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十分活跃,收购形式从早期的单一权益收购发展为权益收购与公司收购并存,收购的金额越来越大,收购区域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参与形式从以前单一的油气勘探开发发展到上中下游一体化项目,范围从常规油气发展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我国国家石油公司在收购上市公司时,存在收购时的合规风险和收购后的经营风险;在发达国家从事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严苛的法律风险;从事油气业务一体化项目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非常规油气资产可能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鉴于此,建议今后我国国家石油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时,遵守上市地的监管法律,注意企业文化的融合;谨慎从事非常规油气资产的收购;建立一套科学的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机制,做好收购项目的经济评价,完善后评价制度;学会经营海外油气资产;利用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优势地位,收购一些优质的常规油气资产.  相似文献   

2.
<正>石油天然气行业这几年的海外并购可谓是如火如荼。即便是在国际油气并购市场2011年大幅降温的情况下,国内三大油企巨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油气并购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而今年,对于包括三大油企在内的众多能源企业来说,海外收购前途未卜。海外收购逆势而上  相似文献   

3.
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在保持现有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北美地区的油气并购依然占据主流.但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使得西方油气巨头们放缓了油气业务收购步伐.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由此给来自东方新兴经济体的石油公司带来海外油气并购机遇.与此同时,东方新兴经济体的石油公司在寻求能源安全的推动下,加大了全球油气资源收购力度,成为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在保持现有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北美地区的油气并购依然占据主流.但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使得西方油气巨头们放缓了油气业务收购步伐.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由此给来自东方新兴经济体的石油公司带来海外油气并购机遇.与此同时,东方新兴经济体的石油公司在寻求能源安全的推动下,加大了全球油气资源收购力度,成为了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周静  朱九成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41-46,126
2011年,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上游并购显现新的特点,中资背景的独立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连续成功收购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油气上游资产并投入运营.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的海外油气业务发展以适当规模的生产型项目起步,采取谨慎稳妥的投资战略,以边际油田开发项目为重点;关注风险较低的滚动勘探和潜力较大的前缘勘探项目,特别是政治高敏感地区的项目;适度介入以页岩气、页岩油或致密油为主的非常规资源项目.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及油气行业环境为中国独立石油公司海外上游业务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依靠专业服务团队科学合理地筛选油气项目,与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海外油气资产分布上互相补充,在项目运作上互相协同.  相似文献   

6.
梁瑛 《中华商标》2010,(9):43-44
2004年10月上汽收购双龙,2005年南汽收购MG罗孚,2009年北汽收购通用旗下萨博,2010年3月吉利收购沃尔沃……纵观2004年至2010年,从紧锣密鼓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收购案中不难发现,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关注的重要目标,而且成为海外收购的趋势。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国内汽车企业争相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  相似文献   

7.
雍斌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78-83,173,174
一项完整成功的油气并购包括战略选择、并购实施和整合三个阶段。收购只是项目执行的开始,仅表示收购者拥有了收购区域的油气资源,收购后在人力资源、文化、组织结构、发展战略、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优化和有效融合,才是项目收购最终成功保障。本文根据项目整合的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分析论述了海外油气并购项目整合的模式和策略、面临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一项完整成功的油气并购包括战略选择、并购实施和整合三个阶段。收购只是项目执行的开始,仅表示收购者拥有了收购区域的油气资源,收购后在人力资源、文化、组织结构、发展战略、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优化和有效融合,才是项目收购最终成功保障。本文根据项目整合的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分析论述了海外油气并购项目整合的模式和策略、面临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傅成玉董事长在2011年度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推动海外油气业务跨越发展。这一会议精神将成为新时期中国石化海外油气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中国石化高度重视资源战略,在"十一五"期间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海外油气项目并购。2009年斥巨资收购阿达克斯公司,刷新了近年国内石油公司海外并购记录,凸显了做强做大海外业务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并购,中国石化海外份额油产量快速提升,有力地弥补了国内石油产量的不足,使上游产业  相似文献   

10.
海外油气业务跨国经营“点多面广”的特征,要求企业必须统筹考虑不同投资区域、业务领域以及合同模式的特点,构建一套新的相对标准的适用于海外油气业务快速发展的管理机制,保障海外项目的高效、合规运作.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CNODC)海外油气业务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授权管理方法和实践,逐渐构建起了一套具有石油行业特色、遵循国际大石油公司管理惯例、符合海外油气业务管控需要的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海外油气业务授权管理体系.授权管理是海外油气业务管控海外项目的重要手段,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海外油气业务授权管理体系保障了海外项目的合规性,确保了海外油气项目有效受控运行.该管控体系既源于项目管理要求,又高于普通项目管理方法.通过实践, “简政放权”授权管理行之有效,是授权管理体系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就核准了中石油、中石化及中国海油7个海外项目,奠定了全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海外投资以三大公司海外油气并购为主的总基调. 去年,中石油投资了阿富汗阿姆河盆地勘探开发项目、参与了壳牌公司加拿大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项目、收购了加拿大最大天然气生产商加拿大能源公司的部分权益.截至2012年12月17日,中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当年已累计生产原油8621万吨、天然气175亿立方米,油气作业当量突破1亿吨,达到1.0015亿吨,权益当量达到5035万吨,继续巩固"海外大庆"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在保持现有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北美地区的油气并购依然占据主流。但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使得西方油气巨头们放缓了油气业务收购步伐。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由此给来自东方新兴经济体的石油公司带来海外油气并购机遇。与此同时,东方新兴经济体的石油公司在寻求能源安全的推动下,加大了全球油气资源收购力度,成为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的主角。总体来看,2012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东风劲吹。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油气产业实施海外战略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油气资源利用的国际化不仅是支撑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更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重要方面。刚刚过去的2011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纷繁复杂,在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生产指标下滑、海外并购业务大幅下降的形势下,中国海外油气业务有着怎样的表现?投资环境不佳中国企业逆势而上在2月9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举办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该院海外投资环境所副所长吴谋远在谈及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油气项目的进展时总结了两句话:"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从中,逆势而上的特征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油品市场     
《中国石化》2005,(10):71-71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认为高油价将持续数月;国际私人资本正转向能源矿业;前8月我国原油进口略增成品油进口下降;中石油207亿回购母公司海外资产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商;中石油收购国外油气。  相似文献   

15.
坐落在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的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展厅,是目前唯一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命名的海外企业精神教育基地。辉煌成就,累累硕果,将中国石油海外企业精神教育基地装扮得格外充实、格外丰满。步入展厅,我们会有目不暇接之感。展厅内主要展示了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的发展历程、规模和重大发展成就,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领导对海外油气业务的关怀,分主题展示了"海外科技与创新"、"国际人才培养"、"经营成果经验"、"对外合作发展"、"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与国内项目相比,海外项目在投资环境、作业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投资主体与资源国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目前我国企业在对海外油气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依然采用针对国内项目编制的规定和方法,由此造成海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存在以下问题:未深入研究并提出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问题和投资者可能面临的风险;未对收入和支出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缺乏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以及对油气项目所属资源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限产政策等的定性分析.为提高海外油气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效性,应充分研究合同条款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指导项目的生产和操作;进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判断项目承受风险的能力;研究项目的油价临界值和百万吨产能投资临界值等关键指标;充分考虑油价风险、限产风险、投资预算风险和投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7.
王越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9):118-127
近年,“一带一路”沿线油气合作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权益产量估计为1.5亿吨油当量,增长6%。中国石油企业借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之势,加快海外油气全产业链合作布局,加紧对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的研究和评价工作。无论以企业风险投资经济评价的角度,还是以国家投资合作战略布局的高度,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研究都是开展海外油气合作的基础,也是拓展区域性合作共赢、实现国家战略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01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SFAS NO.143《资产报废债务会计》.油气开采企业按照该准则的要求来调整资产报废债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对该准则实施前确认的DR&A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使不同企业间的财务报告更具可比性.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美国上市,必将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另一方面,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开发油气资源也将涉及资产报废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当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资产报废问题展开研究,健全相应的矿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以促使油气开采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并对资产报废债务和资产报废成本进行核算和披露.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26日,加拿大当地法院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通过其全资公司中油国际(CNPCI)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以下简称PK)所有上市股份.这一总价为41.8亿美元收购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成功进行的最大一起并购案,它改写了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最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赤道原则是海外油气项目在面临国际融资时最为关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防控依据,项目融资前后的环境与社会管控措施都是在赤道原则框架下的设计和延伸.海外油气项目融资中典型的环境与社会风险防控做法包括环境与社会管理体系及认证、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报告、环保许可、环境与社会尽职调查报告、环境与社会行动计划、环境与社会绩效报告六个方面,其中蕴含的风险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中国石油企业可以结合各油气资源国的特点,深入研究和优化赤道原则下的项目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海外油气业务的风险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