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经济的一种市场交换过程,试图为一般均衡理论找到现实世界的交易基础。文章证明了以下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交换会形成稳定的均衡市场,而商品交换的一般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交换结果;(2)个人主观的商品价值判断通过商品交换形成一个客观和统一的商品价值判断;(3)重复交易的预期会使一般交换结果成为一般均衡的交换结果。因此,商品价格是由经济主体自由的商品交换形成的.这为现实交换和一般均衡理论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李绍荣 《经济学》2002,1(4):837-862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经济的一种市场交换过程,试图为一般均衡理论找到现实世界的交易基础,文章证明了以下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交换会形成稳定的均衡市场,而商品交换的一般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交换结果:(2)个人主观的商品价值判断通过商品交换形成一个客观和统一的商品价值判断;(3)重复交易的预期会使一般交换结果成为一般均衡的交换结果,因此,商品价格是由经济主体自由的商品交换形成的,这为现实交换和一般均衡理论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理性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界定了商品价值、买者价值、卖者价值三个概念,将单个交易的交易均衡定义为买者价值和卖者价值的价值均衡,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新的市场交易均衡理论,运用解析几何方法,求出了交易均衡价格的数学解。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形维的经济均衡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传统的一般均衡理论具有严格的假设条件,无法准确考察市场的真实状况,借助复杂性科学中的分形理论,建立了经济系统的分形均衡。分形均衡允许市场中存在多边交易和拥有先天禀赋的经济当事人从事低买高卖的套利交易,对经济均衡的描述更接近于经济现实。通过比较和分析分形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与联系得出了一般均衡是分形均衡的一个特例的结论,得到了分形均衡下的福利经济学定理。  相似文献   

5.
价值理论与公允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观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寻找隐藏在价格之后的商品的真实价值,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商品的真实价值是供求双方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均衡价格,实际交易价格环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并不断地向其靠近。公允价值是现实条件下所能找到的最理想的交易价格,因而是最贴近商品的真实价值的交易价格,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计价基础,可以如实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市场中大量的商品交易呈现出无序性和复杂性,传统的一般均衡理论无法准确考察市场的真实状况.鏊于此,本文基于大量交易在统计意义上的复杂程度,借助复杂性科学中的Kohmoto熵,建立了经济市场的多重分形均衡,为审视市场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思路.此外,还比较和分析了多重分形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与联系,得到了多重分形均衡下的福利经济学定理,并通过市场温度的定义.论证了一般均衡是多重分形均衡的一种特例.  相似文献   

7.
<正> 一、均衡:价格的作用市场均衡是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一个最简单的理论模型就是在均衡价格形成的同时实现市场均衡。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在市场供求均衡的前提下,价格表明生产两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之间的关系;价格的高低取决于生产两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之间的比率。如果社会需要大于社会供给,交换的比例就会偏离生产两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之间的比率。超额需要导致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品博览(交易)会是在国际交通、通信以及信息交换不发达的时代,为方便进出口双方的成交,提高成交率,扩大国际间的商品交换而出现的,在固定地点和时间举办的一种特殊的市场交易形式。它集商品展示、签约成交、信息交流于一体。从其产生至今,无论举办国家、举办...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     
《经济师》2000,(8)
是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运行方式是 :(1)凡是商品 ,不论是消费资料还是生产资料 ,不论是产品还是生产要素 ,其交换和流通都应当通过市场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大量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 ,社会经济运行必须符合市场供求规律 ;(3)商品经济的一般法则即等价交换 ,是商品运行的基本原则 ,商品生产者要按照这个法则交换自己的产品 ;(4 )竞争机制发挥优胜劣汰作用 ,竞争是鞭策落后、刺激效率的有效方式 ,这种方式得到广泛运用 ;(5 )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 ,在市场中的交易…  相似文献   

10.
商品交换是货币分析的基础,对商品交换形式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了货币分析的两种传统,即以马克思为起始,将货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是增殖工具,是为了获得更多货币”的马克思主义货币分析传统,以及以斯密为起始,将商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只是交易中介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传统。商品交换四种形式的区分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两种货币分析传统都受其直接影响。基于两种货币分析传统的文本分析,从亚里士多德的视角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货币分析以自然经济条件的物物交换为基础,导致其论证逻辑中实质上没有货币的位置,因而难以解释经济现实。马克思明确意识到古典经济学的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从商品分析到货币分析再到资本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实质,并能对当代的经济现实给予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