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既然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土地所有制,那么我们的分析研究就应该针对两种土地制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历史与现实的冲突国有土地归国家所有,也是全民所有,这没有问题。但国有土地的70年使用权却在现实中造成了许多矛盾。我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家庭经营制度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从侧重解放、发展、保护和共享生产力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农村家庭经营体制和实现形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在生产力标准的指引下,确保了农村深化改革无论怎么改都始终做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深化改革的主线,以实现我国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追求,贯彻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问题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农民土地使用权受限、收益权受损和处分权受控,原因是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经营权定限和流转制度残缺等制度缺陷。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构建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以确权扩能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排除村委会处分集体土地的权力、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和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行为,必将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土地财政问题面临改革的契机。当此之时,需要对土地财政问题的各种讨论进行系统梳理,对一些重大问题正本清源、聚焦归位,以有效指导和推进改革实践工作。一、土地财政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土地制度在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不允许征收土地、然后出让用于经营性目的,政府征地只限于公益用地。而我国的土地制度恰恰相反,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规划为建设用地之后,必须先由政府征收为国有,然后再向一级市场供地。这一制度规定在改革初期执行得不彻底,很多企业都是先用地、再补办  相似文献   

5.
土地红利分配、村委会职能与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郊区土地被征收后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土地红利的产生,并进一步在地方政府、用地企业和村委会(农民)之间分配;其二,失地农民的市民化,即(被动)城镇化过程.而城镇化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土地红利分配的格局.当前的土地红利分配格局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合理提高个人的土地红利份额,但为了有效地提高城镇化水平,村委会需要承担失地农民的谈判代表、土地红利分配方式的决定主体、土地股份公司的实际管理者三个职能.  相似文献   

6.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城市国有土地,进而出让给用地企业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土地红利,这些红利通过地方政府、用地企业和村集体三者之间以及村集体内部两个层次进行分配。村集体内部的分配主要涉及到成员权和收益权之间的冲突,成员权的界定是获得收益权的前提。本文首先对土地红利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村集体内部的土地红利分配进行分析,而村委会在村集体内部分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反思得出两点认识: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只是科学技术问题,也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联系。二是已经历的几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标设定单一化,没有从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发展现代农业相统一的要求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与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在生产中主体地位的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解决好两大问题: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规模经营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农村土地冲突爆发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冲突不仅影响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且对我国的社会转型、农村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农村土地冲突的概念和类型,并从土地资源的天然局限性、农村土地制度的设计缺陷、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作用和村委会自治权异化的角度探究了转型期农村土地冲突爆发的原因,为进一步化解农村土地冲突提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英辉 《技术经济》2003,22(1):19-20
一、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1、土地产权界定不清 ,主体不明确 ,集体所有权被虚化。《宪法》规定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但是对于农村土地 ,哪些是国家的 ,哪些是集体的 ,并没有明确规定 ,而且集体所有土地的产权主体也不明确。《民法通则》将产权主体赋予了行政村 ,而《土地管理法》将产权主体赋予了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农业部的抽样调查显示 ,实践中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 ,各地差异很大。除中央政府之外 ,各级行政组织都对地权进行了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与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相对应,我国一直实行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制度。我国法律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出让、转让或出租,必须先征收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在市场上流转。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长,与日俱增的建设用地需求与二元分割的城乡土地市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需要农地制度的创新.农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必须兼顾社会保障与效率两重功能,国有制、个人所有制、土地股份制都不符合这一原则.作者的产权分析框架认为,产权效率取决于权利的界定及实施.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通过农地权利的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创新,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重复信号博弈模型和双垄断模型,运用制度分析法来考察现有土地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利用的最优反应,结果显示:(1)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过高,导致土地垄断利润分配过程中地方政府获利更大,进而催生了《土地管理法》;(2)现有地方土地资源利用完全不受限制,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失去了中央宏观调控的约束。因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租赁制是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租赁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农地资源均分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调节农地资源余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唯一可行的市场运作方式。目前,农地租赁是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纠正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以市场化方式使农村集体土地从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还是一种具有合作经济性质的新的“联产”形式。基于公平和效率并重的农地租赁制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制度保障。农地租赁制度的重建符合农地使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原则,可以以最小化的改革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改革绩效。因此,农地租赁制度将是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润秋  高松 《财经科学》2011,(2):116-12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严重的资金时差悖论,导致难以利用集体土地本身进行融资,土地整理融资难反过来又成为阻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瓶颈性因素。现有流转模式难以协调各种利益,不能对流转各方产生足够激励,变相征地的方式削弱了农民的土地持续收益能力,未能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质、同价、同权"。因此,应根据利益协调的原则创新制度设计,以地权激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顺畅流转。  相似文献   

15.
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家庭承包制基础上实施以确权颁证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改革,并且维持这一土地关系"长久不变",是破解"三农难题"在重点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变迁,而固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则是推行这一土地关系"长久不变"的逻辑前提。家庭承包制在财产权结构上对不同成员权的包容性,决定了以新增人口来持续调整土地这一绝对平均主义的伪公平性。固化成员权不仅是建立排他性农民家庭土地财产权的基础,而且还需要在固化成员权过程中充分表达农民主体意志,实行用手投票的公共选择,完善村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通过完善农地制度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事关我国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机理进行剖析发现,集体土地产权模糊、产权缺乏排他性、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公益性用地界限不清等制度性因素共同促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因此,有效保障我国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就要从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改革入手,明晰集体土地产权、赋予农民长期的承包经营权、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的界限、构建多层次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市民化过程中土地退出
问题与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市民化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户籍制度改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同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本文从农村集体成员定义角度提出了解决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本文的观点是,把静态集体成员变为动态的集体成员,就能同时解决市民化过程中农村的衰落和农民工有偿退出承包地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土地的资产价值已为人们所认识并加以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的实施状况,说明这一制度安排的实施绩效并未完全达到立法者的预期目标。其原因可归结为: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制度以及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农村集体用地所有权主体模糊,使用权主体不确定以及产权权能不清。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地征用制度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农地征用制度困境表现在城市土地国有制与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矛盾、农地集体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矛盾。产权的自我保护与政府保护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两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内在权利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农地承包制对农业投资水平和技术选择的影响。承包期限的延长对农业投入的影响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承包制不利于规模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需下放土地制度创新的权利并遵循地域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和所有权主体差异化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