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切实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聚合传播平台,实现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如今,短视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本文将从传播的仪式观出发,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中的仪式构建,并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构建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要素分析(一)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构成要素分析 管理要素。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相应的视觉文化产业的指导和协调机构,负责对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及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组织工作,为平台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4.
张昕云 《中国报业》2014,(12):83-84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导致新的文明或文化内核的重新构建,而新媒体的特质则决定了新时代传播的特性,就文化的传播和构建而言,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已变得更为通畅而无阻隔,新媒体技术已经将整个世界牢牢的连在了一起。我们说,文化的外在特征之一就是:文化是由强势者控制,弱势者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正是因为如此,文化帝国主义及文化依附的问题明显显现出来。显然,在新媒体大背景下,如何看待、应对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对构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媒体文化及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闵敏  张星 《商》2013,(17):99-99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文化传播和城市名片的构建已日益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何正确理解城市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它们所需要的方略,已成为政府和文化传播者们急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上述现象结合西安市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媛 《中国报业》2023,(17):114-115
现代化传播方式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带来诸多优势,如加快文化传播的时效性、让传播形式具有多样性、满足受众的互动需求、增加受众的自主性等,这些优势和特征就是对现代化技术应用的最好诠释。本文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的特征,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商》2015,(34)
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够利用多种平台和多方渠道让本企业的文化能获得广泛传播,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企业文化的作用。本文首先就构建企业文化立体式传播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介绍了企业文化传播的主要构成要素,最后提出了微信营销模式下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立体式传播模式的主要策略,旨在能够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利用微信营销模式传播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宋扬 《中国报业》2023,(5):184-185
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于国外受众、着眼于中国实践,讲求国际传播方式,用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构建多维的叙事网络,打造多元的叙事平台。在国际传播中,除了主动发声,还要把“借嘴传声”摆在重要位置上,用更具国际特性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要利用好感传播的方式,引导各国民众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扩展到对中国的认同、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中国文化要“扬帆出海”,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的合作传播,实现“借船出海”是个有效途径。国际传播需要不断地研究、创新传播方式。做好国际传播,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9.
邹艳菁 《中国报业》2012,(14):261-262
教育领域是文化传承和认同建构的重要场所,但英语教育领域中的文化传播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体现为过度强调西方文化教育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文以文化认同构建方式的三个层面:硬认同、软认同和潜认同为基础,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认同建构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在英语教育领域中构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认同,必须兼顾认同建构的三个层面,取长补短,才能全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构建和对外传播,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陈嘉栋 《中国报业》2012,(23):42-4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其中就包括"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闻传播工作的最新要求。国家的文化传播以新闻传播为先声,文化软实力以传播竞争力为首要。我们的新闻传播,就是要在国内发出主流的声音,在国际发出中国的主流声音。继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推动传播手段创新"以来,国内外传播格局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十八大报告进而强调"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意义重大而深  相似文献   

11.
龚雪 《中国报业》2023,(15):132-133
传播途径广泛、传播速率快是5G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特征。5G时代既为电视新闻节目传播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又带来了一定挑战。要想确保电视新闻节目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仅需要构建全方位新闻节目传播平台,开辟多元资讯传播路径,还需依托新兴技术构建与受众群体的长效沟通机制,描绘受众画像实现精准推送,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以此促进5G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作为重要传播手段之一吸引众人目光。大学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要勇于担当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重任,采取合理的举措来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与其相融合,不断创新,构建出内容丰富、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和谐校园网络文化,促进全校师生全面和谐发展,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告传播是一种以营造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方式为目的的文化传播形式。广告传播在刺激消费心理、引导消费方式、转变消费观念、构建消费时尚、传播消费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理性审视现代广告所传播的消费主义倾向,积极倡导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构和谐社会需要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4.
谌笛 《中国报业》2009,(11):52-5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的要求之后,我国地市党报社都进一步加快了报业数字化的进程。为了扭转目标读者流失、报纸影响力削弱的不利局面,不少地市党报通过旗下的新闻网站出版数字报,从而进入快捷的传播途径,在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过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5.
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重大历史事件系列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利用先进传播技术和“现场演绎+矩阵传播”的创新方式,实现了全媒体平台传播,对传统古籍保存与传播产生了巨大功效。本文探讨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过程中的特殊价值与重要意义,为我国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传播媒介。军校的体育文化也有了新的传播途径。在新媒体下,体育文化传播机会需要牢牢抓住,借用新兴媒体打开军校体育文化的传播类型,拓展体育文化的传播形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展军校体育文化的传播规模。但调查研究表明,新媒体时代下军校体育文化传播存在主体意识薄弱、传播平台滞后、信息内容不足、监管体制缺乏等困境。  相似文献   

17.
郝家玮 《中国报业》2022,(20):58-60
互联网背景下,丰富多样的传播符号和短而小的传播形式加速了红色文化的普及,也产生了内容相对浅显、观者缺少独立思考空间、个人话语权减弱等问题。基于此,要强化个体对红色文化的强烈认同与归属,合理发挥主流媒体的政治赋权,提高“四力”;利用印象优势构建系列品牌,多方位融合发展;针对受众分级分域传播;利用技术打造场景化红色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要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应该强调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重视人的需求多样性,运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等文化观念,来营造整体的企业人生,使管理从技术上升为艺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文化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国企构建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与原则,国有大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必须避免的几个误区,国有大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有效手段,进行了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性文化传播日益频繁,新兴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世界,谋求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和平崛起,并积极挖掘新兴传媒的潜力,不断开拓新的传播途径。而对于文化传播体系构建的前瞻性及探讨不能长期停留在自发状态,中国传媒应积极推动现代文化传播理论系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传播技术的革新重塑了社会各行各业,我国对外传播新图景的构建不再仅仅是媒体专职工作和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地方、民间和个人的力量逐渐显现。本文以河西走廊中部城市张掖市为例,从德布雷的媒介“传承”观出发,就地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央联动,共同构建我国对外传播立体格局提出一些新思路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