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扩张财政政策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慷 《中国外资》2013,(6):54-56
本文以积极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和国际渠道三个渠道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平均工资以及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引起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其中,货币供给与平均工资的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为剧烈,而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积极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和国际渠道三个渠道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平均工资以及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引起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其中,货币供给与平均工资的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为剧烈,而以进口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日益发达,通胀的形成和传导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使存在较大产出缺口,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通胀预期还是会推升上游初级产品价格,并迅速向下游传导。但该文认为,总需求仍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货币乘数顺周期内生,风险溢价逆周期内生,总需求低迷会抑制货币扩张的程度;另一方面,货币对需求的刺激程度也具有顺周期特性,总需求低迷时,即使成功扩张了货币,其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打了折扣;不仅如此,通胀预期虽然会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但只要货币政策保持稳定,这两种价格能否持续上涨终究还是取决于总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引入国际资源品价格变量、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名义汇率,扩展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利用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因素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资源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其影响力度强于美元流动性、弱于美元汇率;中国的经济增长、国际资源品价格上升和输入性通货膨胀具有共生关系;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强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因素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应大力发展期货市场,鼓励国内大型企业参股或者控股国外资源开发公司的股权,加强政府对国际大宗商品采购的宏观指导;同时,应加速调整中国经济增长结构。  相似文献   

5.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2000~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能够解释通货膨胀的形成。无论是短期或长期,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但长期内它还受到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因此,短期内治理通货膨胀应以降低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为主,长期内还应兼顾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经营特殊商品——货币的银行,尤其是掌管货币供应的中央银行,应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笔者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通货膨胀是指全部商品的价格或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涨,处于一种不断爬升的非稳定状态。由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当价格上涨时,货币便处于贬值的状况,或者说是货币购买力下降。衡量通货膨胀程度如何,目前一般是看物价上涨率,即全社会物价上涨指数。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上涨指数超过10%,则表示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8年我国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平均上涨18.5%,12月份达26.7%。我省情况更为严重,1988年物价指数上涨26.5%,12月份高达35.5%。这么高的通货膨胀率,带来了市场不稳、金融不稳、企业不稳、人心不稳等后果,这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7.
(一)货币扩张是通胀的最主要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较为明显的上升。我们把CPI作为通胀指标,2003~2004年、2007~2008年CPI同比持续高涨主要由食品价格的持续高涨推动,而食品价格高涨又主要由肉价的持续高涨推动,当然其间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普遍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在流动性过剩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缓慢上升的物价水平与过快增长的资产价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运用TVP-SV-VAR模型,探讨了1995-2019年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三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高货币供给与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早期可以归因于货币化过程,中期主要是因为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后期资本市场在与消费品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了吸收流动性的优势地位,挤压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空间,造成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为优化货币政策、减缓资产价格上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将稳定资产价格列入货币政策目标。同时,还应当全面促进消费,引导流动性从资本市场转向消费品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开放背景下,国际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断上升。分析表明,进口价格上升是我国生产成本提高的重要原因,但对最终消费价格影响偏弱;出口则缓解了国内产能状况对通货膨胀的约束,但持续的贸易顺差同时成为我国货币投放压力的重要来源。国际资本流动使我国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宽松的货币条件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尤需关注。  相似文献   

10.
近期全球通胀预期已明显上升,如反映投资者通胀预期的美国普通国债与通胀挂钩债券收益率之差,已从去年底今年初的几乎零差异,扩大至目前的200个基点(见图1)。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过去历次通胀周期中领先于CPI物价的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近期均显著回升;且近期美中两国货币增长均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长,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增加了未来通胀风险,毕竟通货膨胀最终是货币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金融资产价格: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我国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连通性加大,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机制更加明显,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进一步降低。在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除了考虑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货币数量控制外,也要考虑价格(通货膨胀、利率和汇率)水平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朱安祥 《中国金融》2021,(23):106-107
<正>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整体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上升,表现为以过多的货币去追求较少的商品,从而形成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导致市场物价恶性上涨、民众生活水平普遍降低的一种经济现象。通常人们认为,通货膨胀只会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发生。实际上,只要认真研读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在金属货币流通状态下,同样可以出现通货膨胀。汉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是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而引起的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由于当前流动性过剩、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巨额外汇储备、要素成本上升、内外游资将助推资产价格泡沫等因素,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控制通货膨胀要从增加供给、控制热钱和流动性泛滥、消化存量货币等方面入手,同时要区分控制通胀和抑制增长的界限,防止经济下滑。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是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而引起的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由于当前流动性过剩、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巨额外汇储备、要素成本上升、内外游资将助推资产价格泡沫等因素,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控制通货膨胀要从增加供给、控制热钱和流动性泛滥、消化存量货币等方面入手,同时要区分控制通胀和抑制增长的界限,防止经济下滑。  相似文献   

15.
吴晓光 《财政监督》2002,(12):14-15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债发行量的增减,往往会引起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到私人部门对外投资收益率预期的变化,这无疑会使得私人部门投资量出现变化。鉴于私人部门的投资是市场活动的重要内容,其变化也就意味着市场效率的变动,人们往往由这些变化是否有利于经济稳定,来断定公债有无"挤出效应"。"挤出效应"会减弱政府支出增加的扩张效应。在以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时,若用货币融资法(即由中央银行直接认购或在公开市场购买国债),就会增加名义货币存量。因此,利率趋于降低,投资随之增加。而在采用债务融资法(由个人、企业和商业银行认购国债)时,由于名义货币供应量不会增加和赤字财政所造成的价格上升(由总需求和国民收人增加所使然),以及一部分流通中的货币用于购买国债,导致实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和利率攀升,  相似文献   

16.
<正> 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是,经济政策所引起的经济资源的流动是否不可避免地引起通货膨胀。人们坚持认为某种程度的通货膨胀——但只是适度的通货膨胀——是有效的经济活动在逻辑上的伴随物。这个论点是建立于二个前提上的。一个前提是,只要通货膨胀率很低,而不致于严重妨害对货币价值的稳定性的一般信心,其结果主要是再分配收入,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社会结果,而是产生(?)源有影响的不利配置。例如当人们预期会发生通货膨胀时,人们就会寻求持有商品而不是持有货币,并使用政治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真实收入,以防止通货膨胀的损害。另一个前提是,由于经济的各种刚性和非流动性的  相似文献   

17.
尽管货币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无可置疑,但学术界和政策决策者们在货币总量变动对经济行为和价格的影响方面确实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当中央银行在与通货紧缩斗争的过程中名义利率为零时,这一争论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我国37个工业大类行业PPI数据构建TVP-SV-FA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下游价格、不同类型行业传导的结构性特征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PPI和CPI均产生了影响,我国存在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强度从上游行业到下游行业依次递减,对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最大,其中上游能源开采类行业的传导系数最高,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次之,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较弱。输入型通货膨胀更多向生产环节传导,向流通环节的传导强度弱化,但是会推升流通环节成本降低企业利润。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具有明显的顺周期和“易涨难跌”特征,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阶段的传导强度最大,在平稳阶段的传导强度次之,在下跌阶段的传导强度最弱。我国经济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政策调控应把握好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的结构性特征,据此开展分类调控、精准调控、依时调控,综合平衡“稳增长”和“防通胀”目标,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普勒规则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第一,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经济体所承受的冲击主要来自商品需求层面还是货币需求层面、货币需求主要来自商品市场还是货币市场以及总需求相对名义利率水平的弹性系数相关,而与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中通货膨胀的厌恶系数、商品市场供给层面的诸变量(包括商品市场供给层面的冲击、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等)无关;第二,当经济体的所受冲击主要来自商品需求层面、市场货币需求主要来自商品市场、且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调节作用效果较小时,则货币当局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有利于维护公众的社会福利;反之,则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更有利于维护公众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0.
戚艳霞 《财政监督》2002,(11):28-29
一、会计信息混浠的表现形式由于会计体系本身的不够完善和会计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会计信息混浠问题较为普遍,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类:1.名义数值与实际数值的混淆。综观各国的会计实务,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的基本方式。但在通货膨胀存在的情况下,名义值与实际值(如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就产生了混淆。除这种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资产与负债的名义值背离实际值以外,报表本身的表述不当也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混淆。常见的混淆是资产负债表"不纯",资产中含有"虚资产"——"递延借项",负债中含有"虚负债"——"递延贷项"。这些已不能流入或流出未来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