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李靖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承担着运用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指标以调控宏观经济的重任。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业务以其较强的灵活性、“主动出击”的特点和“微调”的功能而在各种工具中占主要地位。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思考张大龙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主动买卖国债、中央银行证券、私人票据、外汇等,以吞吐基础货币,调整金融机构流动性储备的业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运作,中央银行能够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扩张或收缩银...  相似文献   

3.
确保1998年经济增长8%,通货膨胀率小于3%,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要达到的共同目标,也是今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中心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多种政策工具的协调与配合,公开市场业务是其中之一。1、公开市场业务特点、作用的思考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  相似文献   

4.
公开市场业务的三个必备条件王正超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目前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放弃把信贷计划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做法,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使用间接工具。使用间接工具和使用直接工具不同,中央银行不是通...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的一般性信用管理亦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它包括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用于调节信贷和货币供应的总量。本文谈谈一般性信用管理的国际比较和我国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来实现的。本文拟就再贴现率政策在调解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加以分...  相似文献   

7.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影响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的行为。其与法定准备金、贴现政策并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市政策调控目标。相对于法定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它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增加贷款种类等。去年以来,中央银行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出台了许多拉动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的是用金融手段间接调控经济。从黑龙江省讷河市各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情况看,各项存款增幅较大,储蓄存款未因降息而受影响,只是在进入农副产品收购旺季或因储蓄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出…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国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必要条件李东荣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影响金融机构的储备头寸变化,从而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活动。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如何积极创造条件,启用...  相似文献   

10.
陈叶挺 《湖南经济》2000,(10):27-27
进入 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物价降幅进一步缩小,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经济运行增势明显,且有望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当前应在继续坚持各项既定政策的同时,夯实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   今年中央银行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稳定发展。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操作手段有: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再贴现、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等。为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国家采取了下列措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准备金由现行的 8%下调为 6%,下调 2个百分点;继续扩大对金融机构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李明康 《特区经济》2014,(5):125-126
自2003年我国中央银行票据开始登上公开市场的舞台,并且逐步发展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流工具之一。本文主要从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作用、我国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央行票据所承担的新的政策职能的角度来说明因为我国所处特殊经济金融的环境,央行票据作为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中长期工具,具有可持续性。最后本文还对完善央行票据制度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沪港经济》2007,(6):29-30
货币政策并非无所不能的“魔法石” 从发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到货币掉期、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再到调高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将针对流动性过剩所能使用的逆向货币政策工具用了个遍,可所换来的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宏观货币政策功能的质疑和审视。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本原则及其交易方式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邢毓静中国银行总行体改办巴曙松美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经典的货币政策工具。它的业务策略由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确定,具体实施则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直接操作的证券操作柜台进行的。据统计...  相似文献   

1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的目的是在于试图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或短期的名义利率,从而达到影响产出和就业等经济实际变量的结果。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化会通过货币传导机制的渠道来影响产出。在货币政策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由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准备金组成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例  相似文献   

15.
李裕丰  毛伟 《辽宁经济》2004,(10):67-67
信用可得性理论。承认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变量的同时,更强调利率对于贷款者的影响,认为利率变动对放款者的放款意愿的影响是决定投资、消费的重要因素。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引起利率变动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会随之变动,从而引起商业银行对于信用的可供给量进行重新决策,借款者的信用可得量因此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社会的投资、消费规模。  相似文献   

16.
中央银行非冲销干预和冲销干预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对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对非冲销干预和冲销干预的理论做了评述,并对我国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及干预手段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回收再贷款调节货币供应量缺乏应有的弹性和灵活性,应大力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加强公开市场业务调节的主动性,以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的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里面,使用比较频繁的政策工具非公开市场操作莫属,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本很少使用。此次中央银行恢复使用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其效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1.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的一般性工具在总量控制中作用显著,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逐步淡出总量控制即一般性信用控制,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大政策工具的实施,达到调控货币与信贷的供应总量。其中,公开市场业务在近5年来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得到了充分运作。央行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操作方式来调控商业银行货币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包括正回购、逆回购、买断、卖断等不同品种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式组合,并开始选用数量招标和利率招标等多种招标方式。公开市场业务日益作为主要的货…  相似文献   

19.
秦宁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5):156-158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渐淡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吸引了众多关注,作为货币政策的日常操作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观察货币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市场已注意到,央行越来越注重发挥公开市场业务引导利率的作用,其在金融市场上对有价证券等的公开买卖,向市场发出利率走向的信号,其  相似文献   

20.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金融大法——《中国人民银行法》。这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法,是保障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全面履行稳定币值、加强金融监管的职责,完善和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部重要法律。《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从而为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政策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