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新破产法的出台确立了我国银行破产的立法模式,但构建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破产含义的界定和机构框架的设置尚未解决。而通过法律理论与金融实务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阐释,可以建立起基本的银行破产框架。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银行和国外投融资巨头的涌入,我国金融业一方面有机会吸收和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近年来,受我国宏观政策的刺激,我国商业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繁荣,但感受到机遇和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注意到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固有规律。对于经营管理不善,符合破产条件的商业银行,应该允许其依照法律的规定退出市场。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及商业银行破产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现状进行了回顾,并从新〈破产法》对推动商业银行破产立法的意义方面进行了简略分析,最后从相应的完善措施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森 《企业经济》2002,(11):150-151,174
中国加入WTD以后,外国银行将逐步进入中国,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如果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就有可能破产和倒闭.由于银行破产相比一般企业的破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危害大得多,因此,加强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破产预防以及完善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拟就新形势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进行剖析,并提出建立破产法律制度,预防破产实际发生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和解制度是现代各国破产法律制度体系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原破产立法对和解制度规定过于简单和原则,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破产法》专章规定了破产和解制度,笔者考察了国外关于破产和解制度的立法,结合我国新的《企业破产法》,对和解制度的功能、立法模式与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破产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企业破产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破产制度搭建了基本框架,但作为实践操作的《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却仍然有待研究。基于破产法基本理念,结合商业银行特殊性,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本文拟对商业银行破产的基本原则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银行存款性质辨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商业银行存在破产风险,银行存款性质直接决定银行破产时存款人的分配利益。本文通过相关概念的辨析,说明存款人实际让渡了货币的所有权,并从中发现我国金融立法的不足和缺憾。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高负债的行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如何防范银行业风险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强化银行内部控制是防范银行业风险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在目前的金融法律有待完善的条件下,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对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提高我国银行的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银行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遗产破产制度在国外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并且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迄今为止,关于遗产破产制度在我国还存在着立法上的空白,但是,实践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该制度来解决和完善。鉴于此,我国应在借鉴相关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实际需要,在我国法律制度中构建遗产破产制度,以促进破产制度的完善以及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视角出发,对于如何构建该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2 0 0 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出台,为我国企业市场退出提供了法律的保障,这是我国民商事法律制度的重大发展和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破产法》将所有企业破产适用相同的破产事由、创设破产管理人制度、将破产从现代企业现实出发分为清算、重整和和解,这些规定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市场退出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破产法》在立法技术和司法适用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从破产原因的明确界定、管理人制度的完善、职工债权的保障切入分析现行立法的不足,并从实际需求和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柳琳 《企业经济》2004,10(9):171-173
通过回顾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分析商业银行所采取的制度改进措施的缺陷和比较商业银行制度和投资基金制度的异同点,提出共同基金银行是商业银行制度变迁的趋势之一,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1)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要。破产法则是调整优胜劣汰的重要法律机制或手段,目前我国破产法未确立个人破产制度。世界银行2000年对中国破产制度提出29条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新破产法一开始就应覆盖自然人破  相似文献   

12.
张紫璇 《河北企业》2023,(3):151-153
个人破产制度指债务人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宣告破产并清算其财产,并对部分债务进行豁免的一项法律制度。个人破产制度给予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不是一种赖账,相反,积极探索个人破产这种退出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来讨论我国首个地方个人破产立法性质条例的立法概况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对于未来构建我国个人破产法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可以使诚实的债务人获得"重生"机会,更加人性化解决不能偿还的债务。但是如何使此类债务人重生,这就不得不涉及到破产免责的相关问题。考虑我国的立法现状,科学设计破产免责制度对构建和完善自然人破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外的自然人破产免责中相关制度立法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我国的国情,从而提出建立我国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破产免责、自愿破产和自由财产制度是自然人破产制度的三个利益支点,被誉为推动自然人破产制度不断前行的三个车轮。在我国《企业破产法》立法过程中,曾经将自然人破产和免责的问题提上日程,立法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制度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期盼。国外的破产免责制度在破产免责条件、不予免责事由、免责例外以及免责撤销等具体制度上经历了不断公正化、理性化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破产法将来确立该制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银行危机处理的方式,接管对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立法关于银行接管方面的立法在接管条件、接管程序、接管主体有关方面存在缺陷,限制了该制度功效的发挥,因此,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接管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可以使诚实的债务人获得“重生”机会,更加人性化解决不能偿还的债务。但是如何使此类债务人重生,这就不得不涉及到破产免责的相关问题。考虑我国的立法现状,科学设计破产免责制度对构建和完善自然人破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外的自然人破产免责中相关制度立法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我国的国情,从而提出建立我国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个小额信贷的法律框架是扩大小额信贷的发展规模和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所必需的。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加纳等国小额信贷的立法实践为我国小额信贷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借鉴意义。我国有必要针对小额信贷进行高层次的专门立法,对不同种类小额信贷的准入、转型、监管、信用等制度加以规范和完善,以充分发挥小额信贷在扶贫、就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论破产重整中担保物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志莹 《企业导报》2009,(2):150-151
首次确立破产重整制度是我国新破产法的亮点之一。破产法的立法目标由破产清算转向破产重整是社会经济对法律提出的要求。破产重整更多地考虑了债务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债权人利益为代价,尤其是担保物权人利益,但重整程序在限制担保物权的同时,应当提供适当的保护机制,以实现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我国新破产法在这方面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王瀛 《英才》2011,(9):98-99
在经济周期变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是各类损失的集中收纳者,国内商业银行是否有破产风险?美国货币统计署近日关闭了堪萨斯州First National Bank of Olathe银行,而这已经是今年美国关闭的第64家破产的银行。在中国,银行破产却是个无  相似文献   

20.
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及我国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款保险制度 ,是指为了防止银行破产而保护存款者的利益所制订的专门制度。它最早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当前在我国银行业日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经营风险日趋加大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势在必行。本文在对国外存款保险制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