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苗族和怒族是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因社会历史、自然条件及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其在财富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为"弱小"民族的社会事实又使其财富观存在"同质性"倾向。本文将据笔者的调查了解来对芭蕉箐村苗族和茶腊村怒族的财富观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二者的异同并试图阐释其形成原因,以呈现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对财富观的态度及其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2.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是女子婚后生活的重要保障,它代表了重要的姻亲关系以及女子在婚后身份的从属关系,嫁妆对女性来说,它并不是单纯的物品,而是象征着一个平衡的砝码,一个能让她安心的私密空间.  相似文献   

3.
4.
以湖北省咸丰县大水坪村为个案分析研究可以得知:在土家族的传统嫁妆中,"夸富宴"、生殖崇拜和火崇拜等均蕴含着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展示了土家族丰富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晓 《魅力中国》2010,(3):300-301
苗族是中国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喜欢迁徒的民族,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南部。苗族服饰是苗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苗族的服饰文化记录着苗族历史的足迹,是苗族历史的活化石苗族服饰中的图形纹样的构思、设计、造型不仅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苗族人民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村民的法律意识水平究竟如何?通过对凤凰县三角坪村这个苗族村寨的村民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可知年龄与认知、受教育程度与认知、职业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各不相同;群众对法律的运用、对法律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应加强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性别角色与女性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的台江苗族剪纸为例,对其所包含的图案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苗族剪纸是苗族文化的象征,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观点,负载了分外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揭示贵州苗族剪纸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9.
苗族服饰具有丰富的创意价值,对今天我国地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战略有一定的启发。厚积薄发,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法律意识,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访谈、问卷、参与观察的方法,对凤凰县茶斗坪村苗族村民的法律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可以看出苗族村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他们的法律观念、知识掌握和实际运用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使得“身份认同”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于通过对美国非裔文学中女性的身份认同三个阶段的简要分析,为处于文化冲突和美国非裔文化内部倍感困惑的非裔女性找到一条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肯定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南苗族服饰的图案稠密、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是苗族认识自然与社会的载体,是苗族历史的存根.西南苗族服饰其款式特点、社会功能、艺术品味几方面在苗族服饰中颇有代表性,呈现出苗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审美意境,实现着苗族服饰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州立足于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现状,利用绝好的发展时机和国家的文化产业扶植政策,来发展贵州的民族文化产业,将会对贵州的经济拉动产生深远地影响。贵州作为蜡染之乡,更应该将苗族蜡染发展成文化产业,实现贵州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对于后殖民时代的流散族群来说,文化身份不是一个本质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建构和再建构的动态的认同过程。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爱》就是一部描述20世纪美国非裔流散群体,尤其是女性流散群体身份的迷失与建构的小说。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来看,以小说中的黑人女性L为代表的流散主体在流散身份建构的过程中,要面对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多重压迫下,以L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只有固守民族文化,捍卫女性独立,才能完成对流散身份的建构,从而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  相似文献   

15.
杨东升 《西部大开发》2011,(3):139-139,143
传统经济维系的黔东南苗族村落文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变着。村落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正发生着深刻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6.
苗族宗教信仰是根植于苗族社会生活的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这些理念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但宗教信仰中的某些保守思想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延缓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我们要努力挖掘苗族宗教信仰中的精华,摈弃消极因素,引导苗族同胞辨伪存真,有效利用宗教信仰中的积极因素为毕节实验区新农村的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隐藏在苗族银饰里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燕 《中国西部》2009,(1):110-113
上百年来,为什么白银会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苗族人又为何要用白银来装饰自己?苗家女子盛装披银,项戴数个镂花银项圈淹没嘴鼻,胸前佩挂大而重的银锁,腕间携戴数对不同样式的银手镯。她们要比试谁的银装最重、最大、最多,获胜者将会成为芦笙场上所有小伙子追逐的对象,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苗族奋争精神是祖先崇拜催衍下的产物,是苗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主要可分为与恶鬼邪神斗、为正义和荣誉的与人争斗及节庆民俗活动中的牲畜互斗等三种类型和层次.祖先崇拜催衍下苗族奋争精神的活态传承揭示了苗族文化衍进发展的内在理路,体现了苗族民俗文化的风格和内涵,促进了苗族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苗族的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意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旦 《中国西部》2015,(10):52-59
仲春三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是《周礼》记载的3000多年前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先民们情爱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这种龠舞笙鼓,乐既和奏(《诗经》)的古老风俗,在今天的贵州省黔东南州诸多苗寨里还得以完整地保存和展现,它就是驰名中外的苗族姊妹节。浓嘎良,传承千年的美好风俗苗族姊妹节,苗话叫浓嘎良,浓即是吃,嘎即是饭,良即是藏下、留下,这句话翻译过来,便是吃藏下来的饭的意思。节日以苗族青年女子为策划者和组织者,以邀约情人一起游方(即谈情说爱)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  相似文献   

20.
文山苗族在其长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苗族婚姻道德观。呈现出崇尚传统、强调和谐、恪守道德等特点。展望未来,实现苗族婚姻道德的平等和谐,是未来苗族婚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