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岳阳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根据2005—2019年岳阳的相关数据,以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为研究背景,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研究岳阳区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空间和产业双重分解。结果表明,岳阳市四大区域内产业发展不平衡是岳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而四大区域间产业发展差异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分析了2000—2015年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过程,并从空间维度和产业维度解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差异持续变化的动因。研究表明,广东区域经济差异以2009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持续较快上升后平稳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在空间维度,影响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四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其次是四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在产业维度,四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区域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其中,工业对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在增强。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河北省11个市的人均GDP指标,通过计算其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最小值系数、基尼系数,对河北省1995-2005年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区域经济发展趋于不平衡,最后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赵光华  于鹏 《特区经济》2007,(2):252-253
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锡尔系数具有特殊的可分解性,我们利用这一特殊性质有助于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结构分析,进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结构分析的方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方法和锡尔系数分解方法,通过分解可以进一步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地区结构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5.
加强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是推动区域发展均衡化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今后五年实现"两个基本"宏伟目标的重大支撑。去年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推进相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决策部署,确立了"十二五"全市"16+3"重点扶持区域和发展目标,明确了项目规划、产业发展、人口集聚、资金筹措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人口流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重庆人口持续净流入,体现出重庆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重庆人口三年持续净流入3月2日,重庆移动发布的《2016重庆人口流动与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6年,重庆新流出人口67万人,新流入人口97万人,净流入人口30万人。据悉,这份《报告》仅选取移动用户进行分析(重庆移动市场份额为75%)。《报告》所用流动人口数  相似文献   

7.
西藏的区域经济差异显著且处于扩大趋势,本文首先介绍西藏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其次运用泰尔系数分解法、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法,分别分析经济地带间的差异和三次产业对地区差异的贡献,最后得出结论:协调西藏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发展较慢区域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减少区域间第三产业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逐年增长,而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区域之间进行分配,则会影响全省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加权变异系数等方法来定量地测算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根据2006年的各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安徽省17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并予以分类,在此基础上找出各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的存在是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一大障碍 ,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是目前我国反贫困的首要任务。加速贫困山区的城市化进程被认为是反贫困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梅州市为例 ,分析了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问题。隐性城市化和人口异地城市化是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文章着重剖析了人口异地城市化的原因 ,并试图从人口迁移角度找出人口异地城市化过程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人口流动迁移和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家良 《浙江经济》2007,(22):12-15
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别与人口大规模跨区域流动迁移及其特点密切相关,不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大体相当是评判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综合指标,.对人口大量流动迁移奢件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和均衡协调、城市化和新捉村建设、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和空间引导产业等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陆耀新 《特区经济》2009,(5):297-298
十六大报告指出,现在我国在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所谓不平衡是指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进入小康的人口分布及小康实现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这个小康是全面共享的小康。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区域、城乡和各阶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现在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西部经济发展的落后,还尚未完全实现小康,如果没有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没有全民共享的小康。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战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五位‘体”发展的重要战略,年仪16岁的直辖市重庆,因其特殊的市情,先后经历了“三人经济区块”、“四人工作板块”、“一圈两翼”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时至今日,重庆经济已经跃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从总体上判断,全市仍处于欠发达地区和欠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内生增长机制”的“四大关键节点”: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要求,面对2017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区域发展战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赵一强 《黑河学刊》2011,(12):166-167,18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西方发达国家和战后新兴工业国家的教育实践证明,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是两者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竞争力是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而以高等教育为源泉的"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引发我们应该对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之关系的思考,对其关系必须进行和谐的把握与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基于已有的数据,估算了缺失年份的数据,从而形成了1987~2001年各地区完整的教育发展的面板数据,这项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区域经济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基础。我们发现,中国各省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各地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呈现收敛的趋势,高等教育的持续平衡发展将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文章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模型计算了山东省2000-2012年间人口、经济和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从而对人口分布和经济分布的空间演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口重心位于山东几何中心的西南面,经济重心则位于东北面,表明了区域人口、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且经济分布比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要大;近12年来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致往西南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过程相互影响,而人口重心迁移的速度要滞后于经济重心,这一过程使得二者之间的空间距离逐渐缩小,反映了人口、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有所缓解,整个区域的地区差距在变小;第二产业的空间演变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域划分入手,选取人均GDP作为测评指标,用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1989~2014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全省范围内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拉大,相对差异有所缩小;②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而中等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差异不甚明显;③欠发达地区地区内部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中等地区呈波动中上升趋势,较发达地区处于波动中,但总体变化不大。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作简要分析,文章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诸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将吐鲁番、阿克苏等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80%以上的地区作为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对新疆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用以监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态和进程。研究结果表明:与新疆非少数民族地区相比,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较差,各系统内部发展很不平衡,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贫富、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最后提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贫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中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体现出新疆区域特色,从与非少数民族地区对比的角度进行分析,为全面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一直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在1952~2004这50多年来地区发展差异的历史演变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平均对数偏差(meanlogdeviation)、Theil指数、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这四个差异指数对不同地区进行比较说明,进而对差异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各省市对指数的贡献,以解释地区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重点开发和战略资源接替地区之一。三江源地区立足于"四区两带一线"各要素的空间变化、格局及演化趋势,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科学统筹和空间组织相结合,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在工作落实中,三江源地区积极挖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制约,认真探索和落实加快发展措施,在畜牧业发展方式抉择中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入手,选取人均GDP作为测评指标,用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1978~2008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拉大,相对差异有所缩小;②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十分明显,而中西部之间差异不甚明显;③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中部呈波动中下降趋势,西部处于波动中,但总体变化不大。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作简要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区域环境、要素投入、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