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大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党代会报告,昭示了这一问题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缺失的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主要表现在:体制层面、制约监督制度及机制层面、工作方法层面、个人法律素养层面。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路径需要法治环境支撑保障体系,包括科学立法;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树立法治理念,建设法治文化;公民守法。此外,还需要领导力和管理系统、沟通与文化培训推广系统、绩效、评估、奖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集中阐述,特别地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在执政党报告中的首次出现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共鸣。当今的法治时代,领导干部的决策作为一种公共决策必然涉及公共利益,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十分熟悉和善于运用法律,具备一定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3.
高校法治教育是培养当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新模式,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对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恰恰就是培育与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秩序相一致的现代高素质公民,重在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及法治观念。所以说,在高校中进行法治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国民良好的法律素养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基本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更是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需要。而我国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必须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去认识高职生法律素养形成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提高高职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5.
法治六方略     
马明 《新经济》2013,(17):123-12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奉献一片爱心,抓好两个文明,提高三大素质,四个正确对待,加强五种监督,坚持六个从严,是制约腐败,减少违法,降低犯罪率的法治六方略。  相似文献   

6.
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凛 《江南论坛》2008,(11):32-32
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法治,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这个社会有无尊崇法治的心理,是否培育起了追求法治的信念,法律制度是否完备,法律规范能否得到实施,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内容量化、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制度,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化。“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不仅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执法和司法机制 ,更要求有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普遍提高。一、法律素质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1、法律素质是领导干部的基本业务素质。一切国家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干部都是法律的执行者 ,其一切活动都是根据法律的授权进行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 ,掌握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才能发挥领导作用。2、法律素质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 ,政治、国家和法律就…  相似文献   

8.
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法治教育部分,应在有限的课时展开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植。法律素养的培育以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信仰为基本要素,而法律素养的最终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观念为底蕴。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我国,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所有行政法规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核心是依法行政,而首要就是树立法治思维,建设法治政府。一、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将法治的诸多要求  相似文献   

10.
林蓉 《时代经贸》2012,(20):7-8
要充分认识到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是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提升领导干部在斯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素养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问题,更关系到民心向背。领导干部一定要尽快、充分地认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巨大力量,看到它对执政能力提出的严峻挑战。目前,领导干部在同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和问题。因此,我们对领导干部媒体素养的提高进行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法治环境的好坏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服务于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十大工程”发展举措和“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就必须优化法治环境。从法治环境是事关发展的最为关键的软环境入手,从优良的法治环境能够展示政府良好形象、提升地方影响力,能够激发社会活力、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能够给投资者明确的利益预期、形成发展的长远竞争力等三个方面阐明了优化法治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就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法律的实施上,着力抓好依法行政;就要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抓好司法公正;就要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着力抓好组织领导;就要注重开展全民普法,着力抓好培育法治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其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检察机关额形象、法律监督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院开始注重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检察官的职业素养,但与建设法治国家及人民期望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法律思想和法治概念,在近年来,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的研究内容变得丰富的基础上,基于法治的概念,对内核进行分析,然后与法律思维的差异进行研究,以便对法律和法治的后续跟踪进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行政各执法主体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以身作则,提高素质,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5.
“余庆经验”坚持依法治县,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善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体现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特征,也正好顺应了当前建设法治中国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治理念的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但对执法者的影响是最深刻的,既能够影响执法者法律信仰的形成,也能够影响执法者的法律逻辑思维。法治社会并不等于不需要道德,法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对执法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道德理念同样在影响着法律共同体的职业伦理的形成,并对法律的漏洞作有效的补充。每一名执法者只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锻造执法能力,才能促进法律的公平正义,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呼唤着法治社会的到来,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自觉遵守法律的法制意识是关乎法治社会确立的必备要件之一。而对法律的尊崇精神离不开法制教育的长期引导,邓小平提出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的思想不仅是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清醒认识,也是对中国实现法治社会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8.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2014,(11):140-1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驾护航,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依据。要想实现和谐社会良好运行,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法治,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也无法实现国家民主,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文章就试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完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澜 《经济师》2013,(12):75-76
提升医学生法律素养是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医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根本原因是在校期间法律教育的缺失,因此,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法律素养培育已是迫在眉睫。应通过有计划地从教育结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等方面综合提升医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的同时提高其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减少执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和谐大学校园的实质是大学校园的九大关系的和谐。在九大关系中,师生关系、教师与校管理人员的关系和干群关系是基础关系,其反映了大学内部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三个群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通过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校内规则进行调整。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的法治路径主要有:制定校内规则,平衡权利义务关系;公开校内规则,培育法治思维;宣扬校内规则,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