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居民企业储蓄率较高.由此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以顺差为主.同时居高不下的储蓄率也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庞大,外汇占款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储蓄率高增长的现实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不合理的高增长储蓄率.同时,对储蓄率与货币供应量和我国贸易净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通货膨胀与家庭储蓄的作用关系。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家庭储蓄数理模型,由此建立家庭储蓄与通货膨胀因素之间的关联机制;利用所建模型在数学上严格证明家庭储蓄率与通货膨胀率为正向关系;利用1978~2013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通货膨胀因素与中国家庭储蓄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家庭储蓄与通货膨胀为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先标 《经济界》2009,(2):29-32
本文从企业储蓄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说明国有企业不分红和家庭的流动性约束是目前中国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相互替代的制度障碍,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家庭储蓄不能对企业储蓄做出足够的反应以抵消企业储蓄对总储蓄的影响,导致“企业面纱”失效,这在推动企业储蓄上涨的同时直接导致总储蓄率居高不下,并由此带来双顺差持续攀升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的困境。基于上述分析,相应地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口问题一直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催生了四二一家庭结构,人们对这种家庭结构到来的预期将提高四二一家庭所要赡养的老人在中年时期的储蓄率。本文提出一个两时期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于老龄化时代的家庭结构的稳定性的影响,并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将导致农村四二一家庭的赡养负担高于城市,这不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且使得农村家庭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储蓄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国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推导出国民储蓄率的生产性因素分解公式,并从生产方面解释了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研究表明,国民储蓄率由消费者决定的储蓄供给与生产者决定的储蓄需求两者间的均衡关系决定,研究中国储蓄之谜需要考虑生产者行为的因素;人均资本水平、劳动力数量及资本折旧的变动是影响国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国民储蓄率的决定具有内生性,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人口结构是导致中国长期存在高储蓄率现象的一个关键的客观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储蓄的分布特征——微观数据及其宏观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对中国居民储蓄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考察.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水平高于农村,但储蓄在农村居民之间分布的不平等程度却高于城镇,将教育和医疗支出计入消费以后,中国的居民储蓄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2)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LCH)不同,中国家庭的储蓄率表现出随着户主年龄上升而缓慢下降的趋势,如果考虑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影响,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3)中国家庭的储蓄率与其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家庭之间的储蓄差距已经超过了收入差距,绝大多数储蓄集中于少数高收入家庭.文章最后探讨了相关结论的宏观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储蓄率问题已经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影响。深入分析我国高储蓄率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探讨调整储蓄率降低的具体措施。有助于从宏观经济层面认识我国经济失衡的原因。正确处理投资、出口与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索洛模型基本假定下,推导了储蓄率与产出及货币供给三者之间动态关系,并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7年资金流量表为基础,分别检验了中国国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与超额货币供给的Granger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居民储蓄率对M2/GDP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储蓄率则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国民储蓄...  相似文献   

9.
从生命周期假说出发,构建储蓄率对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少儿抚养系数对福建省居民储蓄率存在负面影响,老年抚养系数对福建省居民储蓄率存在正面影响,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是阻止储蓄率的下降,而是抓住人口与经济发展机遇,以迎接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0.
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站在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角度,选取2001年到2011年的月度数据,包括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沈阳、重庆和西安共8个城市中的居民储蓄率、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CPI、城镇家庭平均每个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6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发展格局的不同,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确实存在不同,这主要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发展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去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这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发达或不发达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3,(1):20-20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这么高的储蓄率,中国历史上也没出现过这么高的储蓄率。"——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2012年12月15日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所阐述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现在储蓄率高达50%,这简直不可设想。但不是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高,是国家、企业的储蓄率高。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分配机构由生产结构决定,投资越多,资本所有者的所得越来越高,所以由投资驱动,国家和企业收入越来越多,但老百姓的收入反而相对越来越少。因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储蓄率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么高储蓄率的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中国老百姓的家庭储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储蓄高、政府的储蓄高。大量的财富在企业手里、在政府手里,而不在老百姓的家庭手里。一、改革封闭的要素市场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中国面对的所有基本结构性问题,它的背后都是体制问题,如果这个体制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结构性问题很难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体制落后是所有经济落后最根源的问题。公认的中国结构性问题有哪些呢?第一个被公认的问题,是中国过去30年  相似文献   

14.
李毅 《中外企业家》2014,(3):130-131
储蓄率对经济意义重大,它关系到一国居民能否实现福利的最大化。本文运用索洛模型并基于云南省的数据对合理储蓄率水平进行了估算,得出的结论是云南省现阶段的合理储蓄率水平应是41.3%。通过与现实比较得知现阶段云南省的储蓄率水平偏高,应采取降低储蓄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上海企业》2013,(10):44-44
腾讯财经举办达沃斯“升级元年”主题酒会,以“创新:势在必行”为主是垦。即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首先是为老百姓服务。中国国民储蓄率50%,家庭储蓄率50%以上,但绝大部分时间银行的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居民储蓄率相对较高,企业储蓄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高储蓄是主要的原因,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方面的优势是推动国有企业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而高储蓄率子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人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储蓄的特点,分析了国有企业高储蓄率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和化解国有企业高储蓄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储蓄率是决定投资率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认真总结回顾我国储蓄率基本特征,分析"十三五"时期储蓄率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储蓄率仍将保持在一定高位,但呈现逐步回落趋势,预期年均下降约0.5个百分点。到2020年,我国储蓄率将降至47%左右,相应地经济增速也将稳步下行。  相似文献   

18.
观点     
国民高储蓄率是支持中国经济高增长要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近日表示,国民高储蓄率是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投资增长速度过高,而在于投资效益过低。李剑阁认为,目前中国有非常高的国民储蓄率,这是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已达到40%,这在全世界是最高的。美国和新西兰的居民储蓄率只在16%,日本达到了31%,其国民高储蓄率曾经支持了日本经济长期高速的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国民高储蓄率是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去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这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发达或不发达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在《财富是怎样产生的》一文中,我们谈到住房按揭贷款、医疗保险、汽车贷款、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人口红利有多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一个含中青年人对幼年人抚养和对老年人赡养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人口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其中较重要的是:①快速的生育率下降对储蓄率没有大的正影响(储蓄率只在人口转变时期小幅度上升);②幼年一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比老年一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小得多;③快速的生育率下降虽然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它同时引起人均消静永久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