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翻译,是指记者写稿时要善于根据需要转换写作的表达方式。就像把风能转换为电能、把数字信号转换为视频图像、把声波转换为语音一样,记者写稿也不能只满足于当传声  相似文献   

2.
翻译界一直把翻译看作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这似乎赋予翻译太多的主观化色彩,忽略了翻译学作为学科而存在的客观现实。笔者认为,与其把翻译看作是一项语言和文化的主体转换活动,不如将它视为客观的信息流动过程,即源语中所含各种语言、文化信息流向目的语的动态过程。这里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探讨了翻译信息的流动性,并认为没有信息流动性就没有翻译,因为翻译本身即是一种信息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拼图     
曾经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的时候,他四岁的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相似文献   

4.
汉日翻译时,句子形式并非完全对应,有的原文是肯定形式译为日语时要转换为否定形式,也存在汉语是否定形式而对应的日语应该表达成肯定形式的情况。本文以汉日翻译过程中肯否定形式的转换为例,运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分析对比这种转换背后汉语和日语表达方式和习惯的不同,说明汉日翻译时结构转换的必要性,探讨汉日翻译中对译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2):113-114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翻译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行为,对翻译本质的思考应该从人入手,因此文章观点是翻译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转换语言的技艺。同时,翻译不是客观的文本之间的转换,没有任何译本称得上真正完美,有许多因素影响着翻译。在进行中英互译的时候需要考虑一下两种语言的差异。中西翻译理论,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不言而喻,由于中西翻译传统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原语材料、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彼此之间必然存在许多不同或差异。  相似文献   

6.
乌云娜 《商》2014,(5):84-84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传递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和知识有很大的关系。从而导致翻译在具体实践当中遇到种种困难,有些甚至无法逾越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将文化背景所体现的价值展现出来,便成了翻译中的首要标准。本文主要从翻译的发展历史入手,论述翻译与文化价值传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科技论文的翻译在科技、文化等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的作用。译者要做到最大程度上把原文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并非易事。科技论文由于其专业性和严谨性,对于翻译者来说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专业间的鸿沟让译者往往在理解文章的具体意思上很困难,因此译者不仅要对两种语言有娴熟的转换能力,还需要对所翻译领域有一定了解。在这里我们结合实际的翻译工作实践,仅对科技论文总结了一部分选词用句相关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8.
倪博 《商》2014,(14):175-175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大量增加,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在英语翻译学习过程中,人们常常把翻译误认为是一种文字到另一种文字的转换,实际上,英语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是有规律可以依照的。在近代中国翻译的历史长河中,国人由辅助角色走向独立地位,大大推动了中外学术交流,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做出了贡献。本文通过简单介绍英语文化,深刻剖析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来提高翻译者的翻译技能,增强从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等效原则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它认为译文对译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应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所起作用大体对等。翻译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移植的过程。把等效原则运用到品牌翻译中,对品牌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品牌英汉互译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直译、意译、音译法,必要时应采取零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金隄与萧乾夫妇的《尤利西斯》中译本自出版起就备受关注,成为翻译界的研究热点。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以多维度转换程度、读者反馈和译者素质为评价指标,探析风格迥异的两个译本如何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实现长期竞争与共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达尔文遗产:进化论在今天的意义》翻译研究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尝试利用卡特福德范畴转换理论解决哲学科普类文本翻译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结合科普类文本的特点,从词汇转换、句法转换层面上探讨范畴转换在哲学科普类文本翻译中的实际应用,并将该理论扩展到未曾涉及的文化转换层面,一定程度上提升翻译文本的翻译质...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英汉文化的差异对表达、理解、形成不同句子结构与翻译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因此,翻译必须首先弄清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然后按照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的语言服务行业对专利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更精准、更专业、更高速。为了解高校专利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课堂观察以及个别访谈,结果发现高校的专利翻译还存在如翻译不精准,语言转换能力弱;专业背景知识缺乏,专业性不强;实用性差,与语言服务需求脱节等问题。高校想要改善专利翻译教学效果,输出复合型高质量人才,需要丰富教师知识储备,改善教学质量;优化专业设置,改善教学模式;开展院际合作,促进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4.
商标翻译是商务翻译的一部分。商标翻译不只涉及文字间的转换,还涉及文化间的转换。好的商标翻译既要做到商标原文和商标译文音、形、义三者的完美统一,又要处理好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本文拟结合具体译例谈谈商标翻译的一般方法及异国文化知识在商标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合同作为正式、严谨、庄重的法律文本,关系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准确、高放地进行经贸合同的翻译工作,完成信息在两种语言之间的动态转换,保证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遣词和造句两个方面,阐述动态等值理论为达到这一目标在翻译过程当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并得出这一理论会提高翻译的逻辑性及流畅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翻译,听起来简单,却大有学问。准确的翻译不是词对词的简单转换或堆砌,而是在完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再根据具体专业场景有机地整体创作。要做一名合格的翻译,必须力求自己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多角色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深刻而丰富,对其精准、生动的外宣翻译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增强中国对外的话语力度,这需要翻译专业人才承担更多责任。本研究积极探索建立思政翻译教学体系,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推动思政语料库建设,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为翻译专业的思政建设提供有效路径,也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地方新闻是当今各地方电视台的主要新闻节目,也是地方电视台服务当地群众和服务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需要。把当地新闻节目做成精品是增强收视效果的需要,也是电视发展对记者、编辑以及主持人必然要求。如何把地方新闻节目做成精品?这就要求地方新闻节目要有人本意识、文学意识、创新意识、策划意识、实用意识、奋斗意识。  相似文献   

19.
沈行望  沈行华 《中国市场》2009,(14):104-106
意境的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涉及两种文化的沟通。对意境的翻译,在做到"信"和"达"的前提下,又要突出"雅",这就要求译者能从两种不同的文化内容着眼,根据不同的审美心理及思维方式等来着手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20.
标题是一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文艺性作品和文艺性作品,其标题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是有所不同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译者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仔细推敲来寻求最佳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