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和新的特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并不适应今日形势之需要,如强制仲裁、仲裁时效模糊,裁、审机构适用法律不统一等缺陷日益突出。因此,对于现行劳动争议中偏离仲裁本质属性,与国际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脱轨,与世界各国通行做法相去甚远的某些缺陷,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争议总量的持续增加,笔者从我国现行劳动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析如何解决劳动仲裁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实现对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叶丰华 《浙江经济》2007,(24):56-56
近些年来,三门县个体私营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增幅跃居台州市前列,但与此同时,三门县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2005年三门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结案总数量为74件,2006年三门县共受理劳动仲裁申请123起,2007年截至10月底受理案件数量已突破180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多,不仅给劳动仲裁机构带来了压力,而且对社会稳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改革与战略》2007,(4):I0008-I0010
高标准严要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13能手"出炉" 2007年3月30日,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在龙岗区召开全市劳动争议仲裁能手和调解能手表彰大会,13名仲裁工作人员被评选为仲裁能手和调解能手.  相似文献   

5.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国家完善了有关立法。但是,当前劳动争议案件仍然较多,有些矛盾还较为突出,这与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应加大调解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建立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的信息互通机制。劳动仲裁委员会应提高裁判的质量,法院应完善诉前调解机制,提高审判效率。  相似文献   

6.
郑子森 《黑河学刊》2010,(4):53-53,55
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要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在仲裁前置阶段,劳动者无法律依据申请财产保全,给用人单位隐藏、转移、变卖财产逃避法律责任提供了时间,一些劳动争议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时,用人单位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在劳动仲裁中增加财产保全的规定,可以将劳动仲裁与人民法院诉前财产保全完全衔接起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即在劳动争议的仲裁活动中,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及其仲裁人员和仲裁活动参加人必须遵守的次序、形式和方法。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要是南劳动争议处理法规和规章确认的仲裁活动的次序、形式和方法,它在劳动争议处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8.
廖善康 《特区经济》2009,(12):137-139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用工形式多样化,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而目前我国"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却无法适应这种形势,不利于及时、公正、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和高效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注重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赋予调解协议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在人民法院内部专门设立劳动法庭;构建"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双轨处理机制;尽快统一劳动仲裁和司法审判的标准;对劳动争议案件实行级别管辖。  相似文献   

9.
史峰 《理论观察》2013,(5):70-71
国内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在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实践中暴露了诸多问题.阻碍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实效性的发挥以及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体系建设.本文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劳动仲裁运行实践,借鉴域内外劳动仲裁实践及研究成果,提出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0.
李金梅 《天津经济》2007,(11):43-46
我国近些年来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递增,而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难以满足合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法》的实施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已成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劳动法制,尤其是制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重要课题。目前,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主要有先裁后审模式、或裁或审模式和单一机构处理模式等,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5月1日起,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将全部免费。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处理争议耗时长、申请仲裁时效短等不利于劳动者的局面将终结。  相似文献   

12.
于书凡 《魅力中国》2010,(33):147-148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一直呈井喷上升状态。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06年有31万多件。2007年达到35万件。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争议案件激增到69万多件,增加近50%。到了2009年。劳动部门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但仍居高不下。而全国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同样井喷激增,2009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近17万件,同比增长30%。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在2009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幅分别达41.63%、50.32%和?159.61%。  相似文献   

13.
马建新 《辽宁经济》2014,(11):80-81
仲裁是一种由仲裁机构向仲裁协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法律专业服务。如何才能做到正确运用劳动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劳动纠纷,从现实情况看,必须准确理解进行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依据,同时还要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仲裁员队伍,不断完善仲裁处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集体劳动争议主体若干问题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伊伦 《特区经济》2011,(9):250-252
对集体劳动争议主体的确认和规范,是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的结果。明确工会和劳动者共同具有集体劳动争议主体的法律资格及两者间的法定代表或委托代理关系,确立和规范集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及诉讼代表人制度以及建立完善集体劳动争议程序,对及时公正地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彭东 《中国经贸》2014,(15):161-162
随着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劳动关系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者维权意识增长,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剧增。对此,企业必须增强法制意识,构筑立体协同的劳动争议“防火墙”,进一步降低用人风险、化解劳动纠纷,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员金松 《特区经济》2010,(10):91-9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亟待完善,借鉴美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对于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立法构建了以工会为主体的劳动争议处理的多元调解格局,工会理应在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工会在基层调解中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本文在分析了工会在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中存在的诸多困境之后,提出了我国工会应摆正在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角色定位,积极参与企业外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制度建设,明确工会在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中的职能,完善我国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深圳劳动纠纷问题较突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劳动纠纷中,拖欠、克扣员工工资、劳动合同争议、私招乱雇员工的问题较严重。劳动纠纷主要集中在建筑、制衣、酒楼、电子等行业,其中又以私营、外资企业居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使深圳市企业亏损量加大,部分企业老板把危机转嫁到员工身上,拖欠、克扣工资,甚至老板欠债逃避。二是企业、各镇(办事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健全,劳动争议无人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较目前仍适用的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程序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很大变化。该法在力求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对劳动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杨雪芹 《中国经贸》2010,(10):86-86
随着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的增长,职工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有所增加。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