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金融体系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的核心,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遵循"机构观",造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功能缺失、金融产品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功能观"视角探究了农村金融体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基于金融"功能观"构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是农村金融系统的主体,在整个农村金融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在政府主导下,围绕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没有停顿。2003年6月中央政府《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文件]和2004年8月17日《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发[2004]66号),完善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中心的确立,把以农村信用社为重心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以农村金融体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如何通过金融体系的创新,达到显著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创新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与原则,阐述"三农"发展金融支持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依据,着重探讨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运行原理及其支农效应,指出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支农功能,必须从改革现行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与业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强农村金融监管方面进行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吸脂效应模型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均衡和社会福利进行了分析,模型假设全国性农村金融机构在筛选贷款者的"硬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其通过提供一个更低的利率水平把优质客户给吸收掉了,剩下次优和违约风险较大的客户留给规模相对较小的区域性农村金融机构.本文分析了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两类不同的竞争结构情况,通过对吸脂模型的模拟发现,当农村市场的项目失败概率相对较高时,全国性和区域性农村金融机构共同竞争的市场具有更优的社会福利水平.我国农村体系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对农村金融市场充分放活,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对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存在"功能锁定"现象。在计价观下,本文通过检验发现:具有相似超额净资产收益率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比例显著不同的投资组合,在各个时窗内股票的累计超额报酬率在统计意义上没有显著差别;在信息观下,根据修正后的Ohlson模型,发现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的每股净利润、每股净资产以及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我国资本市场对公允价值信息存在"功能锁定"现象。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监管机构应引导投资者识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公司非持续性盈利。  相似文献   

6.
孙钰 《活力》2006,(6):76-77
本文遵循金融功能观的思路,从当前河南农村金融所面临的困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出发,考察农村经济环境、金融与经济的功能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金融服务成本-收益比较原则,提出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农村金融形态和功能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农村理财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浙江省农村以安吉农村为例的调研,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农村理财服务推广力度不够、农民理财意识不高和适合农村理财产品种类不多等问题,希望通过对提高金融机构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认识、宣传普及金融理财知识和构建理财服务平台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激励观是指激励的实施者和承受者在激励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持久性作用的关于激励制度设计的一系列观点、看法或理念。强权激励观来源于管理主体对组织主体的认识偏差,组织中的主体是多元的,组织要想持续生存,就必须以组织各主体的和谐共生为原则,树立和谐激励观。和谐激励观以组织的管理主体为主导,以组织中的管理主体、操作主体以及各层次主体的相对平等独立为前提,以和谐共生为原则,以组织与各主体的和谐持续发展为目的。和谐激励观是激励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多种类型的微型金融机构,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金不足和能力有限的发展瓶颈。本文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微型金融批发机构的发展经验,提出一个以"资金+技术+监管"为核心的农村微型金融批发基金机制,从而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和促进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0.
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乐 《企业经济》2012,(4):175-178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生存与发展的一个短板,要消除困扰我国数十年的金融与"三农"经济严重失衡的矛盾,应从改革这个短板开始。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从体制或机制入手,在改革过程中充分体现公平原则,实现金融企业和各方利益均等,这不仅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全社会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国家经济监督系统是以审计为主体的隶属于国家行政系统的"行政型"监督体系。实践证明这种监督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国家经济监督体制改革应以增强监督功能、加强民主监督、提高监督效力作为出发点",大审计制"改革正是基于此,即在不改变国家现行监督部门机构建制和保留现有监督部门功能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功能整合的原则对现有监督部门的功能进行调整。广泛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对政府执政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是"大审计制"国家经济监督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2.
杨籍华 《企业导报》2014,(16):60-61
村镇银行是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也是我国目前农村信贷市场的新生力量,对"三农"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改革农村金融,为"三农"提供更多更好的进入服务。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农村金融市场引导下,村镇银行承担了一定的财政职能,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动力,但因受诸多因素制约,以及农村金融组织自身特点影响,村镇银行存在严峻的信贷风险问题。为避免信贷风险,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必须及时采取有效路径防范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常见的信贷风险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资本市场诚信缺失问题凸显,企业社会责任功能被严重忽视,诸多社会功能的缺位,已严重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康良序发展,志在为完善资本市场提供信息的会计目标应随之作出调整。文章从环境变迁角度分析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历史演进,提出两种观点各自的存在基础和功能,最后提出在现行市场环境下会计目标应包含权益保护观。  相似文献   

14.
毛畅 《企业导报》2011,(10):270
国家与政治是不同利益群体或社会力量之间为了实现协调和合作而进行的博弈,而中道即是在多元性价值博弈过程中,在两极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并建立普适的价值观,由相互的斗争、妥协、最终达到辩证统一的和谐境界。因此,以法治"中道"为指导,探讨能够理性指导我国法制建设的中道法治观,便成为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韩民  曹世臣 《财会通讯》2010,(10):158-160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功能的缺失,造成农村金融市场上风险大量聚集,阻止了资金向农村地区的流入,成为制约我国金融支农的最大瓶颈。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类型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分散和降低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三权"资产抵押融资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之举,为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主体开展"三权"资产抵押融资,必须重视其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本文深入分析了"三权"资产抵押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政策、社会、管理、处置风险。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踊跃参与农村金融市场,是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改革滞缓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及相关实施细则的颁布,国家银监部门逐渐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一批主要由民间资本注资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继诞生。民间投资参与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以村镇银行为主的中长期金融服务体系,以小额贷款公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当前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农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共同发展的新体系,各金融主体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翠珍 《企业导报》2014,(22):8+6-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阶段,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中也存在着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当前我国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体制,保障农村金融体系资金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以及运行安全。促进农村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引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所以需要对农村金融的管制放松,注重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培养,从而构建一个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金融业功能混淆、机构单一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农村金融依然存在的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