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俊生 《魅力中国》2014,(13):296-296
在中国出现文化多元、民族多元、权威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习惯法也应该在民族纠纷的解决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它们与国家法的适用往往产生冲突,甚至是背离。因此,如何处理好国家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对于民族纠纷的适用问题,将对构建中共十八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立巳于探求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的平衡点。通过分析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来解决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法是私法、权利法、调整市民社会生活的法。确认并保护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是民法的基本任务。民法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民法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民法基本原则体现了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是民法精神的实质。《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和应用是适应民法学的基本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3.
倪子龙 《魅力中国》2010,(33):44-45
民法中的公平原则作为一个伦理性原则,是民事习惯和民事传统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反映了社会主体对民法的最直接、最质朴的要求,因而成为民法的最高原则,这一原则对于推动民法的发展和演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有很多对公平原则理解及适用不正确的现象。这对司法公正是不利的。本文拟对李凯强一案进行分析,进而谈论对民法公平原则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非洲国家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前殖民时期,对于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主要靠部族习惯.到了殖民时期,殖民当局根据本国殖民的需要,将大量英美法和大陆法关于婚姻家庭方面的规定引入非洲.非洲国家独立后,对原本适用于殖民时期的婚姻家庭法律没有一概废除,许多非洲国家采取的政策是将原本适用于殖民地的婚姻家庭法律保留并适用于独立后的国家.由于非洲国家本土习惯法的大量适用,使其解决习惯法和既存婚姻家庭法的工作举步维艰.部分国家在试图统一习惯法和既存婚姻家庭法时出现了过激的政策,导致部族矛盾激化,危及统治和地区安定.因此,合理解决非洲习惯法和西方法的冲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每个地区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事习惯。清末民初广河县民众所认可的物权民事习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理解为习惯法。这些民事习惯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维持着民间社会交往秩序。它是国家立法的一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张昊  刘超 《改革与战略》2005,7(6):93-95
传统民法中,追究民事侵权责任必须以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为构成件,但是在环境侵权大量涌现的新时代的背景下,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权行为与传统的侵权行为迥异的特征,而这些决定环境侵权适用的是无过错任的归责原则。从深层次上去分析,环境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也是契合福国家的兴起、民法的社会化和权利的社会化趋势以及环境权的私法化,并且一原则也可以从环境经济学上得到论证。要侵责利这  相似文献   

7.
王凯 《魅力中国》2010,(20):112-113
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英美法系中一项传统的法律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适用。在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以特别法的形式确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是我国民事责任立法的重大突破。而2009年6月1日起生效实施《食品安全法》则对这一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基于此,本文拟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功能、适用范围与条件以及不足之处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以期丰富我国的民法理论,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成天柱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141-144,192
排除从法或者民法的本质角度来研究法律渊源,从法律适用角度考虑具体的民法渊源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研究途径。判例法作为民法的显性法律渊源,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规定不同,但是这种选择都是从本国历史和国情出发而进行的。判例法作为民法渊源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以判例法作为民法渊源有自己的意义和局限。我国是否选择判例法作为民法的渊源,需要针对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保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1956年民主改革完成以前,彝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充斥了彝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等级内婚”、“同族内婚”、“姑舅表亲先婚、姨表亲不婚”、“转房婚”和家庭“父权制”等一系列婚姻家庭制度,以及彝族婚姻的缔结和解除程序,都对凉山彝族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这种影响作用于婚姻家庭司法实践,我国司法应当坚持合法性原则,同时还应当兼顾彝族固有的婚姻家庭习惯法。  相似文献   

10.
曾德国  乔枫 《特区经济》2005,(12):262-263
①直接适用民法典:由于民法典中已经专门规定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直接适用传统民法上的“公益法人”及“中间法人”制度,不再另行制订非营利组织法。如德国民法及我国台湾民法、澳门民法等。  相似文献   

11.
高恬 《魅力中国》2010,(10):71-71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法治化建设中首要应当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和公民对私权的确认和充分保护,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长久以来民法理念的普遍缺乏。目前正积极开展的民事立法工作,可以很好地促进民法理念的产生,从而加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法国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其开创了近代民法历史,为资本主义社会开辟了道路。《德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国家编纂的规模最大,对现代资产阶级民事立法影响最广泛的一部民法典。两国民法典虽然同属大陆法系,但在历史背景、民法原则、编纂体例及技术风格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上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重庆随着两江新区的挂牌成立,吸引着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内的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的入驻,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与外交往日益频繁,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涉外民事关系纠纷。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并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颁布实施能解决哪些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刘想树教授。  相似文献   

14.
郝青青 《魅力中国》2010,(26):137-138
2004年1月1日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并未对涉及工伤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作出规定。在理论上,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而人身损害赔偿属于民法上的民事法律关系救济,两者在性质上分属不同的范畴。但工伤事故的发生是与劳动安全事故、劳动保护瑕疵有关,所以在民法上,工伤事故被评价为民事侵权,兼具了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的双重属性。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证工伤事故发生后,工伤保险和人身损害两种救济方式在适用上的问题,并从中指明现行条例的模糊之处。  相似文献   

15.
姜漪 《魅力中国》2014,(16):306-306
日本公法中是否可以适用私法规则以及有哪些民事法的规定可适用公法中一直是学者讨论的问题焦点。日本行政放弃特权与市民同位行使民事执行,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也没有禁止。在德国法系中此制度在中途已废除,英芙法系中此制度已纳入宪法中。因此在日本法律中没有必要禁止英美法系中的司法执行。因此。归纳在日本公法中哪些民事法的规定可适用公法,并借鏊其经验教训,能够有效推动中国法治建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事主体的制度和理念正经历了一个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发展历程,民事主体制度正经历着一个扩张的过程,但这种扩张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民事主体制度的变迁归根结底是基于现实中人的需要",民法是人法"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17.
马慧珍 《西部大开发》2010,(7):104-104,123
民事裁判的请求权方法是民法研究中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尽管它应该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是一个法律的操作问题.研究民事裁判方法具有特别的意义。阐述了民事裁判的请求权的含义和体系、请求权的方法以及我国现行的民事裁判方法进行进行了粗浅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借鉴请求权的方法完善我国的民事裁判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邱严严 《魅力中国》2010,(6):155-155
人们对于民事权益的保护是从民事方面来理解的。在行政法上,行政相对人作为人身权、财产权的享有者,受行政法保护。借用民法上的概念,指出行政程序法对民事权益的保护最直接、最有效,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完善民事权益行政程序保护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何国萍 《黑河学刊》2014,(12):80-80
在现代民法中,一般而言意思自治原则与公平原则之间是相互协调的,这两项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司法等各项民事活动中相互协调发挥着指导作用。但由于意思自治原则与公平原则内含的民法价值的不同,而不同的民法基本价值间有时也存在着冲突的可能性,这就使得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间可能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20.
直接适用的法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得以发展,并在中国理论、实践以及立法上也得到了发展,其发展的最新立法成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条,在看到直接运用的法在我国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明确直接适用的法的内涵、性质、不足以及立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