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域性特征被呈现出来,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城市用地的迅速扩张,对资源与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压力,本文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机制加以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驱动力模型,为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城市能够为更多人口提供生存及发展空间,就必须扩大城市规模,将周边乡镇耕地纳入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范围内,这就造成了保护耕地与城市发展间的矛盾。为了促进城乡的一体化发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就应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的科学合理发展提供切实保证。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设用地开发度及其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叶晓雯  陈逸  张琳  张燕  黄贤金 《经济地理》2011,31(12):2094-2099
创建“建设用地相对开发度模型”,并引入区位熵指数、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09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度和合理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84%的省(市、自治区)建设用地过度开发,发达区、中等发达区、欠发达区开发过度的省市自治区分别占各区83%、80%、100%;大部分开发过度省市,各因素决定的建设用地面积阈值不均衡,存在短板,直接限制实际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度;建设用地弹性系数EP、EL偏大,39%的省市耕地呈负增长。对此,提出了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慎勇扬  叶艳妹 《经济地理》2004,24(6):797-800
文章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以开发商的角度,建立房地产开发过程的获利模型,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不同开发方式对开发商收益的影响,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用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临界点,分析了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对临界点的影响及其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方式及城市边界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建设用地需求的驱动因素、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驱动力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型,预测未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同时,引入供地约束系数对其进行修正。运用此模型验证徐州市过往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数量,具有较高的精庹,并用其预测了未来建设用地需求总量。  相似文献   

6.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冯启芳 《经济论坛》2011,(10):118-119
本文在城市化背景下,从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关系、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演变驱动力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定量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8.
李博  邓楚雄  吴永兴 《经济师》2007,(12):181-183
在分析长沙市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状况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各类建设用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文章认为:1990—2004年间,城市化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城镇用地影响大,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重减少0.4973%,城镇用地增加0.2866%;对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影响较大,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重分别增加0.1189%、0.1294%;对其他建设用地影响小,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其他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重仅减少0.0372%。然后,通过逐步回归,建立长沙市城市化水平与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长沙市未来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值,预测出了2010—2015年长沙市建设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河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补充耕地,解决建设用地需求须开展建设用地整理。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建设用地利用的现状,总结了建设用地利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用地整理的方向——重点整理农居点用地。在河北农村建立类似城市的土地储备制度,以解决村庄土地闲置和宅基地超标问题,实现农居点用地逐步缩减,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扶持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加强开发区的清理整顿,调整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定量分析和评价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并确定其空间分布,为煤炭城市集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以黑龙江省煤炭城市为例,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土地投入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生态效益为要素层,构建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取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2002—2007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煤炭城市6年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上升趋势。土地投入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生态效益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地利用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协调度的下降将成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一步增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城镇土地质量差异不仅存在于城镇内部。而且在城镇之间也有明显反映.本文以定量分析方法.探讨浙江省城镇土地分等地域分异规律。将浙江省城镇土地划分为五个等级、为政府制定有关地价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符合国际上国土规划的新趋势。在评价了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大省建设可供选择的两个布局方案(六区五层次、一核四区七线),并对大型文化活动的空间组织和标志性文化景观的布局作了构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城镇空间布局特征、影响及制约因素的比较分析,揭示出河北省城镇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提出了河北省城镇空间发展布局的基本思路,以期为制定河北省的城镇空间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1996年和200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圈层和扇形结构特征。自内而外可分为三个圈层,但与西方圈层模式相比,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中间圈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比较均衡,随时间变化较平稳;外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明显,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各圈层又可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城市功能的扇形地域。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动力是珠三角经济超常规发展对用地的需求。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占用了很高比例的耕地,用地总量增长速度非常快,增量用地的用地构成以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为主;用地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城市和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并没有根本改变大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而使原有用地较宽裕的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均建设用地摊大饼式的继续增加。针对用地增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东部垦区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利用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具有一定地域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黑龙江省东部垦区的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农场群为研究区,选取18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1999—2008年10年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其三者的协调度和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值,同时运用ArcGIS手段,对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特征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且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始终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协调度的影响。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东北部和中部高、西北部和南部低的明显区域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辽宁沿海地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年际和月份等时空上和地域空间结构上及消费结构上对辽宁沿海地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双轮驱动成为新时期东北发展的两大内生力量。作为计划经济长期影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历史上形成了偏向内陆的经济布局,加上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原因,使整个区域结构调整和一体化发展面临难题。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单元,通过测算2002和2007年的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值,对城市流的动态变化进行空间分析,从中总结东北各城市空间联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揭示辽宁沿海城市与内陆腹地城市间的空间联系现状,探讨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海陆互动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海陆互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浙江省城市化进程是否与高速发展的区域块状经济适应的问题,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从区域块状经济类型(城市化和本地化集聚经济)着手进行解答。结果表明,浙江省1998年和2001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拥有城市化和本地化集聚经济,且后者比前者的程度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其次,同期制造业仅有本地化集聚经济,且水平随时间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