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房地产行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房地产行业对地方财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土地出让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和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着眼进行分析,以期从地方财政的角度来揭开地方政府的行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地方财政对于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市场相关税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加之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投资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这分别导致了地价和房价的居高不下,形成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当代政府十几年宏观政策调控,使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一个相对比较健全的房地产市场体系。而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靠速成的办法不可能解决具有中国特色房地产市场的一切问题。只有立足中国特色房地产市场,才能制定一系列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才能发挥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府调控措施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供正在快速发展的我国房地产市场借鉴。文章论述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的必要性,剖析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的内涵,分析典型发达国家或地区房地产市场财税、金融、法律和行政规划方面分类调控的实践,研究发达国家或地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经济博弈的理论为支撑,研究房地产一级市场的三方利益博弈,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博弈模型,提出应采用混合供给的土地出让方式。建立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博弈模型并求解,结合我国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特点就规范政府行为和引导房地产开发商行为提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使得土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促进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长期模糊不清。建立政府与房地产中介组织的良性关系,有必要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理顺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二是理顺在房地产中介市场中的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文用非均衡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房地产市场,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即房地产总量短缺与过剩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当前的调控措施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匹配等非均衡的问题。研究发现,1997年-2006年间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度呈现出先降后升又降的变化趋势,2006年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度降低为0.2。10年间,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造成房地产市场非均衡的原因主要有房地产市场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调控不力及政策缺陷。解决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非均衡的途径为市场调控、政府调控和房地产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7.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物品",是政府各种行政权力运行的结果,合法性是政府房地产调控行为的本质属性;在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应将政府的权力范围限定在一定的界限内,调控行为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不能侵害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而目前调控行为中的"房产税"、"限购令"等措施在合法性、合理性方面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平抑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近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土地、信贷、税收、产业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对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投资额、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发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具有一定时滞性和周期性,且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当主要采用土地政策和信贷政策适度干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国媛 《全国商情》2006,(12):15-16,24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与结构的双重不合理现象,阐释了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主要从地方政府的直接投资与非直接投资两个方面说明了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急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试图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不合理现象与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关系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介入,缘于一种双重压力:分税制以后地方事权的比重普遍高于财权带来的压力和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之下,面对资源的约束,依据现有土地供给制度,地方政府介入城市房地产开发,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动员社会各种资源进入房地产市场,达到财政增收、GDP高增长的社会经济目标。这种介入也对城市房地产价格有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1992年开始,随着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放松管制,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垄断状态。房地产商借助土地的行政垄断提高了市场进入门槛,房地产商利用房屋商品特性和信息不对称享受着超额利润,此外,同一市场上的房地产商也通过价格联盟的方式,坐享垄断利润。房地产市场的垄断已经抑制了市场竞争的有效性,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的福利。缺乏规制的垄断使房地产市场成了资本追逐暴利的乐园,必须加强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向市场取向的深化和与国际接轨的加速,从多方面刺激了中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发育。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程度相对较弱,政府宏观调控和房地产领域腐败现象是影响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因素,另外我国房地产市场本身的特征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供求失衡、房价涨幅过大等问题,政府运用信贷、税收、土地等多种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规制。本文通过实证数据,基于民生改善的视角说明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规制效果不理想,表现在: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的价位,中低价位、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规制效果不佳的根源在于政府规制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多年来尽管房地产市场规制政策频繁出台,但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过于依赖、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房地产税收制度不合理等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房地产市场规制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加强长效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长期模糊不清,主要有五个层面的表现。在房地产市场或房地产中介市场,作为管理者的政府的作用是:制定规章;排除市场运行中的故障,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对宏观市场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5.
梁东  郑慧娟 《全国商情》2009,(23):14-19
2008年-2009年,与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一致,甘肃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严冬到回暖的过程。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因素有宏观经济环境、地区经济状况、各类住房需求因素、土地供给、房地产企业行为和地方政府行为等。2010年,土地交易将继续向好,房价涨势或将持续,但需警惕全国房地产泡沫的负面影响,由此带来购房者预期的不确定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继续加大。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府需要继续加大普通商品住宅的土地供应,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减轻中低收入居民购房负担,建立科学的住房消费模式,促进市场交易双方信息的公开与平等;银行需创新房地产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需要实现发展战略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的介入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双重压力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地方政府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介入,源于一种双重压力:分税制以后地方事权的比重普遍高于财权带来的压力、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之下,面对资源的约束,依据现有土地供给制度,地方政府介入城市房地产开发,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动员社会各种资源进入房地产市场,达到财政增收、GDP高增长的等社会经济目标.这种介入也对城市房地价格有直接、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维护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德国、法国、俄罗斯、新加坡等一些国家政府积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其基本做法是,在住房政策上凸显房地产的准公共物品性质;通过信贷政策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通过税收政策,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通过法制建设保障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快住房保障法制建设,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住房的准公共物品性质以及地方政府的责任,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全面反思开发商模式,强化政府的行政职能;推动地方政府GDP增长观念的积极转变,强化调控政策的贯彻力度;完善各项宏观调控手段,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初政府出台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文章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特征,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是房价上涨过快,政府通过增加住房交易成本(20%所得税)的方式来压缩住房需求成为唯一的政策选择。从长计议,要使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需要配套的收入分配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房越来越市场化,住房制度的逐步完善有效地带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繁荣,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最明显的是房价的大幅上涨。为了抑制高房价,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在有效抑制房价的同时也引起了房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如何利用创新的工具和手段抑制房地产的价格,使政府真正走出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困境.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楼市低迷背景下政府“救市”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一向只涨不跌、成交旺盛的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变化.在房地产市场下滑迹象的刺激下,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暖市"优惠政策.文章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出手"救市"的行为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