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斯林的葬礼》 是一首生命的哀歌,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命运的波涛中浮沉,最终酿成一场场爱情的悲剧.读后虽使人产生压抑的情绪但却能够触动读者的灵魂,凄婉的旋律裹挟着深厚的内涵.美有千万种,但从悲剧中提炼出来的美是安静的、 持久的,更是人们心中平日难以触及的.在《穆斯林的葬礼》 中从韩子奇和梁君璧的爱情悲剧、 韩新月兄妹的爱情悲剧、 以及爱情的葬礼这三个角度来描写,不同时代、 不同背景、 不同文化的交错纠结的爱情悲剧,从交错的命运爱情悲剧,个人性格的爱情悲剧和宗教信仰的爱情悲剧这三个方面了分析造成悲剧的文化背景.《穆斯林的葬礼》 通过对爱情那个悲剧的塑造给我们带来民族文化的深深反思.  相似文献   

2.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3,(34):54-54,56
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作品,都不乏关于女性爱情悲剧的描述。歌剧《茶花女》作为西欧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对该作品女主角的爱情也进行了精心刻画,呈现给人们的依然是女性爱情的悲剧。本文通过对歌剧《茶花女》中女主角悲剧性因素分析,对女性爱情的悲剧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产电视剧《乡村爱情》第七部网络点播率超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令国产剧扬眉吐气,其成功之处有三:题材好;定位好;内容好。不足之处有:广告植入过多;过分注重喜剧效果,忽略深刻内涵;无法突破"本山式"幽默,造成审美疲劳。把握好娱乐与过分娱乐的度是《乡村爱情》继续走下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潘胜寒 《魅力中国》2011,(12):167-168
《储经》这本被现代大学生们所喜爱的书,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内容以爱情、政治、战争为主,《储经》中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传唱季今,有最朴素的爱情“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最感动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相思的爱情“一日不见,如三日兮”,《辛经》的情真,情深,而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拾此书,细细品读,重温那些战歌铁马儿女情长时,不禁思考当今大学生们的爱情观是否如三千年前《诗经》般纯粹。大学生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诗经》中摘录诗篇,对比现代爱情,来阐述《诗经》中表现出的现代大学生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释了《诗经》中的《邶风·静女》、《鄘风·柏舟》、《王风·采葛》中的纯美爱情,认为《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大胆追求、坚贞不渝、纯真无暇的爱情观值得当今大学生借鉴,有利于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批判了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功利化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6.
胡伟丽 《黑河学刊》2011,(4):136-137
爱情可分为大爱、真爱、凡爱、假爱。定位《雷雨》中人物的爱情:周朴园对待鲁侍萍是凡爱;周朴园对待繁漪是假爱;繁漪对周萍是假爱;周萍对四凤是凡爱;周冲对四凤是大爱。  相似文献   

7.
叶利菁 《魅力中国》2009,(18):210-211
欧阳子的小说《魔女》主要叙述的是一个母女间由爱情引发的争执,作品在阐述女主人公——倩如的母亲,由一位"完美而神圣"的母亲变成一个疯狂而变态的魔女过程中,通过小说三位主要人物的勾勒揭示了人物各自独特的爱情观——倩如把爱情看做一种坚定的信仰;倩如的母亲眼中的爱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赵刚的爱情观则是一种尽致的狂欢。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简·奥斯汀通过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反映了她的婚姻观以及对社会的反思。对当时的女性而言,婚姻能够保障自己的尊严、自己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美好的婚姻需要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苦涩的;完美的婚姻没有物质财富做保障也是不行的;理想中的婚姻不仅需要有平等的意识,女性还要在婚姻中确保指导地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9.
杜红琳 《魅力中国》2011,(2):239-239
在德国作家罗尔夫·布莱辛的长篇小说《爱情马拉松》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对长跑的执着表现,构建了现代社会年轻人对爱情追求的另一模式,相信一见钟情,制订追求计划,历经艰难过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特别是小说中爱情和长跑两条线索的并列,展示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的杰出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敢于抗争,是女性的楷模.简爱的爱情观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作用:作为现代社会的当代女性,在追逐美好爱情的道路上,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经济地位的独立是必要的,独立的经济地位会为平等、受尊重的爱情和婚姻提供了最佳契机;人格上的自尊和尊严也是至关重要,如若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自尊是第一步,所以当代女性的内在修养要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并不断完善;成就一个“大我”与“小我”必须紧密结合,女性在自己的事业、朋友圈子、独立空间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再通过婚恋找到爱情的完美归宿.  相似文献   

11.
《诗经》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有很多的作品着墨于女性,描写了她们的喜、怒、哀、乐与理想追求,更多的则是通过展示她们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来反映她们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友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2):118-119,166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人物塑造、主题、语言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凯瑟琳夫人、威克姆和宾利小姐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画卷,揭露了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文章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柯林斯先生的形象时所运用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3.
《辽宁经济》2009,(10):F0004-F0004
象牙山庄位于电视剧《马大帅》、《乡村爱情》拍摄基地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象牙山风景区内。山庄青山翠柏环抱,绿水清泉绕流,风景秀丽,环境幽雅,住的是农家火炕,吃的是农家饭菜,看的是东北特色二人转,具有东北农家院特色,满族风情。游人既可尽享象牙山的旖旎风光,也可以亲身体验《乡村爱情》农家的古朴风情。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高中课本中代表汉乐府最高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伸卿妻作》),通过对刘兰芝、焦仲卿悲剧爱情的分析叙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爱情,婚姻不得自主。男女青年陷入深重的痛苦,特别是女子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表现刘兰芝的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诗经》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有很多的作品着墨于女性,描写了她们的喜、怒、哀、乐与理想追求,更多的则是通过展示她们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来反映她们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郭芳 《新西部(上)》2014,(1):79-79,81
本文解读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分析小说中五种不同类型的婚姻,探讨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作者的婚姻观:财产、门第和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没有男女双方感情做基石的婚姻注定会失败;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财产为保障。奥斯丁的婚姻观强调爱情和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但爱情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她所处的时代以及现代社会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索电视剧《父母爱情》,认为剧作在人物、情节故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后现代的特色.作品打破改革开放前诠释爱情的僵化、唱革命高调的形式主义;同时又摒弃了当前一切向钱看,贪图享受的唯物质婚姻观,歌颂了一段真正的人的爱情,并对当代电影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艾芳 《魅力中国》2010,(9X):170-171
本文以王国维指出《桃花扇》中悲剧人物侯朝宗、李香君二人分离的破绽为引子,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悲剧大团圆艺术形式的分析,指出《桃花扇》正是我国传统戏曲悲剧表现形式的体现,是悲剧人物生命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延续和发展。《桃花扇》也绝不是简单描述侯朝宗、李香君二人对爱情执著的追求,而是深刻反映了一群面对倾覆而无力回天的悲剧人物的坚韧抗争。因此,《桃花扇》的悲剧是彻底而完满的。  相似文献   

19.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堪称人类历史上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不仅深受欧洲人民喜爱,也被中国读者和观众所推崇。该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艺术构思上的匠心独运;在爱情与家仇的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在悲剧性结局的安排中揭示时代主题;在苦难情侣的塑造中讴歌纯洁美好的爱情。  相似文献   

20.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通过对五对人物婚姻关系的分析入手,来阐述19世纪英国中上层道德价值观、婚姻观以及男性的婚姻观。强调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即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先决条件,但婚姻的产生又往往受人的性格、财产和门第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