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下方法有助于美国缩小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查琳·巴尔舍夫斯基说,中国“是一只服用了类固醇的老虎”。么你应该如何与这只老虎打交道呢?随着中美贸易关系不断深入,这个问题的解决得愈来愈迫切。我们应该在不妨碍美国自由贸易原则的前提下,采取一些措施遏制益增长的贸易赤字。为此,中美双方都应做出一些让步。我建议美方采取以下步骤:整顿美国的金融环境。美国人应该储备更多资金,这样才能不再依靠外国贷款来持联邦政府的开支,也不必依靠外国贷款来满足对进口商品无休止的渴望。在刚刚束的财政年度里,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了4…  相似文献   

2.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价值规律有效发挥作用、资源有效配置,还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但坚持效率优先,必须完善市场机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机会均等,否则就是在条件不平等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不平等。因此,政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干预并加强监管,努力创造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起点。1.致力推进教育机会均等化进程,增强社会成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潜在的就业和收入竞争力。西方著名思想家罗尔斯(JohnRawls)指出: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教育机会均等化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方面的低下状况,都应尽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讲,就是要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增加他们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增强他们潜在的就业和收入竞争力。许多研究者都指出: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就业和收入呈正相关关系。首先,一个人享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尽快融入现代社会,获得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其次,享受了良好教育的人比其他人来说,其获取、整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强。在信息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信息(知识)鸿沟的扩大,在某种意义上讲麓意味着收入差距的扩大。2003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无论是从入学机会还是从获得的教育资源看,近十年来中国教育机会不均问题十分严重,并有扩大趋势。一是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1998年全国小学年生均预算内经费平均为378元。最高的是上海,为1957元;最低的是河南,为202元,相差竞达近10倍。同时,城乡之问的不均等加剧。全国初中年生均预算内经费,城镇为815元,农村只有486元,相差近两倍。二是地区之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严重不均。2001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北京招生名额分别占其总数的13%和18%,而北京的高中毕业学龄人口只占全国的0.9%,也就是说,北京学生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几倍。教育是一种准公共品,具有社会效益,国家要在全民教育上肩负起重要责任,逐步使每个人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逐步实现劳动者自身素质初始条件均等化。为此,一要明确各级政府在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方面的事权,确保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使用有章可循。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着力抓好农村的义务教育,确保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均等。要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中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力度,并研究扩大到城镇贫困家庭。各级财政要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新增教育支出主要用于农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贫困县倾斜,向贫困生倾斜。三要探索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高等教育产业化而带来的高学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间接削弱了不少家境贫寒学子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可否认,高等教育的私人产品属性较强。但在当前高等教育学费超出许多家庭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国家和政府要从我国的实情出发,采取措施,确保能够考上大学但又难以全部承担高额学费的贫寒子弟享受高等教育。四要完善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在职训练,对下岗职工进行免费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技术培训。这不仅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综合素质和获得收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五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资助制度。2.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和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机会增加意味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就业机会充分,意味着不仅将有助于增加即期消费,还将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消费预期,进而扩大消费。消费扩大了,意味着就会促进生产和销售,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将是一个恶性循环。从上述意义上讲,充分就业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我国一定要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实。为此,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始终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把降低失业率和创遣就业机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市场经济中,失业率、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都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指标。其中,应把失业率排在首位,因为失业率是效率和公平的结合点,失业率过高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拉大,从而影响提高效率的社会环境,效率也可能由此而大打折扣。二是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住。工业化模式对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工资收入比资本收入更有利于收入分配平等化,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使工资收入所得份额上升,会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状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采取措施改变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提高居民对服务业的消费需求,着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四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宏观调控手段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五是强化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为(下转封三)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6日,由海淀工商分局联合商务委、商联会共同召开了海淀区深入推进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工作会。此次会议得到了海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目的在于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促进海淀商业零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北京甘家口大厦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首批建立小额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的企业出席了会议并签署了承诺书。  相似文献   

4.
贾京霞 《时代经贸》2012,(13):71-71
2012年4月6日,上海淀工商分局联合商务委、商联会共同召开了“海淀区深入推进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工作会”。此次会议得到了海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目的在于保障广火消费背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符的消费信心,促进海淀商业零售企业健康持续发肤,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工商局始终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自2003年5月推出市场巡查检测车以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004年全市共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5个,贸易局牵头建立的50余个菜市场农残快速检测点,以及10多辆检测车、检测箱,全年检测各类市场513个次,检测蔬菜、水果、豆制品、粮食及其他类食品77328批次,检测发现不合格商品2345批次,总体合格率达到98%,水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3%,对不合格商品进行了及时销毁处理。同时对105家商场、超市和江北路林、江东二号桥、慈溪周巷、宁海百家等4家重点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实行了商品准入制。  相似文献   

6.
冯飞鹏 《当代经济》2024,(2):101-112
消费环境对消费意愿与经济增长具有深刻影响。基于中国337个城市200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深入评估了消费环境对消费意愿,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检验了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消费环境对消费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消费意愿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其中,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就业率对消费支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信贷利率对消费支出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改善均能强化消费环境对消费支出的正向推动力,消费支出在消费环境和经济增长中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发现为政府和企业制定促进消费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深入理解消费环境、消费意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2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会见大会代表时强调,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中国政府在降低关税、市场准入、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等方面,兑现了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的承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制度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8.
针对建设工程价格的合理确定,从工程建设阶段着手,分析如何把关工程建设过程,控制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快速增长。对此,对有关经济指标做出相关分析,根据指标数值的特性,采用截断模型进行分析。并对模型结果作出解释及提出相关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平、财政支农与农村消费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炜  孙永军  范辉 《财经科学》2010,(1):99-106
长期以来居民收入被认为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最直接因素,但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中,体制性因素及政府行为往往会极大的影响居民消费行为。因此,针对当前存在的农村消费水平长期偏低问题,本文着重关注了经济体制进程中的社会不公平因素和政府财政支农行为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以城乡收入差距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不公平明显抑制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农政策与行为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农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论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与消费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格高水平变动与消费需求变动的关系比较间接。劳动力相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不断提高,是经济发展表现出的普遍规律。劳动力价格对产品价格不断提高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非农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是实现大众消费良性循环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2017,(7):139-154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有效提高消费者搜寻次数、降低市场搜寻成本,对零售市场的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搜寻理论框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者差异性的搜寻与匹配效率理论框架,并且基于1999—2012年的月度微观价格监控数据,以淘宝网的B2C交易平台作为典型案例研究,通过多重差分的方法检验了理论假说。我们发现:首先,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搜寻商品效率对商品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具有产品差异性,对价格低于一定水平的商品,消费者的搜寻效率提高会使商品均衡价格上升;而对价格高于一定水平的商品,消费者的搜寻效率提高会使商品均衡价格下降。其次,消费者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的边际搜寻成本对商品均衡价格的影响具有消费市场的差异性。实证方面,本文分别运用倍差法和三重差分方法检验了上述两个理论假说中的电子商务平台对商品均衡价格影响的产品和城市差异性,并运用城市差异性指标刻画了搜寻成本。本文结果在进行若干稳健性检验后仍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3.
唐钰蔚 《经济论坛》2014,(10):63-67
近10年来,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消费率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房价高企,政府调控政策频出,对消费增长造成了较大干扰。文章基于LC-PIH模型,构建了一个分析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理论框架,得出住房需求结构、流动性约束的差异会导致房价对消费产生不同影响的结论。政府应该结构性地调节流动性约束条件,抑制房价过快上升,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塑造持续的收入增长预期,以达到既能控制房价又能保持消费增长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魏悦  魏忠 《经济纵横》2007,(9):9-11,79
在西方国家,经中世纪到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公平价格思想大致经历了伦理的"绝对公平"价格论、调和的"等级公平"价格论和"利益公平"价格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国家,经中世纪到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公平价格思想大致经历了伦理的"绝对公平"价格论、调和的"等级公平"价格论和"利益公平"价格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在近年来逐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也有了大的改善,但民营企业在采煤、石油勘探和石化产品、银行业和保险业、邮政、传媒、医疗药品等领域仍难以介入。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市场竞争体制、金融服务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制等四个方面。 1.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公有产权和非公有产权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当前我国价格体系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某些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偏低。”既不反映成本,也不反映需求,较为突出的是煤炭。长期过低的煤价,造成了对煤炭的长期浪费,特别是能耗大的加工企业,使用廉价的煤炭仍然可获得高额利润,煤炭企业却年年亏损,长期吃国家补贴。这种不切实际的价格政策,一方面耗费了国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6)
房地产价格影响消费和投资的作用机制至今没有统一结论,影响到很难制订针对性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文章在分析房地产价格影响消费、投资效应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分析得出房地产价格对投资的拉动效应远小于对消费的拉动效应,对我国中央银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房地产监管部门管控房地产市场,微观主体决策房地产投资、消费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79年国务院财经委组织了四百名科技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分赴十几个省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调整,这项研究的成果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理论问题》结集出版,事实上这本书就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理论的奠基之作。我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护环境,也要发展经济,同时要维持社会公平。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与发展的统一,通过环境正义实现环境与公平的统一,通过社会正义实现发展与公平的统一,通过公平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发展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