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 11月中旬,我们对市县属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作了一次调查摸底。共回收有效调查表格 187份,其中已改制企业 78份,未改制企业 109份。现将本次调查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省市县属国有中小工业企业 277户 (不包括农垦系统和省属国有中小工业企业 ),分布在 40个工业行业大类的 31个中,较多地又在制糖、建材、食品加工、印刷、陶瓷制造、饲料、橡胶制品、小化工、机械修理和其它制造业等一般性竞争行业。   1999年,全省国有中小工业企业破产 2户,兼并转让 2户,租赁承包 10户,退二进三 3户。至此,全省共完成改制 1…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国有工业企业桌中的地方,1991年中央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使以国有工业企业为主体的上海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3.
徐冲 《重庆改革》2000,(7):93-94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国领先一步,去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6.6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4.25,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从37%降到20.5%,已进入以“建设工业新高地”为标志的在“发展中调整”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道,围绕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先后调查了50多家市属国有企业。从调查中认识到,搞活国有中小工业企业,关键在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打造市场竞争主体。一、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是国有中小工业企业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近些年,我们在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摸索了一些经验,但总体效果不够理想。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中小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总资产的11.7%,户数的31%,职工人数的20.7%,但实现的总产值只占9.5%,上交税金只占8.6%。最近对我市84户市…  相似文献   

5.
尚启君 《产权导刊》2011,(12):23-25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国有工业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要载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国有工业企业盈利规模不断扩大。有鉴于此,社会舆论对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来源提出质疑,有的甚至认为国企利润来自于垄断。这种看法是武断的,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从实际情况来看,国...  相似文献   

6.
《黑河学刊》2000,(1):30-31
黑河市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新产品开发是黑河工业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黑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难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会同市经贸委、爱辉区人大、爱辉区经贸委等部门对市直、爱辉区及合作区的部分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情况进行了视察调查。有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地方国有工业企业132户,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只有3.3%。全部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为91,658万元,其中通过企业技术改造而形成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30%以上。特别是“九五”前三年,企业技术…  相似文献   

7.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汤宝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使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企业的改革已成为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国有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1991年,全省国有工业总资产达180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30倍。国有企业改革起步较早,力度较大,进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一部分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困境。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余下的问题也不少,而且很棘手。一是相当部分完成转制改革的企业生产经营未见好转,效益在继续下降。1998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5.1%,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亏损额上升24.3%,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上升33.5%。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年广东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结合广东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各城市的国有工业企业进行评价分析,揭示了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林 《上海改革》1997,(5):38-39
建国有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中不可或缺,对国有太型企业起着配套、协作、支撑的作用。据统计,在全国79731个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总数的95%,其中小企业占82%,职工人数占60%,存量资产占国有经营性存量资产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迈向21世纪,实现上海经济发展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国有工业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上海国有工业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是,企业资金短缺,历史债务沉重,因此,实现国有企业增资减债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戎鲤城  周效门 《上海改革》1994,(3):32-32,31
自《条例》颁布以来,上海国有工业企业自主权落实情况究竟如何?最近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国有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落实14项自主权的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国有工业企业共64家。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国有工业改革情况。1997年末,阜阳市共有国有企业145家,通过近三年的改革,已有46家企业破产、倒闭或完成重组、兼并,并退出国有工业领域;有11家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仍由国家控股;有88家企业仍为国有工业。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国有及其控股企业99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其中,国有企业占4.4‰。  相似文献   

14.
仕京 《上海改革》1994,(11):30-32
上海工业总体发展状况是好的,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处境困难,利润甚擞蹦至出现亏损。今年年初,地方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户数一度达到332户,占这部分企业总数的35.5%。在这些亏损企业中一大型企业占15%,中小型企业占85%。  相似文献   

15.
搞好国有中小企业的扭亏解困工作,是当前发展县域经济的热点、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东阳市从强化激励机制入手.通过改革和调整.引导鼓励企业自救自强,使国有工业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1998年,东阳市计经委直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13亿元,比1997年增长6.98%;创利税5930万元,比1997年增长37倍;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比1997年净减2488万元,同比下降72.44%,盈亏相抵,全系统实现利润2601万元,同比净增3796万元。  相似文献   

16.
戴文益 《开放潮》2003,(4):58-5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非国有企业快速发展,不仅促进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国企)走上改革征程,而且为国企国有产权多元化甚至退出以及国企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条件和机遇。据近10年的统计估算表明,国有工业企业在数量上通过改制和退出,至2001年底缩减到1308家,国企退出促进了国有工业与非国有工业“双赢”发展。当然,这种改革模式不可避免地把体制转型过程拉得更长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对此,笔者认为,为使国企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竞争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改革目标,进一步加快国企改制,进一步缩小国有工业的分布和比重,进一步创新国企经营者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三年来,是上海发生大变样的三年,也是上海工业跨上新台阶的三年,三年来,上海工业依次实现了21.4%、18.3%、17.1%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撑着全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是上海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国有工业始终是上海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但是,在全市国有工业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罗萍  张明 《福建经济》2002,(1):24-24
近年来,我省建设单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已成为建筑业最为难治的顽症,它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阻碍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制约企业发展,而且已危及企业的生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省建筑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达55.64亿元,占建筑企业当年总收入的20.3%,其中,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达50.58亿元,占全省被拖欠工程款总额的90.9%,国有及国有控股施工企业在我省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的企业总量仅占全省的15.3%,但其所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产值及上缴利税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8.6%、38.5%、46%和45.1%,巨额的拖欠工程款使得国有施工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资金状况恶化,企业发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9.
刘长清  孔逸萍 《发展》2007,(7):63-64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业的持续高涨,国有建筑企业业绩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但从国有建筑企业总体情况分析,我国的国有建筑企业存在股权结构单一、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探索国有建筑企业股权改制的新思路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德保县工业企业主要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始建的国有小型企业和九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公有制工业企业。现有工业企业34家,其中国有企业10家,非公有企业24家。有职工2379人,其中国有企业职工2023人,非公有企业职工356人。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0378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0366万元,非公有企业2001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