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理优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是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人口、农业大国,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然而,记者在黑龙江省穆棱市采访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潜力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土地整理的背景与现状。1.1 土地整理的背景.我国近6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国,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立命之本,因此保有一定数量和相当质量的耕地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很重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正在迅速的减少,耕地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战略性问题。从数量上分析,我国耕地的总面积为19.51亿亩,人均耕地1.59亩,为世界人均的43%,其中有7个省级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有400多个县人均耕地不足0.5亩;从质量上看,我国的耕地总体质量水平低,大量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而优质高产田较少,其中有灌溉设施和水源保证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9.8%;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江苏又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耕地资源制约农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农村中存在大量的剩余农业劳动力。如何扬长避短地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关。有一把解开这道难关的钥匙,那就是进行土地与劳动力的进出口置换。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就等于进口土地;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就等于输出劳力。这方面国际已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宏 《特区经济》2004,(11):135-137
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对于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切实保护好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使用土地要科学,是要求我们有一个科学的用地观,正确认识人类与土地的关系。要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土地这一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殊性。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科学规划用地必须现在就从农村做起。  相似文献   

5.
思路     
《中国合作经济》2014,(12):42-42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把农用地流转放在农业的公共产品视角下考虑,放在农业安全视角下考虑。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思路。第一。建立土地退出机制。不要过分强调或渲染耕地的财产权利,耕地对承包者来说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不能只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能理解为权利与义务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考察和论述了1927-1937年的地价变动和土地买卖。1927年蒋介石国民党上台后,大大强化了对农民的政治统治和赋税搜刮,使农民经济状况明显恶化,因世界经济危机和洋米倾销于1931年爆发的全国性农业恐慌,更直接导致国内农产品“过剩”,价格惨跌,农民经营亏折,土地收益陡降。土地价格也随即由原来的长期上涨转为大幅下跌,土地买卖淡静,耕地由严重短缺变为“过剩”,甚至无人问津。近代中国本是一个耕地和农产品都严重供应不足的落后农业大国,耕地和农产品的虚假过剩与价格惨跌,从根本上说是农民购买力极端低下和贫困化的产物,而这又为地主富户的高利贷盘剥和贱价兼并土地创造良机,从而使农民的贫困化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安徽省土地整理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  潘浩 《乡镇经济》2004,(9):37-38
一、安徽省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弱省,在经济上还是个落后省份。因此,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今后的首要任务,占用大量的土地进行经济建设仍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安徽省土地资源利用有如下特点:(1)土地利用率高,耕地后备资源缺乏。  相似文献   

8.
李思铖 《魅力中国》2014,(12):235-236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始终是土地管理事业最突出的任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对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利用活动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不仅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因此需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缓解用地供求矛盾,实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例.着重介绍土地整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土地整理与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梁敏 《乡镇经济》1999,(3):11-12
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她可以生产出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产品,如今作为稀缺资源的土地,尤其是耕地正面临着一个利用与保护的合理化选择,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生产对耕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但...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基础,是农业的基本性生产资源和农村经济的基本要素。农村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而土地的核心问题又是土地制度问题。变革土地制度,特别是耕地制度,是人类社会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符合国情的耕地制度,不仅直接关系到耕地利用效益和农村的生产关系,而且对整个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是个国策问题。本系统揭示了我国土地分布特点和土地数量、质量的现状。根据联合国为保证温饱提出的人均耕地的警戒线和我国曾经实行的粮食定量供应的经验,提出了人均占有粮食和耕地的标准。经过对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粮食总产及人口发展对粮食总需求的分析,认为:只要依靠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我国耕地的最大承载力,能满足13亿人(2030年以16亿人计)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一、保护耕地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耕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耕地资源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要素,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是基础,耕地资源则是基础的基础。无农不稳,实际上只有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质量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显示,我市1996年未耕地总面积3055991.3公…  相似文献   

13.
一、城镇建设面临的土地资源危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十分宝贵的财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进入一个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4.
农地资产流失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农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再认识农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总体质量欠佳,有效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异常突出的国家而言,耕地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合理利用和保护每一寸耕地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然而,大量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在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调整农业结构重大战略决策中,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耕地则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全国人民生计的根本问题.因此,本文根据新土地管理法的精神实质和各种相关的土地管理法律制度,从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现状人手,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措施进行分析.以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耕地问题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也是土地的核心问题。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加快农业的发展和实现农业的现地化,不可能离开耕地。然而,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把耕地问题,作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认真对待,这与过去对待人口问题一样是很大的失误。40多年来,我们虽然开垦了近4亿亩耕地,但是同时又被各项建设占用和自然毁损了4亿亩,结果是耕地数量仍维持在解放初期的水平,由于人口骤增,因此人均拥有耕地数量就大大减少了。另一方面,被占用的耕地多数是质量较高的平原或城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耕地则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全国人民生计的根本问题.因此,本文根据新土地管理法的精神实质和各种相关的土地管理法律制度,从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现状入手,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措施进行分析,以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徒芳草 《魅力中国》2014,(8):381-382
随着我国对农业不断支持与推动,农业现代化也与时俱进的发展,在农业的支撑下社会经济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可是在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稀缺的耕地资源不断地被城镇化所蚕食着,各种抢占耕地现象层出不穷,加之我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性质,制度和法律方面在此处的模糊规定,使得农民在保护自身土地权益时处于严重的劣势,严重的威胁到农村地区的发展乃至整个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现状的调查研究。对新时期政府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政府管理中逐步改变现阶段公共利益界定不清,主体缺位,土地性质模糊等问题。进而对我国目前城镇化建设目标提出可行性保障措施,以期有效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实现公平与效率。这不仅关乎着农民的土地权益,更关系着经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济战略研究实现农民增收,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农民增收根本的出路在于转移农民到非农产业来,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近几年农业比较收益下降,农业收入下降,农民收入之所以还有所增加,主要得益于劳务收入的增长。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在新的世纪里,农业发展不能停留在温饱水平,而要从“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在此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土地承载压力过大,农业比较效益低。中国户均承包耕地仅7亩多,其中14个省区人均耕地少于1亩,对农民来说,土地已不再是“聚宝盆”,而成了“保命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