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分析了此次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在需求侧,基于理论分析和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特征,经济总需求会随着此次疫情的结束而在短期内快速得到恢复。但此次疫情也会加大总需求和居民收入增速的下行压力。在供给侧,疫情不仅会降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加剧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我国的资本投资,在缺乏有效干预措施下,很可能加剧我国资本投资和经济总体增速的短期下滑趋势。而基于理论分析,相应供给冲击也将对我国长期产出带来增长压力。基于疫情对我国经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影响分析,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需要实施改革力度更大、更为有效的财政和货币等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2.
新疆物流业迎来振兴发展的新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使物流业成为新疆经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但是,受全球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和消费需求的冲击,新疆物流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本文采用倍差法就SARS疫情冲击如何影响企业产出展开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1)短期内疫情冲击显著降低了企业产出水平;(2)疫情对企业产出的影响渠道包括需求侧产品的需求萎缩和供给侧单位劳动成本的增加,这两条渠道对企业产出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占到总效应的19.16%和1.24%;(3)SARS疫情冲击对不同类型企业产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这些结论不仅为从企业层面科学把握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政府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复苏、恢复经济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由于政府债务无法按时偿还,阿根廷和巴西成为全球先后宣布破产的国家。在回顾两国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速度、行业影响程度,国际收支规模,货币贬值情况和失业率水平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两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结合两国政府针对疫情所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分析得出新冠疫情后两国政府大规模财政支出增加是导致政府债务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多年来阿根廷和巴西的经济结构不完整与社会福利支出过多是导致本次两国政府债务危机的深层原因,也是根源所在。上述分析给我国的债务管理启示: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全球应对负外部冲击策略的协同性和构建金融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5.
自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与防控疫情相关的欺诈活动增多,而部分国家或地区受疫情影响,打击洗钱及其上游犯罪活动能力有所下降,增加了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洗钱和制裁风险。文章以Y分行高风险国家业务审核记录为依据,对高风险国家业务进行对比分析,从机构盈利能力、客户产品偏好、产品收益分布等维度对比疫情前后变化,旨在探索疫情对银行国际业务的影响,并对如何在有效遵守国内外制裁和反洗钱规则下,持续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进一步扩大经营收益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教学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2020年疫情的全面爆发,为了保证能够正常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各高校纷纷开展了线上教学的方式,疫情过后,各高校也将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对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理论以及实践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疆现代物流业的春天或将到来。 2014年3月26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召开今年第二次月度协商会,围绕新疆物流业现代化建设进行协商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为提升新疆物流业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最前沿,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赋予了新疆在向西开放中更多的责任,也提供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机遇。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对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新疆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物流“瓶颈”现象,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我国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合理选择对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包含异质性家庭和企业的非线性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中引入服务消费效用冲击,量化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比疫情冲击下各项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乘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方面作用于服务部门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引起失业率上升导致家庭借贷违约率提升,进而加剧了金融风险与经济衰退。积极财政政策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有效地缓解了经济衰退。通过对比增加政府购买、减免税收及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的调控效果发现,在稳定家庭收入和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减税政策应对疫情冲击最有效,而在促进产出和就业方面,增加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更有效。研究结论为疫情防控的财政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对世界各国的巨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凡去过美国亦或对美国进行过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研究的人们,都能对美国的整体或局部发表各自的看法,也都能将其感受融入或影响到所在单位或所从事的工作之中,在赴美国一个多月的培训考察归来之时,借鉴美国的某些地区建设的成果、经验,结合新疆目前正处在西部大开发这样一个大好时机,认为以下几点应引起新疆各界人土的思考与关注。 一、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新疆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成就举世公认。访美期间,尤其是对美国西部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分析了此次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在需求侧,基于理论分析和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特征,经济总需求会随着此次疫情的结束而在短期内快速得到恢复。但此次疫情也会加大总需求和居民收入增速的下行压力。在供给侧,疫情不仅会降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加剧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我国的资本投资,在缺乏有效干预措施下,很可能加剧我国资本投资和经济总体增速的短期下滑趋势。而基于理论分析,相应供给冲击也将对我国长期产出带来增长压力。基于疫情对我国经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影响分析,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需要实施改革力度更大、更为有效的财政和货币等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现实国情和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供给不足出发,提出了21世纪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四大战略重点,即加强农业保护;发展一体化农业;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把农村工业纳入城市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荣胜 《经济地理》2007,27(1):122-125,121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兼顾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文明需要文化,而文化繁荣是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品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其产业品牌的打造和使用现状不容乐观。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品牌,要注意把握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发展是城镇发展的依托,正确确立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才能保证城镇化的稳步推行,保证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才能保证大、中城市产业的调整。通过对国外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当前选择农村城镇主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应该主要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与农村工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典型调查与统计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与农村工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农业与农村工业的关系具阶段性和地区性(即:不同地区、不同农村工业发展阶段,农业与农村工业的关系不同)。所表现的关系特征也不同.具体表现为农为主工萌芽、农工互争互利、以工补农和工为主农分化四个阶段或类型。可见,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农村工业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农村工业虽然是中国农村持续发展的方向,但若处理不好与农业的关系,农村工业的发展将会导致农业萎缩。建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农村工业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关系进行及时的调整。还提出了各阶段、各地区具体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战略意义,认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一方面要在体制上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扭转要素单向地从农村流向城镇的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体制,形成工业支持农业、城镇支援农村的要素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产业扶贫旨在将贫困户的生产活动纳入社会产业大循环,因此其一直是全世界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和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产业精准扶贫出现了两条新路径:一是GTP路径,即向贫困户送猪崽、鸡苗和良种等资本,直接将贫困户的生产纳入当地的产业体系;二是GSP路径,即将扶贫资金折合现金并由贫困户自己决定投资项目和选择产业.文章构建了包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微观主体行为模型以及基于农村公平和效率的农村福利模型,分别研究了这两条新路径上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的动态演变过程,然后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政策模拟,拟探索出我国产业精准扶贫的最优路径及其政策支持空间.结果显示:在第3~4年的时间内,GSP路径要优于GTP,但是超过4年,GTP路径上的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就会累进性超过GSP.而且,在GTP路径上的时间越长,扶贫效果就越好.在中长期,提高贫困户的技术水平,增加贫困户的初始资本额是进一步提高GTP路径上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水平的重要环节.文章的结论对于提高我国精准扶贫的理论自信,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的信息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支持。通过信息化,农业将实现集约化经营,从而分流出劳动力、资金和土地,用以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复兴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助于离土不离乡,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阐述了加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村商品流通产业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村商品流通产业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而农村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河北农村流通产业(主要指零售业和批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河北农村零售业和批发业的组织和业态创新的目标及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丽  范秀荣 《技术经济》2007,26(5):123-127
借鉴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于西部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步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