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茜  陈杰  杨凡 《新西部(上)》2013,(Z1):153+156
本文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放大》为例,探讨了该类电影往往具有的丰富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意义。认为该类作品提倡内心的写实主义,关注人的精神状态的病态和异化,关注人际关系。指出在《放大》中,人与人之间是不可交流而感到疏离的,造成这一点的重要因素便是其中人们看待事物的真实价值方式,即表象的真实高于现实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田苗苗  徐燕 《魅力中国》2014,(10):81-81
简?奥斯汀的作品以其幽默诙谐又富有讽刺性的语言、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和巧妙又有矛盾性的情节冲突等特征成为影视创作的宠儿。从19世纪末电影艺术诞生至今,将小说作为蓝本进行影视创作已成为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傲慢与偏见》被评为奥斯汀最浪漫、最著名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中产阶级出身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傲慢商人达西由相遇、相识到相恋的曲折过程。本文主要研究《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荧屏版本,它们分别是1940年的美国电影、1995年的BBC电视剧和2005年的英国电影。文章将着重研究三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对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作品风格的不同处理方式,解读三个版本呈现出的不同的艺术效果和作品特点。  相似文献   

3.
风靡世界的电影《哈利波特》的延伸产品在中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人们对电影副产品的需求预示了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在哥伦比亚公司即将出品的几部电影正在发售专利权之际,我们的报道将力图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贾樟柯电影始终保持着对生活认真的态度记录着"人"的现状,以及时代变迁所留下痕迹,用朴实平淡的手法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残酷和无奈.其影片已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为纪实美学在中国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本文主要从贾樟柯电影纪实美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贾樟柯自身的背景和成长环境对他电影美学风格的影响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贾樟柯的启发和影响三方面探讨贾樟柯电影的纪实美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电影市场看起来很美,其繁荣景象可以用数字来印证。中国电影在百岁华诞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赞誉,但那毕竟是一种生日的敬贺,不能太当回事。中国电影还不到弹冠相庆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开始,电影市场开始在僵大城市中火起来,买票到影院去看电影,成了一种流行时尚,电影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在到来。电影市场回暖当然并非一日之功,其中融注着方方面面的拳拳之心。仅去年,中央领导对电影工作的批示就有十国内先进水平条。今年以来,由中央到地方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影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走越快,国内电影企业中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革,并一直走在中国电影前端的西影集团,在这场产业化浪潮中如何再弄高潮,令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市场日渐萎缩的现状近几年来,尽管政府和电影界都作了很大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希望能形成中国电影的又一次高潮。但事与愿违,冷酷的改革与理论2003年第1期总第146期28现实是:电影生产和电影市场日渐萎缩,国产电影的收入成倍下降。面对中国l3亿人口的大市场,国产片年产不到100部。同时,进口电影也相应下降,而且市场拥有的新拷贝总量下降得更快,有的国产电影甚至是零拷贝。进口分账片拷贝数量虽有上升,但按协议,指定影院放映结束必须收回拷贝,这样能在市场上流通的新拷贝数量就十分…  相似文献   

8.
王剑 《魅力中国》2014,(9):268-268
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数字电影艺术闻入人们的生活。电影本身是一个综合的文化形式,它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尤其是数字电影中的特效制作,依赖信息产业链条中数字技术的进步。本文就近年来国际间数字电影研究内容做以综述,针对数字电影特效技术领域进行细致研究,分析数字电影特效类型及科技特点。以期为国内电影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9.
庄艳杰 《魅力中国》2014,(20):106-106
电影是各种元素组合的艺术整体,具有独特的蒙太奇特性。通过蒙太奇手段。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会得到极大的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却不给人以违背生活中实际时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为例,探究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独到之处,讨论其对中国民族电影在走向国际化道路过程中所带来的启示。文章发现,民族特质是国家电影的灵魂和支柱,坚持民族电影本土化是其走向国际化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同时,他国资源也是中国民族电影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的重要资源;最后,坚持电影商业化更是中国民族电影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江涛 《魅力中国》2014,(2):92-92
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色彩作为电影语言的出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色彩开始参与电影中的叙事与表意。色彩在电影画面中,不仅可以直观的来塑造拍摄对象,而且在呈现人物性格、参与故事结构、深化主题思想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常燕 《中国西部》2009,(2):190-195
在经济萧条时期,恐慌与混乱无处不在,小情绪总在不经意间被放得很大,在电影中,这些情绪只属于电影中虚幻的形象,让人们暂时抛开生活中的烦恼,于是,痛感得到了“移情”,电影,成了一种疗伤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运歌 《魅力中国》2010,(22):158-158
本土文化与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不同或为其分支。本土文化中有非常适宜于电影表现的元素,方言、本土风清可以作为方言电影的有力辅助工具,方言电影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叙事、表现风格、发掘现实社会和刻画人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在电影的商品属性与艺术属性中,艺术属性应该成为电影的基础支撑。而与近十年的中国古装武侠片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相反,这些影片在艺术审美方面则表现得相当肤浅。电影应传达给人以高尚的审美感受以及主流价值观,这一点正是大部分当代中国电影所缺失的,也应该是电影文化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芳 《中国报道》2014,(1):94-95
未来中国电影还需要进一步市场化,逐步取消进口电影配额制,放开各项管制,通过税收减免刺激电影企业的创作积极性,引入竞争,推动电影的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西方小说在中国的每一次电影改编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语境密切相关。这种跨文化语境的演变,是中西方文化对峙、妥协与交流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促使改编者参照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以符合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亦即跨文化改编中常见的文化渗透与融合的现象。研究早期的跨文化改编现象对我们理解中国早期电影生产和创作状况、中国早期电影与外来文化的交往状态、中国早期电影的价值意义以及电影改编理论的自身拓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宇 《新财经》2011,(5):108-109
从《Allor Nothing》开始,我就认定Mike Leigh是还活着的最伟大的英国导演,没有之一。 现实主义传统一直是英国电影的显著特色,它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风靡欧洲的电影新浪潮时期,当时的始作俑者是Lindsay Anderson、KarelReisz和Tony Richardson,80年代的旗手是Ken loach,而90年代以后,Leigh成为了这一传统新的领军人物。现实主义传统倡导关注当下的英国,尤其是广大的中下层社会,用镜头作为武器,展示真实生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李冰 《魅力中国》2010,(10):131-13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娱乐业也随之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而在众多五花八门、异军突起的娱乐门类当中,电影是最为贴近人们、也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从无声的默片时代、到有声的黑白电影时代、再到陪伴我们多年的彩色胶片电影时代,直至今天的数字电影,电影在经过了多年的变革与发展以后,如今数字化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电影放映网络,今年年底银幕总数将突破2万块。一万台流动放映银幕同时放映同一部影片,这在胶片电影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但现在,对数字电影而言,这已是“小菜一碟”。在中国,数字电影——这一新的影像播放技术,正取代传统的电影放映模式,人们记忆中电影放映队扛着诸多拷贝、设备深入乡村的情景,将渐渐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20.
陈来仪 《理论观察》2010,(3):125-127
城市与电影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赋予电影想象力,并激发它的活力,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去认识、理解并剖析城市。二者的交叉关系与相互发展筑造了电影学、社会学与城市发展学所共同关注的社会命题。电影用各种角度方式来思考城市化发展如何给人类自身带来良善的影响,从乡村走向城市与人类的生存意义与价值有何关系,城市的扩大与发展与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物质的满足与情感的满足如何实现平衡。在光影交错的虚虚实实的电影世界里,我们看到了城市、人、社会的另一个参照世界,对关照当下的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