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工业现代化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惠安县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走上工业化道路。本文根据惠安县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判断惠安县工业化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对照新型工业化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几个主要问题,抛砖引玉,以供各级、各部门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历史性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科教兴国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这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主题.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正确把握经济增长要素重要性及其组合的变化,以及所引发的工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新形势下,内生性新型工业化理论框架,并结合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作为西部后发地区和中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其工业化基础薄弱,因此贵州省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力争走出一条依靠人才、科技、创新等为支撑的新型绿色工业化道路。通过对当前贵州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在新时期西部后发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以“管理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选择、机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艳 《当代财经》2003,(12):81-82,94
党中央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知识经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条件和机遇: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新兴电子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外贸、工业化互动发展及由此形成的贸易-工业化战略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与途径。随着经济结构的演进升级、增长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经济环境的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新世纪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外贸因此面临着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发展要求,需要在科技、人才、商品、贸易形式等原有战略基础上,更加自觉地从发挥经济系统整体功能、促进结构升级、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着眼,以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和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江苏省“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发展战略为研究背景,在全面研究全省工业化发展水平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走符合新的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江苏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构筑了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体系,并研究制定了重点实施内容、评价指标及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8.
陈言 《当代经济》2004,(2):14-15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大战略,也是浙江省温岭市存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工业立市”,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几年来,广州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居全国大城市前列,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10.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什么是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以现代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既定方针。  相似文献   

11.
彭瑜 《当代经济》2003,(12):8-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现工业化,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结合湖北工业的现状和特点,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任何国家要使经济迅速发展,都必须坚持走工业化道路。拜城县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工业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但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弊病也凸显出来。本文在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角度出发,对拜城县新型工业化现状及阶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拜城县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针对拜城县新型工业化存在的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总体运行质量不高、科技进步能力弱、工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工业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党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重大决策 ,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选择,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提出的战略选择。这两者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两者的融合与良性互动作用,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继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只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战胜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又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指导意义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渠爱雪 《经济地理》2006,26(1):55-59,65
文章在建立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江苏省13个地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江苏省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研究。结果发现全省新型工业化程度不高,区域分异现象明显,新型工业化层面因素空间表现各异,模式各具特色。基于上述特点,对江苏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构想: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全面提高全省新型工业化水平;强化信息化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因地制宜,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缩小新型工业化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6.
新型工业化下新兴主导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给、需求约束的强化,要求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了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选择新兴主导产业。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因,阐述新型工业化需要新兴主导产业推进,提出新型工业化对新兴主导产业的要求,并探索新型工业化下新兴主导产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作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索走有河北特色、符合河北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强调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什么是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以现代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的  相似文献   

20.
黄平 《财经科学》2008,(2):F0003-F0003
四川省在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依靠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四川工业化进程、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是21世纪初期四川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极为艰巨、复杂且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任务。最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曦著《中国四川工业化发展研究》在分析四川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条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若干问题、困难和障碍,着重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集群与产业整合、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理念、战略思路与实施途径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该书是作者长期研究四川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