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德州市农村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德州市农村中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良好,农村中学生锻炼的强度适中,锻炼的时间基本合理,德州市农村中学生课余锻炼的项目主要以篮球和跑步为主。但是要加大对德州市农村中学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锻炼条件。  相似文献   

2.
蒋万青  梅玲  章娟 《魅力中国》2010,(6):367-367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了解。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职业青年的体育锻炼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锻炼价值观正确。他们的锻炼动机以强身健体为主。大多数职业青年选择集体性体育锻炼的形式,他们参加体育锻炼通常以与朋友同事一起活动为主。男青年多选择在晚饭前进行活动,女青年则倾向于在晚饭后进行体育锻炼。男青年倾向于选择锻炼强度较大、刺激性较强的项目,女青年则更喜欢能够瘦身塑形的小强度的锻炼项目。  相似文献   

3.
杨科  宋建洪 《新西部(上)》2010,(7):249-249,253
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认为大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学校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使之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从而掌握几种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校260名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实际参与中锻炼意识与锻炼行为存在严重差异,锻炼频率低、持续时间短;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实际的锻炼项目有差异:体育场地设施、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体育教材内容是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从而主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及实施效果,为阳光体育活动的持久执行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本文着重调查研究了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动机、规律及组织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四川省中学生暑假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暑假期间锻炼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和家长提出建议:应该加强对子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暑期体育锻炼;做好锻炼前的相关准备,避免运动损伤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帮助中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单剑华 《黑河学刊》2008,(6):125-125
影响中职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心理、生理和环境影响三方面的因素。要改善这种局面就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体育知识和体育专业技术的传授,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锻炼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锻炼不定期,没有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人较多;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行为呈现正相关。建议要加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南充市中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提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对策。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体育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范丽萍 《魅力中国》2011,(18):306-307
通过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兰州市职业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方式、消费能力及学生体育消费所持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旨在对职业学院学生彤成理性、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和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1.
调查表明,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近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而,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十多年来持续下降,所以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激励全体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2.
农村初中学校中存在着女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现象,本文从帮助农村初中女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转变她们对体育学习及锻炼的态度入手,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师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女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其耐挫折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中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课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针对不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和地区的中学生;确立合理的体育锻炼项目,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四川省中学生暑假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暑假期间锻炼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和家长提出建议:应该加强对子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暑期体育锻炼;做好锻炼前的相关准备,避免运动损伤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帮助中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西安市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已经具备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基础.但是大学生实际参与锻炼与从识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锻炼频率较低并且每次锻炼时间较短.其主观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客观因素是运动场地缺乏、没有时间、缺少锻炼伙伴.可以通过组织体育锻炼俱乐部、开展体育锻炼知识专题讲座等,增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从行为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兴趣动机特征及其影响其体育态度兴趣动机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水平处于接近"良好状态",体育态度得分高的人,其平均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有增加趋势.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兴趣稍偏向于感兴趣水平,男生水平高于女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既呈现多元化又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7.
李兵亮 《魅力中国》2009,(23):121-121
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课程标准和学校体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从行为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兴趣动机特征及其影响其体育态度兴趣动机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水平处于接近"良好状态",体育态度得分高的人,其平均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有增加趋势.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兴趣稍偏向于感兴趣水平,男生水平高于女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既呈现多元化又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兴趣足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课程标准和学校体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武汉市部分独立学院残疾、体弱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残疾、体弱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积极,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