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全球金融中心做了科学分类,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做了界定。对几个重要金融中心的区位以及国家政体做了一些比较分析,涉及到经济地理因素、各国历史背景、经济政策、金融机构因素;做出了上海将会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推断。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近年来在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金融业增加值突飞猛进,对全国的辐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本文从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人才和金融环境四个层面,对三地的金融国际化现状进行描述,并与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知名国际金融中心相互比较,分析总结沪京深三地在金融国际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由此提出沪京深三地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眼光、国际标准与世界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以来,“构建”金融中心成为中国大都市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中国大都市竞争的焦点。但对于一个城市能否“构建”金融中心,“构建”什么样的金融中心,怎样“构建”金融中心,目前国内还缺乏相当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对全球金融中心发展历史观察和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献消化的基础上,本试图以全球眼光,审视金融中心的竞争和发展格局;提炼国际标准,比较名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与不足;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和竞争的解释框架,总结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和竞争的基本经验。这对于试图“构建”金融中心的中国城市,把握趋势,瞄准定位,借鉴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的发展,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补步建立,这表明上海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展望未来,上海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为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国内金融中心发展+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期”:发展国内金融中心是为了增强它的筹资功能,建立名义隔离性金融中心是为了突出上海的国际资金交易功能。  相似文献   

8.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写在中国加入WTO之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 上海如何才算建成了金融中心?像纽约、伦敦这样为全世界提供融资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恐怕在短时期之内无法完成.这首先是因为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成为像美国、英国这样的资本输出国,上海金融中心也就不能给其它国家提供有意义的融资服务;其次,与国际金融中心配套的诸多软件基础设施(比如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会计制度,货币可自由兑换等),需很长时间才能到位.  相似文献   

9.
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厚的金融资源,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建设,北京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事实上的金融中心,从而为北京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三个中心”的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变上海原有的单一城市功能,增强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扩散效应。换言之,就是要增强上海的经济竞争力。在世界信息革命时代,信息化是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上海“三个中心”的建设与信息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将对“三个中心”的功能从信息上重新定义,使其具备以信息为依托的核心地位;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为建立“三个中心”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软件和服务保障,如金融电子化、贸易电子化、城市经济网络及遍布全市各企业甚至各户的城市基础网络等。上海“三个中心”建设要以信息化为基础性支撑,而信息化进程要以“三个中心”为核心来展开。以“三个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化,使全社会的信息化有了明确的中心,并提高了其流动效率,强化了信息化的经济功能。从信息角度讲,“三个中心”也就是经济信息生产、集中、处理与传送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