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国军 《魅力中国》2014,(26):121-121
数学活动课是基于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需求而进行教学的,它有具体的活动对象和教学内容。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来调节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来达到真正学习知识的目的。在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提高数学兴趣。学生通过探索与交流,能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个体差异,让个性化学习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潘艳光 《魅力中国》2014,(12):198-199
高中语文。是具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平台。教师要以高中语文为介质.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渗透人文素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得到综合的提升。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综合的。学生既要得到知识,还要有思想的提升。其中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元素,不能在高考的威压下就废弃和冷落这些元素,否则就是一种教育的畸形。  相似文献   

3.
辛雅萍 《魅力中国》2014,(5):205-206
语文是综合性的工具学科。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各个学科的知识。新的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我们应积极挖掘这些矿藏,让学生真正得到人文滋养,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教育的新鲜魅力。  相似文献   

4.
郑梅 《魅力中国》2010,(22):207-207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从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入手,在作文上下功夫,让学生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常感到头脑空空,即使搜肠刮肚,也无从下手。作文为什么会这么难写?学生没有材料.当然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作文教学中如何积累材料,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任务型教学是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交际法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是交际教学法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学生是教学环节的主体,主张人人参与,其关键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体现教学,达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而真正让学生达到初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分层教学就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内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昆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发斌 《魅力中国》2013,(8):168-168
要让学生真正体会语文的魅力,这个目标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为学生的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课堂不再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相似文献   

9.
赵艳驰  杨超  彭彦录 《理论观察》2013,(11):101-102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教学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思维模式,这是由专业性质决定的。结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国古代诗歌的教授要侧重于让学生进行表演性训练阐释,教师要带着角色感进行表演性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真正的放松身心,发挥潜能,运用智慧,化知识为动力,致力于创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祖彬 《理论观察》2001,(5):86-88
单元网络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一门课程及每一章节都看作这门课程知识网络上的分枝.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繁杂的内容变成清晰简捷的网络。学生以教师单元讲座为指导,以知识结构网络为纲目进行自学、讨论、归纳,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懂得知识纵向的衍变、横向的联系,便于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更牢固、更扎实,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袁锋 《魅力中国》2010,(31):374-374
我们物理老师帮助薄弱地区的物理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要让这些地区的物理教学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给学生记忆物理知识的方法。以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庞冰 《西部大开发》2010,(5):119-119
在英语新课标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这一环境背景下,对于“90后”的学生,教师们更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活动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课内实践,并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史兰璞 《魅力中国》2013,(10):113-113
我们的英语教学发展多年来,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下面我们就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在培养学生形成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突出英语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交际性。掌握初步的听力和口语技能、阅读技能与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用知识。让学生具备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初步掌握一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教学,要把真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语文、用语文的主人,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文带来的乐趣。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学习、灵气十足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精髓所在,为此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探索,借课改培训之机,对自己平时的教学予以总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大胆探索学科融合路,把快乐带进语文课堂,把快乐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徐音 《魅力中国》2013,(29):277-278
词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中的一部分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故此,在教学模式上需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任务式教学法。利用每堂课给学习者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习者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使学习者通过“做中学”真正认识和了解知识.最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6.
贾晓 《魅力中国》2013,(20):192-192
摘要:语文知识就像是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浩瀚无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不应该将教学课堂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我们还应谊拓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去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内,教室也应谊多多的渗透生活上的知识,尝试生活化教学,让语文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语文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会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对学生跟踪反馈,以及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反思,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究,认为培养语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去熏陶、感染、激发学生,让学生逐步领略语言文字的真正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翟兵兵 《魅力中国》2012,(32):114-114
体育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理和l心理机能性,提升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平衡性等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以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通过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质、良好的体能,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来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应该抓住中职这个阶段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19.
刘福庆 《魅力中国》2010,(5):170-170
现代教学在不断改革.新的堂课教学模式也已经踏入了教学生活,中职生数学的教材、考试内容不断更新,使课堂教学逐步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同时也对广大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教师主宰课堂,满堂讲,满堂问,学生思想呆板.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积极探寻更加新颖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有益探索,初步构建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一问题导学模式,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生动活泼的成长。本文从课堂教学着手,对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体会进行总结,探究如何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张宇乐 《魅力中国》2011,(4):114-114
数学在高中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可以改善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不断地积累知识,最主要的是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文重点研究了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并且对相关的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够不断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训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学习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