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节选海明威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章节,探讨并评析赵静男译文在传达与再现作品简约风格上的得与失。文学翻译批评的界定对于论述海明威原作简约风格的英译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赵静男译文如何再现原作风格能为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传达原作风格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志媛 《魅力中国》2010,(24):12-12
风格是文学作品的重要部分,通过译语表现原文风格是译者在翻译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作为当代西方文坛巨匠的海明威,以其独特的文风享誉世界。他的作品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却有深刻的涵义,大量运用直接引语,十分口语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尤为注意用译语再现其独特文风。“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是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两个译本的比较探讨风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多层次的活动.它除了具有翻译活动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质,这就是它的再创作或再创造性,亦即它的艺术性.文学翻译不仅要真实地体现和反映原著的思想和意境,还要能动、完美地再现和优化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就是我们说的传神.抛掉优美的语言形式和意境,就根本无法谈论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常见的弊病就是译文语言句式蹩脚生硬,缺乏文采.译者往往死抠语言本身,把字典里的解释直接用在译文里,"死译"、"硬译"、"劣译"文学作品,忽略了文学本身的模糊性,从而破坏了原著的意境和文学性.著名翻译家傅雷曾提到:"愚对译事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这一名论言简意赅,在学术界引起重视,并且逐渐形成一派学说.  相似文献   

4.
作为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苔丝》被奉为经典,而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手法又对翻译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比较人文出版社中文版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英汉对照本,两译本对意义的准确性,译文语言的表达力和原文意境的再现,可以看出翻译不仅是内容的表达,也要再现原作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5.
曹世铎 《魅力中国》2011,(14):292-292
一部动画或影片是由一个个镜头组合而成的,可以说镜头是影视动画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就像一篇文章里的句子一样,每一次的镜头转接都是十分的重要。卡洛琳丽芙,加拿大伟大的动画艺术大师。她的“沙画”动画作品风格独特给人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更重要的在于她的作品中独特的镜头语言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和意境。这也是我们研究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孙利 《改革与战略》2004,(3):111-113
本文通过《爱玛》原作者和张经浩先生译作的对比分析,指出张译《爱玛》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思想内容,准确地表现了奥斯丁语言风格,生动地再创了原作的人物形象,译文明白晓畅,意到神到,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戴竞宇 《魅力中国》2013,(31):101-101
“一种艺术风格,如果仅仅因为它缺乏再现性或运用了抽象的几何彤式,是不能把它斥为形式主义的”“真正的形式主义,是使媒介与媒介服务的内容完完全全脱离开来,进而运用一些美的形式去代替作品中包含的一些戏剧性场面。“而礼服艺术家们则是从对象中直接获取主题,然后用他们的绘画风格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在表现的过程中将其完善和深化,但并没有完全背离主题。我们所看到的,其实就是画家们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尝试采用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即科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姗姗 《魅力中国》2014,(13):196-19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简。奥斯丁(JaneAusten)的经典之作,反讽手法在《傲慢与偏见》的翻译中再现了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所以,能否成功再现原作中反讽的艺术风格,使译文达到原文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是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对王科一译本和孙致礼译本中反讽的翻译手法运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流动的血液。文学情感是一种高尚的艺术情感,是作家对人生、社会审美的感悟和感受,是审美意识或审美理想的再现。文学作品的这一审美情感特性决定了文学翻译的性质特性,与一般文体的翻译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相似文献   

10.
李应军 《西部大开发》2009,(12):139-139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与对主体思想情感的表现的统一,因而每部作品都打上了客观现实与主观个性的烙印。语文教学就是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一方面,它受教师和学生个体人知的影响,另一方面作品不能直接告诉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所以,语文教学本身也是一个个性化教学的过程。只有让个性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才能营造语文教学的碧海蓝天。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一部真正杰出的作品赖于长久存在的价值,在于其高度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的紧密结合。试想一部作品如果毫无艺术特色,根本不注重艺术的提高,那么,必将导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结果。同时它的思想内容的表达也会失去分量,因此,  相似文献   

12.
<论语译注>是杨伯峻先生所著的一部研究<论语>的译注类作品.它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论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特别是其中所运用的一些文言翻译方法,如对译法、移位法、增补法、删减法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些翻译原则,更是为我们研究和学习古文今译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赵凤云 《魅力中国》2014,(12):39-40
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时,不仅仅要注重翻译语言精确性的运用,还要注重模糊性语言的使用,这样才能在确保原文内容不发生偏差的前提下,提高该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阐述的是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概念和特点,从而得出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模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宁波通讯》2010,(9):67-67
苏童说,他很早以前就想写一个关于河流的故事,现在他终于写成了,书名叫《河岸》。《河岸》是一部让生命在磨砺中体验的中国乡村长篇小说。它在叙述上保持了苏童固有的细腻与灵动,在谋篇布局上则再现了苏童在写作上求新、求变的先锋派风格,  相似文献   

15.
李亚 《魅力中国》2014,(5):286-286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坚持把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儿童文学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的心理、认知、审美情趣等特征。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探讨《玛丽哥尔德》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翻译谚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所以,在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时,译者须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和翻译基本原则及翻译方法,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傲慢与偏见>的不同翻译作品进行对比赏析,以此来具体探讨文学作品翻译的理想化标准.  相似文献   

18.
柏杉杉 《魅力中国》2013,(22):116-116
绘画技术时代久远,风格及类别很多.且绘画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及形式也多种多样。绘画是人类的专属行为,精神内涵是其最为重要的表现内容。一幅绘画作品的认可与流传与其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有着必然联系。本文就简要对绘画中精神内涵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一部史诗,也是这一时期的一部风俗史.其中最使人低回咏叹、百读不厌的是它的婚恋诗.这些诗内容富、形式活、数量多(约占全书之1/3),其"光辉竟照得全部的<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眩目起来".它们全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性爱观,成为那个时代文明程度的标志.<诗经>中的婚恋涛反映了人们依据当时"里巷"之人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习俗对彼时的性爱行为所进行的道德评价,即承认性爱的本能性,崇扬性的伦理美,同时批评讽刺违反"非性关系禁规"的性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诗经>可以说是表现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典籍,是世界最早的性文学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著名翻译家孙致礼先生在其翻译的《傲慢与偏见》中,运用了直译、意译、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根据刘重德"信达切"翻译标准,本文以观察分析为主要方法,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三个中译本,对孙致礼先生翻译策略的效果在内容、语言、风格再现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