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传统制造业集群不仅仅要转型升级,而且要走低碳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传统制造业集群的低碳转型升级是一个集群内企业互相作用,互相博弈,最终导致复杂现象涌现的复杂动态过程。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从集群主体及其博弈行为的视角出发,分析传统制造业集群内企业竞合博弈关系,构建了传统制造业集群低碳转型升级的演化博弈模型,基于MATLAB平台,对集群低碳转型升级的稳定均衡策略、关键影响因素等进行情景仿真分析,最后给出促进集群低碳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仿真手段来研究传统制造业集群的低碳转型升级,能够很好地体现集群企业动态的低碳转型策略选择,反应出集群内企业根据所处博弈环境不断改变自身低碳转型策略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王娜  李东  赵玲  吕红珊 《商业时代》2012,(11):81-82
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企业加入虚拟产业集群的动机和决策行为。综合考虑了影响企业入群的多种因素,构建了企业入群决策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使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求出了该博弈模型的稳定均衡解,并画出演化博弈的相图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加入虚拟集群的激励原则。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理论,以集群企业适应性偏好行为为切入点,认为集群企业行为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偏好行为特征,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产业集群的成熟期是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并构建了具有适应性偏好择优连接机制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复杂网络演化模型;通过分析集群网络结构动态演化过程所涌现出的宏观结构特征,系统地揭示了企业适应性偏好行为对集群演化和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和过程。研究发现,企业适应性偏好行为是推动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动态演化和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成熟阶段是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提高企业在集群成熟阶段适应性偏好行为的活跃性有利于集群网络结构和功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创意产业集群以知识共享为主要驱动力,知识共享是创意产业集群提高集群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对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主体间关系和共享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知识共享博弈的复制者动态模型,分析了其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提出知识共享预期收益、知识共享风险和知识共享位势是影响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社会资本集聚路径,集群内企业间信任作用机制,进而从单期和重复博弈两方面对集群中小企业联保贷款进行了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提出银行将企业声誉成本稳定在定值将有效避免集群内联保贷款企业的违约行为。  相似文献   

6.
物流配送是连接B2C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的关键,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盲目追求物流配送的效率有时并不符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博弈有重要关系,依据演化博弈的思想,建立企业物流博弈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企业的得益矩阵,分析企业物流配送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找出企业在博弈中的最优选择策略,为企业物流配送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中亮 《中国市场》2015,(9):139-141
在分析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以企业、院校、政府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三者通过协同创新方式培育低碳新兴服务产业集群的策略选择与影响因素。通过对模型的演化分析和模型参数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培育低碳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企业税务筹划的演化博弈过程,在对企业税务筹划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税务筹划建议:加强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整体统筹、降低涉税风险;动态优化、保证筹划效果。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企业创新行为的动态博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博弈,企业具体创新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模式下创新成功后的收益与风险的比较。应用博弈论理论分析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博弈行为,指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开发活动中是趋于合作的。  相似文献   

10.
张炎亮  谭黎 《商业时代》2012,(20):39-40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了煤矿逆向物流中政府群体和煤矿群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演化过程及互动机制,为政府群体和煤矿群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公众参与监督视角下构建政府、企业、公众的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对参与主体演化博弈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PPP项目政府、社会、公众三方的不同策略情况下各方的收益与成本的博弈结果。研究表明,企业在PPP项目中的决策与政府政治成本、政府补助、监管成本以及政府对不遵守项目规定的企业的罚金等因素有关;如果企业对公众利益受损而对社会公众的补偿过高,社会公众会倾向于积极监督企业,政府监管端的压力下降,进而就会降低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因此,在对企业采取合适的惩罚制度的同时,应当适度增加社会公众的监督成本,并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来带动公众的监督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指出,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是一种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它随着企业集群这一产业组织的成长发展而不断演进,据此提出了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一般过程.对其演进过程,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动力机制--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共享的内在机理与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知识共享的演化稳定策略.最后通过分析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共享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成员企业选择知识共享策略概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物流产业集群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信任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在博弈视角下,通过对物流企业间一次性博弈和重复博弈的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形成机理.基于此,在物流产业集群中引入政府监管机构,构建出政府约束下政府和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并提出了构建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升级是我国产业集群突破发展困境,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GVC分析可以提供升级的战略理念和目标;对产业集群进行供应链整合,构建集群式供应链是升级目标实现的方法和途径;项目化管理可以确保升级理念和方法有效贯彻到相关业务活动(升级的载体)中。由此对基于GVC的产业集群升级过程、集群内的SC整合过程、项目化管理过程进行整合,分析了在不同层面(产业集群层面、集群式SC层面、项目层面)、不同阶段升级决策的内容,提出以集群式SC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的定量化升级决策方法,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探讨了决策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制造业集群的市场需求波动较大,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产品生命周期短,要求其有较高的敏捷性.文章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中小制造业集群供应链的订货制度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模型与仿真分析,得到以下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中小制造业集群供应链的敏捷订货制度是不对等的,经销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主动决策,制造商被动按照经销商的订单通过产能弹性化满足经销商的需求.这种订货制度实际上增大了中小制造企业的压力,给经销商带来供货中断风险,长期阻碍了整个产业集群的良性演化和升级.最后,以泉州休闲服饰产业集群案例验证了文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合作习俗在义乌市场和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并建立了一个演化博弈的模型以揭示义乌合作习俗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生产技术及创新活动滞后、品牌价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构建了集群企业模仿与创新策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认为集群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是制约我国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成因,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冷杰 《中国物价》2023,(9):94-98
考虑商户企业在平台企业所配置资本的跨平台流动效应,建立竞争环境下平台企业定价和补贴决策的微分博弈模型。以静态博弈模型为参考,分析两个同质平台企业在动态环境中采取开环策略和马尔科夫策略的定价和补贴竞争决策,并对比分析平台系统收益。研究表明,平台企业间的定价与补贴竞争具有显著的博弈时间相关特征,在平台企业采取对定价和补贴预先承诺的开环策略时,市场竞争强度低于静态博弈;相对于马尔科夫策略模型和静态博弈模型,开环策略模型中的平台系统最优收益最高,取得帕累托最优。研究结论可为平台企业的定价及补贴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合作博弈的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非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途径,提出了在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进行合作的策略,以形成集群整体强势,最终实现京津冀旅游产业集群与群内各旅游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