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年初至5月15日,上证指数上涨42.25%,同期业绩超越指数的基金有75只,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开放式基金已经超过了80%。赚钱效应令基金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新基金申购规模随之迅速跃升。  相似文献   

2.
南方稳健成长基金经过半年的运作,于4月23日公布了首次分红公告,每10份基金单位分红0.25元.这是我国基金业发展史上第一只分红的开放式基金,其半年实现分红2.5%的收益率,而当前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的税后年收益率仅为1.58%,今年发行的三年期凭证式国债的年收益也不过2.42%.据统计,南方稳健成长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的半年内净值增长率为3.63%,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6.47%,封闭式基金市场价格平均亏损5.33%;在波动性方面,该基金净值收益率的标准差仅为1.6%,远低于上证指数5.6%、封闭式基金平均4%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商业文化》2007,(11):54-55
如果五月只有29天,那么基金五月份的成绩单将会非常漂亮。五月份以来,连续出台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让市场一度如履薄冰,但最终两市股指还是保持了顽强的上涨势头。偏股型开放式基金整个5月份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统计显示,“五一”长假过后到5月30日止,219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累计净值平均增长率达到5.99%。其中,过半数基金累计净值涨幅超过了同期上证指数涨幅。  相似文献   

4.
单从收益率而论,不少开放式基金都超过国债,但人气却较弱。比如现在短期国债的年利率约2.3%,许多居民仍排队抢购,而一些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半年不到收益已达2%,但市场认同度却远远比不上国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通投资对开放式基金不太了解。为此,4月以来,各大基金公  相似文献   

5.
刘安民 《新财富》2005,(3):96-99
深沪股市迄今一共有5批主力。基金以前的主力差不多都已崩溃了,而基金在某些方面已显现出与被淘汰的主力相似的特征。如果说基金同券商、超级民营机构主力、信托主力、个人大户庄家等前主力有什么差别的话,就是他们没有像个人大户庄家那样透支,也没有陷入委托理财、国债回购或其他高息筹资的漩涡之中。但是如果股市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颓势,那些净值较低的开放式基金,能够在一波波的赎回风潮中继续生存吗?  相似文献   

6.
刘响义 《商业研究》2002,(10):112-114
2001年是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关键一年,因为在加入WTO以后,国外资金将大量涌入我国的证券市场,这必将对我国幼稚的证券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鉴于我国目前的投资近90%都是个人投资,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在2002年就多次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机构投资,并将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列入议事日程,基金(开放式投资基金)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机构投资。然而,开放式基金的面市必将对二级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关键在于开放式基金参与各方行为的理性程度,即基金管理人专家理财的理性投资策略、市场上投资的投资与投机行为、监管部门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开放式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通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储蓄资金从银行分流,流向股票市场或者购买开放式基全.2007年5月后,很多股民转向基金,开放式基金的数量和规模更是不断壮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开放式基金风险与收益的研究不管是对开放式基金本身、基民乃至管理者来说都非常必要.本文在收集2004年1月到2007年6月底开放式基金3年半的数据基础上,应用国外成熟市场对开放式基金评价的指标,分析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收益和风险问题,得出我国大部分开放式基金具有专家理财的特点,在熊市市场中75%的开放式基金也可以获得超过大盘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尹朋 《理财周刊》2003,(4):79-81
进入半年,基金市场发行的第一只基金是中融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融华债券型基金,加上去年8月发行的南方宝元债券基金和9月发行的华夏纯债券型基金,自此国内债券型基金的数目已达3只,同时这3只基金全部是开放式基金。从无到有,债券型基金日益成为投资看重的理财工具。  相似文献   

9.
智明 《致富天地》2005,(11):10-10
如今理财产品五花八门,越来越多,有银行理财、保险理财、基金理财、证券理财。前不久,上证所又推出了权证,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股票涨涨跌跌风险巨大,相信多数人都深有感触。基金虽然比较稳健,但赚钱速度太慢,股市不好的时候亏损大。钱存在银行,扣除利息税,外加物价上涨等因素,就可能变成负利息或者贬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保险公司也开始向老百姓大力推荐自己的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0.
娄静 《新财富》2006,(2):20-22
以内部收益率方法(即以市价买入,以到期日净值卖出获得的年化收益率)对封闭式基金的分析显示.小盘封闭式基金具有更高的内部收益率,然而这种方法在计算时并没有考虑到期日的变化、净值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投资者应正确认识开放式基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筱刚  高健 《价格月刊》2002,(11):38-39
开放式基金是当前国际基金市场的主流品种,又可称为共同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固定,基金单位可随时向投资者出售,也可应投资者要求随时赎回的基金.我国于2000年10月12日正式公布(开放式基金试点办法)并出现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南方".那么我们到底如何面对新的理财工具--开放式基金呢?  相似文献   

12.
王巾巾 《商业文化》2006,(10):80-80
在今年上半年股市的带动下,开放式基金出色的业绩,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基金,将基金作为日常理财的工具。时至今日,市场对基金的追捧热度不减,从最近拆分和复制的几只基金的火爆发行即可见一斑。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通过基金打理家庭资产,实现财富自由,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操作,无法下手。  相似文献   

13.
陈婷 《理财周刊》2005,(4):48-50
如今的理财产品市场越来越丰富了,产品创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2004年,货币市场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为各地市民所热捧。2005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许又能成为理财市场上又一颗闪耀的明星。  相似文献   

14.
《商界名家》2007,(4):14-15
一夜之间,投资基金的热潮席卷而来。2006年,国内A股市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牛市行情,主要指数年度升幅高达120-130%,收益率居世界主要证券市场之首。相应的,2006年全部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5.7%,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更高达121.4%。尤其是在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间,股市持续上涨,基金净值只升不降,所有基金投资人都在短期内获得了暴利。  相似文献   

15.
刘响义 《商业研究》2002,(19):112-114
2001年是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关键一年,因为在加入WTO以后,国外资金将大量涌入我国的证券市场,这必将对我国幼稚的证券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鉴于我国目前的投资者近90%都是个人投资者,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在2000年就多次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将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列入议事日程,基金(开放式投资基金)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机构投资者。然而,开放式基金的面市必将对二级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关键在于开放式基金参与各方行为的理性程度,即基金管理人专家理财的理性投资策略、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与投机行为、监管部门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冯庆汇 《理财周刊》2006,(11):85-85
封闭式基金近一个月来的表现不俗。基金金元近一个月来的收益率达到了9.05%,比同期收益率最高的开放式基金上投摩根中国优势(8.83%)还高。封闭式基金中,收益率排名第二位的是基金丰和,近一个月来的收益率为8.87%,其次是基金久富,收益率为8.06%。  相似文献   

17.
《浙商》2009,(6):107-107
春节刚过,红包、年终奖纷纷进入市民囊中,银行也盯紧了牛年理财第一单。目前市场上新推理财产品以债券投资为主,期限最长的为2年,最短的仅7天。业界认为,去年国内股票市场持续下跌,但银行类理财产品因投资标的多元维持了整体业绩,发行规模已经超过了公募基金。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式基金销售和运作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费用,这些费用最终由基金投资人承担,用来支付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销售机构和注册登记机构等提供的服务。开放式基金的费用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基金投资人直接负担的费用,二是基金运营费用。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4):179-180
经过十四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上的最大机构投资者,但是基金投资者的大量赎回或申购行为使得基金的市场稳定功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本文通过相关的实证研究探讨开放式基金是否具有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伟建 《中国工商》2001,(10):55-58
什么是开放式基金?什么是封闭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已经站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门口。或许众多投资者已对“ 开放式基金”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开放式基金究竟是什么?海外的开放式基金走过了怎样的路程?开放式基金如何买卖?大多数投资者还不甚了解。 根据基金券变现方式不同,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其发行在外的股份或受益凭证总额是不固定的,可视公司发展需要追加发行。投资者也可根据市场状况和各自的投资决策,随时购买基金单位,也可随时将持有基金券在基金公司设定的内部交易日里转卖给基金公司。在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