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接上期)三、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的机遇 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我国拥有占世界1/5的人口,是全世界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根据2000年和2004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均超过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70.15%和70.92%。  相似文献   

2.
崔秀荣 《商场现代化》2007,(26):380-381
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扩大民营企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增强就业吸纳能力;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资源与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优化民营企业企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3.
晓亮 《经贸导刊》2003,(5):15-16
劳动密集型经济(包括产业、行业、企业、产品等)是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它是相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而言的。指的是在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占用劳动力较多,资本和技术的有机构成相对较低,劳动比重相对较大的这部分经济,一般为传统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传统的产品生产。例如农业、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的迅速崛起,小城镇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兼有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双重特性,吸纳就业人员多,产业关联度高,能有效带动种植业、畜牧养殖业、装饰装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餐饮业以市场大、增长快、投入相对少和吸纳劳动力多等特点,对于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去向等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众多、资本、技术相对匮乏的国情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需要长期大力发展而不是权益之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比分析了上海和广东省两个人口迁入中心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国有经济比重和集体经济活力等差异是造成广东省和上海市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政府主导的投资有可能推动中国部分地区偏离劳动密集型技术路线,走上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产业道路。这种格局将违背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利于增加就业,不利于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收获2020年前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7.
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比分析了上海和广东省两个人口迁入中心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国有经济比重和集体经济活力等差异是造成广东省和上海市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政府主导的投资有可能推动中国部分地区偏离劳动密集型技术路线,走上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产业道路.这种格局将违背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利于增加就业,不利于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收获2020年前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8.
在H-O定理前提假定不满足的条件下,入世对我国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表现为资本技术双密集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高素质劳动力和低素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和劳动力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改革在中国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一直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2005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84,31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0,012万人,乡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2%。可见,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存在的现实。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通过效仿西方通过城市化发展模式,还是应该立足中国国情开拓农村市场来解决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现实提供了怎样的机遇 经济态势变动是绝对的,产业应该不断转移.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育成熟,沿海劳动力成本提高后,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由资本的本性驱使会不断迁往内地.由于广西经济还相对落后于广东等一些沿海省份,以及具有某些独特的资源优势等多种原因,主动吸纳外地的产业转移是加快广西发展的一条途径.怎么才能有效地,社会综合效益较好地吸纳外地产业转移?柳江县的实践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首先,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我国最具比较优势的是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劳动密集的产业中绝大多数是资金需求量相对少、劳动窟佣量相对多的中小企业。所以,发展劳动相对密集的中小企业,能最好地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最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还能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一方面给城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另一方面,还可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2.
民营银行势在必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经界》2001,(4)
中小企业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首先,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我国最具比较优势的是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劳动密集的产业中绝大多数是资金需求量相对少、劳动窟佣量相对多的中小企业。所以,发展劳动相对密集的中小企业,能最好地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最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还能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一方面给城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另一方面,还可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外因是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 ,而内因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低廉的劳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内因与外因也随之变化 ,使得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景喜 《财贸研究》1995,6(5):47-50
<正>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到近乎可以无限供给的国家。在全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在总数为4.2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农业劳动力又占了97.7%。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据测算,目前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有1亿多,这还不包括仍滞留在土地上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的劳动力。90年代中后期,全国农村每年还将增加600—700万个劳动力。到本世纪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亿人。对此,若不进  相似文献   

15.
一个经济体变老会有多种表征。最常见的就是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的枯竭。当一个经济体起飞的时候,劳动力比较充裕,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合适的。当剩余劳动力枯竭之时,就应当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一旦资本存量足够高,投资就不再能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学家称之为收益递减,或者说,同等投入带来的产出减少。收  相似文献   

16.
劳动密集型企业(Labor-intensiveenterprises)是相对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的,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企业,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企业。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十分丰富且成本低廉的国家,依托这些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今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致富天地》2005,(7):25-25
《中国乡镇企业报》报道:据全国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会透露,建筑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目前全国4200万建筑用工中,农民工有3200多万人,占到八成左右。  相似文献   

18.
张祺  金润圭 《上海商业》2001,(12):24-26
我国零售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在中国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零售企业保持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一些数据表明,商业是当前就业吸收率最高的产业之一.零售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要发挥吸收劳动力的作用.笔者认为,我国商业单位在这个前提下探讨如何挖掘自身歧异性,以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重新审视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应当是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和劳动力资源的效率的综合体现。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呈上升趋势,劳动力资源的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攀枝花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强于丽江,其劳动力素质水平要高于丽江,但从全国来看,两地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丽江第一产业比重要远高于攀枝花几乎是后者的两倍,而攀枝花三次产业比重几乎是势均力敌,这说明攀枝花的发展程度和水平远高于丽江,而攀枝花的资本生成积累水平和资本的调动能力要高得多,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