能源、道路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为了避免因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过快而激化各种矛盾,政府与汽车生产企业应当进行政策和策略调整;媒体应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健康出行、节能环保等消费新理念,杜绝奢华之风,引导全社会高度关注汽车发展的"外部不经济性";用户应学会理性消费,在考虑自己使用汽车经济性的同时,关注汽车的"社会经济性",为缓解交通压力、减缓空气污染、节约能源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初,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和刺激消费的政策迅速呈现出显著效果.在国家政策影响下,汽车市场产销双超1360万辆.汽车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主品牌比例进一步提升.但是国际汽车市场大环境依然严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主战场,竞争形势更加激烈.如何把握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如何通过技术标准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转为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国将汽车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 ,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金融的作用对汽车产业来说就像是生命中的血液 ,对汽车产品的流通和消费来说又像是润滑剂。反过来 ,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对金融业提出新的课题 ,创新汽车服务贸易的工具和手段 ,建立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拓展金融服务。一、建立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的必要性随着入世协议的逐步实施 ,相比汽车产品贸易 ,我国尚不健全的汽车服务贸易将会受到国外成熟的汽车服务贸易的更大冲击 ,并有可能对我国汽车产业造成持续性和实质性的影响。1 .参与国际竞争 一是从从全球范围来看 ,汽车制造业的激烈竞争已经使汽车产业的赢利向服务贸易转移 ,国际竞争已经逐步由制造领域向服务贸易领域延伸 ,优质服务的市场效应日益凸显。二是服务贸易不仅能高效地带动汽车消费 ,而且其本身获得利润的能力也相当可观 ,是成熟市场中产生利润最大的领域。在欧美等国家的成熟汽车市场上汽车的销售、零部件供应和服务贸易在获取利润方面的比例为 1 :1 :2。三是由于不重视信贷服务 ,在国际市场信贷购买已成为主流、比例已达到 5 ...  相似文献   

15.
刘庚达  何东 《商》2012,(15):164-165
汽车文化娱乐产业作为汽车文化的边缘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标准和规范,相关研究成果亦较少。基于对世界知名汽车产业园区和我国该产业细分门类发展现状的研究,本文总结了汽车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两种模式,提出了我国发展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经贸世界》2004,(4):28-29
第二条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保护消费权益,推动汽车私人消费。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也显示出了整体发展的局势,汽车生产模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汽车产量的增长,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模式相对落后,因此,即使汽车行业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却依旧受到重重阻碍。本文从汽车市场营销的意义和我国汽车产业的销售现状入手,分析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自主品牌汽车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远没有达到与合资、外资品牌汽车相媲美的高度。中高端市场被外资、合资品牌汽车占据,自主品牌汽车的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消费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出发,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汽车生产与消费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汽车产业始于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的汽车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行业,并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研究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生产和消费现状,为扩大我国汽车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个人汽车信贷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汽车消费成为国内消费需求的一大亮点。然而,因汽车价格过高、税费负担较重、金融服务滞后、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规模与汽车业发展规模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个人汽车消费水平相比,差距更大。为扩大内需,我国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个人汽车消费需求规模与水平,拓展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提高汽车产业在发展经济中的贡献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