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素有争论。异化、归化与直译、意译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极端异化与极端归化都是不妥当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翻译目的、译文读者对象以及语境的不同,可遵循不同的原则,采用"归化为主",或"异化为主"的策略。而在文学翻译中,应增加异化比重,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世界的成为民族的,加快世界文化融合和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王红梅 《魅力中国》2014,(13):188-188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化和归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异化或归化策略其实都是一种翻译手段。他们是对立统一、相得益彰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归化”的原则和方法,还是采用“异化”的原则和方法,应根据在翻译中涉厦的多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从而实现真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魏军 《发展》2006,(9):130-131
语言文字,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因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过程,事实上就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化过程;而在实现这一转化的策略选择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不应被片面地等同于翻译技巧的选择问题,而应从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角度来理解它.因此,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从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习语的互译。英汉习语互译中,译者应该根据具体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做到归化、异化或两者并用。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之争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黑河学刊》2009,(1):63-64,67
翻译中应采用归化还是异化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我国翻译界对归化与异化的定义及其来源与特点以及在我国翻译史上对归化与异化谁为主的争论等方面,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两个翻译策略进行积极的梳理和思考。进而指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读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很大提高,异化翻译在新世纪的中国翻译中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该文首先对异化与归化进行了界定,在回顾了异化与归化之争的历史和现状后,初步讨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学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7.
施波 《新西部(上)》2007,(9X):230-230,237
该文首先对异化与归化进行了界定,在回顾了异化与归化之争的历史和现状后,初步讨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学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从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习语的互译.英汉习语互译中,译者应该根据具体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做到归化、异化或两者并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直译和意译的延伸,归化和异化打破了语言因素的限制.直译和意译的价值取向主要涉及语言层面,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取向是基于文化层面.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和手段,归化和异化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个成功的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无所谓哪个多一些,主要目标是再现原作的风格,同时结合读者的文化和语言习惯,充分结合归化和异化,充分体现其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红敏 《魅力中国》2014,(18):242-242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必然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历史状况的不同,导致其文化也千姿百态.表现出各种形式的差异。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处理翻译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两种策略。本文论述了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中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11.
张宪杰 《新西部(上)》2010,(8):138-138,128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体裁,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功能特征。本文从归化和异化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出发并结合一些著名广告翻译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广告词的翻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作为两种翻译策略虽无法替代,却并非对立。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归化与异化之争可谓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只是论争的战场由语言层次上升到诗学、文化和政治层面.本文认为,翻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决定了异化和归化在翻译中并非总是单一运行.翻译策略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源语作者和译者的交际意图,是归化还是异化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以其达到便于沟通,促进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归化与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很容易与直译、意译的概念混淆。归化和异化是用来处理源语与目的语之间语言形式的转换和文化因素的传递。笔者梳理了归化、异化的理论来源和主张,并比较了其与直译、意译概念的区别。此外,还提出这两种翻译策略是相互补充,共同存在于译文之中。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是采用明快流畅的文法,以期尽量为目标语言的读者减少外文原文中的晦涩成分;而异化则考虑通过保留外文原文中的一部分外国化成分,打破目标语言的规范。本文论述了中国译者在翻译英语隐喻时对归化和异化的选择,以及做出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镜像反映。“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都注意到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但异化论主张直译原文的语言形式,保留构成语言的文化因子;归化论则主张以地道的译语表达形式和相应的文化因子进行翻译。恰当地使用“异化”和“归化”,无非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无须付出太多推理努力,就能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翻译实践中文化参照系的选取是语用等效观点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是译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翻译中的两种不同手段---异化和归化作了讨论,从实例的角度分析了两者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提出应考虑的各种因素,结合翻译目的应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以求达到翻译效果的最优。  相似文献   

17.
李华 《新西部(上)》2007,(8X):224-225,227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策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策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8.
张艳萍 《魅力中国》2010,(6):242-242,217
西方翻译理论有同化和归化翻译策略,通过对近现代历史背景的分析,根据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把中国近代翻译史分为三个时期。通过特定时期其主要翻译代表人物翻译方法和观点的分析,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文化和意识意识形态的不同,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有所侧重,并趋向融合。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通过对杜甫诗作《房兵曹胡马》两个英译文本的研究,阐述在翻译过程中将归化和异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传播中国文化以及目的语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翻译理论的归化与异化概念,以劳伦斯维努提的归化异化理论为基础分析《摩登家庭》中的语料:归化在《摩登家庭》中的应用: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词语的翻译,俗语以及固定表达的翻译。异化在《摩登家庭》中的应用:带有宗教色彩词汇的翻译,俗语以及固定表达的翻译。以介绍美剧字幕翻译的策略,为日后译者的影视字幕翻译以及观众欣赏外国影视剧作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