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近期,央视播出的一个名为"星巴克咖啡中国市场高价"的20分钟专题片揭示:在北京星巴克,"一杯物料成本不足5元人民币的拿铁咖啡在中国卖价27元",比美国星巴克售价高出三分之一。一时间星巴克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引起了一番不小的商海争鸣。有的被央视采访的消费者得知了中美星巴克价格差异之后,认为中国星巴克价高不合理,卖贵了。而有的消费者却说:原来以为那么时尚雅致的星巴克是有钱人去的地方,早知道星巴克一杯咖啡才27元,那我们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去的呀,  相似文献   

2.
微信营销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和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微信营销的方式,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提高了销售业绩。作为"体验式"营销的代表,星巴克一直致力于"体验式"营销,为顾客带去良好的体验,微信营销就是给星巴克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通过对星巴克微信营销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星巴克微信营销的方式进行剖析,以期对其他企业进行微信营销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人才富矿,星巴克人才是出了名的"难挖",行业中甚至流传"50万年薪挖不走一个店长"的说法。走进全国任何一家星巴克,你几乎都能品尝到一杯出品稳定、体验不错的咖啡,以及店员脸上的"迷之微笑"。让全国100多个城市2000多家门店里的30000多名伙伴,在一个极度重视主观体验的行业,保持高度稳定的体验水  相似文献   

4.
叶一  陈俊  马季  高麟  陈征征  刘妍 《商业文化》2007,(3):74-75,78-80
叶一:最近网上有一个话题炒得挺热,就是关于星巴克要不要从故宫搬出去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件事。陈征征:我觉得这就是炒作,非常无聊的一个话题。高麟:从公关的角度讲,怎么处理星巴克都会受益。如果撤出来,可以说我在本土化,尊重中国人民的意愿,进退自如。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宁愿认为它是策划的,是星巴克的一个公关活动。等星巴克真要搬出来的时候,看吧,各路媒体都去了,这新闻多值钱。叶一:以星巴克一惯的宣传作风,这件事还真不像是炒作,没有必要吧?陈征征:是芮城钢这个人在炒作。把这个炒作起来以后他个人会获利,在自己的博客上,炒自己的点击率。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个人行为。芮城钢等于利用他央视的身份和星巴克这么一个大的国际品牌,通过他的博客,来炒作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主播,他在央视里做得并不好,现在他通过央视的后台,拿星巴克的大旗来宣扬自己。刘妍:那星巴克不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既受伤也受益了。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11月,全球首部地铁电视剧《晴天日记》在上海地铁开播之后,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哪里能买到瓶装星冰乐"?地铁剧的最初创意来自DMG数码媒体集团的一位股东,星巴克号称从来不在媒体上做广告,不过这次,却心甘情愿地搭乘上了上海的地铁。  相似文献   

6.
案例星巴克集团主席舒尔茨先生前不久指出,星巴克分店数目在过去的几年间由1000间大幅扩张至2万间是令"星巴克体验"衰落的主因。他建议,星巴克必须重新找回自己的根。这所谓的"根"就是在星巴克饮咖啡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而是提供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7.
从极具个性的自创杯、众人喜爱的城市马克杯,到来自东瀛的樱花杯、独具匠心的浮雕杯,各种各样的星巴克杯子堆满了两层的木质书架。在Chris的家中,我们看到了他珍藏的各式星巴克杯,琳琅满目,仿佛走进一个"星巴克大观园"。  相似文献   

8.
"管理品牌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品牌其实是很脆弱的。你不得不承认,星巴克或任何一种品牌的成功都不是一种一次性授予的封号和爵位,它必须以每一天的努力来保持和维护。"——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2006年的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公布了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高居榜首的是可口可乐,品牌价值为696亿美元,比  相似文献   

9.
王唤明 《中国市场》2007,(33):52-53
<正>星巴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造就了其无与伦比的"星级"消费体验,从而陶醉了无数顾客的心。1971年4月,在美国的西雅图帕克市场(Pike Place),第一家星巴克(Starbucks)店正式开业。星巴克创始店的店址有数十年历史,其所有装置都是手工打造,一面墙的木头架上陈设咖啡器具;另一面墙面用来展示咖啡豆,大概有30多种咖啡豆,当时,"星巴克"只卖咖啡豆,不卖一杯杯煮好的咖啡。不过有时候也会现场泡煮,供顾客试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咖啡世界连锁品牌星巴克(Starbucks)是以员工为本的优秀典范。星巴克始创于1987年,舒尔茨以美国西雅图的第…家店起家,迅速扩张,发展到今天在全球28个国家有5689家连锁机构,并于1992年在美国成功上市。今天,舒尔茨已经把咖啡从一种大众消费品变成了高级的消费体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星巴克的咖啡香飘全世界。了解星巴克的人都知道,舒尔茨这种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员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在星巴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中式星巴克     
金晶 《中国市场》2009,(16):58-58
竹子做的桌椅,蔬菜豆腐卷,都将出现在星巴克店内,星巴克需要更多创新来挽救颓势,走更多中式路线会不会成为星巴克中国的一步好棋呢?  相似文献   

12.
环球视界     
《现代商业》2012,(11):8
1顾客逗留不去 成星巴克扩张一障碍 成星巴克扩张障碍星巴克正在中国不断扩展,但正如任何大型新兴市场一样,中国的问题正在显现,其中之一便是顾客太爱这些店了,他们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的坐着,有时甚至一杯咖啡也不买。  相似文献   

13.
金晶  肖可 《中国市场》2008,(24):39-39
<正>在门店净利润不断缩减之际,销往零售渠道的瓶装星冰乐们成了咖啡连锁经营店星巴克的新稻草。"哪里能买到瓶装星冰乐?"2007年11月,全球首部地铁电视剧《晴天日记》在上海开播之后,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号称从来不在媒体上做广告的星巴克,通过该剧首席赞助商的身份,让"瓶装星冰乐"成了《晴天日记》的头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世界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看到星巴克咖啡店,有的人每天都去星巴克消费,可谓一天不喝浑身没劲儿。星巴克自从改为连锁咖啡店后,发展迅猛,现已成为全球咖啡零售业的老大。截至2017年4月,星巴克在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26161家分店,2017年第一季度新开店427家,全球注册会员已有1330万人。本文把星巴克的成功归结为以下十点,也可以称为星巴克的秘密吧。1.从小开始,逐步做大。1971年,星巴克仅仅是西雅图的一个咖啡店,出售烤熟的咖啡豆。公司总裁和CEO舒尔茨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光彩》2008,(9):34-35
一次,星巴克董事长舒尔茨陪同自己的老母亲参观西雅图星巴克中心。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过许多部门和工作室后,把儿子拉到身边,小声问道:"谁给这些人开工资?"这里的规模完  相似文献   

16.
毫不开玩笑地说,移动支付已成为星巴克的一个核心竞争力。这间披着科技外衣的咖啡公司,正在向所有人展示它的创新能力与科技野心。很多人都知道卖咖啡的星巴克喜欢科技,很早便开始提供免费Wi Fi,尝试移动支付,包括入股移动支付公司Square,最近又开始在店内部署无线充电。曾经人们不理  相似文献   

17.
宗和 《商业科技》2013,(31):34-35
近期,央视播出的一个名为“星巴克咖啡中国市场高价”的20分钟专题片揭示:在北京星巴克,“一杯物料成本不足5元人民币的拿铁咖啡在中国卖价27元”,比美国星巴克售价高出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故宫门"事件折射出星巴克在中国的取舍在故宫九卿值房驻扎了7年之久的星巴克正式"出宫"了。面对一直不绝于耳的星巴克是否应该开在故宫的质疑声,7月13日,星巴克向故宫挥手告别。7年前,"为满足每年几百万的外国游客饮食需求",古老的故宫向星巴克发出邀请。  相似文献   

19.
当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置身于中国的现代化大都市,他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前一阵子,读了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一路向前》。震憾于他不惜同时关闭星巴克在美国的7100家店铺,重新培训135000名咖啡师,以重塑咖啡品质。当霍华德·舒尔茨决定要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重塑星巴克之时,星巴克已经是一个在全球拥有数以万计门店的庞大巨人,一个不断扩长、利润也还不错的巨人,备受瞩目。而舒尔茨却敏锐地感知到星巴克正在失去咖啡的香味。在维系一个巨人继续扩张和在每一间咖啡门店重塑美好灵魂之间,他智慧地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清醒地预见到,如果失去咖啡的香味,星巴克就失去了灵魂,巨人倒塌是必然的结  相似文献   

20.
数字和社交媒体持续升温,消费者紧随其后,他们乐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消费体验。有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上78%的消费者相信同伴的建议。作为一个品牌,有价值的活动是建立起一个社区,与消费者对话来扩大它的知名度、提升他们的支持度。在星巴克,我们试图创造一个空间,它不仅仅是一个实体的"第三空间",而且还要在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领域不断开拓,尝试新的创意,为顾客打造新鲜时尚的星巴克"第四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