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伟 《财经研究》2005,31(8):100-110
文章对法律经济学的主流范式在当代的思想流变及其理论困境作了阐述,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向是,从主流范式的注重对法律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分析走向比较制度分析,而且在研究对象方面应将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为治理制度和合作秩序,只有如此,法律经济学才能从主流范式的封闭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中走出来;最后,文章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的比较制度分析范式的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命题.  相似文献   

2.
地方人大监督权的三种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理解人大监督权的三种范式,经典理论范式、法律文本范式以及治理范式,并重点分析了治理范式下实现人大监督权的相关因素。在理论确立、法律明确的情况下,要使监督权有效地运转起来,不能依然抱怨理论的抽象或法律规定的不具体,那只能使监督权永远停留在字面上,必须重视对制度空间的利用以及监督权行使过程中涉及的诸要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法律还是社会规范:一个关于投资者保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LLSV开创了法和金融方面的理论,并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得出法律渊源影响着投资者的保护程度,进而影响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后来,很多学者在LLV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法和金融理论.但是他们并不都认同LLSV认为的法律的巨大作用,还有其他学者从文化、政治、资源禀赋、地理条件等角度分析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本文对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保护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然后得出法律和社会规范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法与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能够影响上市公司价值。关于投资者保护的横向跨国数据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法律水平越高的国家,其公司价值越高;反之,投资者保护法律水平越低的国家,其公司价值越低。但是,一国纵向的历史数据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构建了中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指标,以1992年至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纵向跨年度数据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保护法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投资者保护法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即投资者保护法律水平越高,公司价值越高。  相似文献   

5.
李艳荣 《财经科学》2006,(12):32-3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西方公司金融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日益增多.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的使用前提是完全理性市场,而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因此简单照搬西方公司金融理论来研究我国的公司金融问题,则研究结果往往是不可信的.本文首先简述了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其研究的前提条件,然后回顾了我国公司金融研究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西方公司金融的理论前提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之间存在的种种区别,最后说明在我国公司金融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到我国公司特有的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张广浩  马朝 《经济视角》2012,(4):140-142
本文以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占比最多、具有代表的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治理结构法定范式为主线,以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初始条件为逻辑起点,在《公司法》视野下对国内家族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现状和不足进行法理分析并提炼出治理问题。最后针对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特质提出相关法律对策,结合国外经验和中国实践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提供微薄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货币金融理论发展到金融经济论的新阶段,金融研究方法论的范式转换势在必行。从货币分析到金融分析是不够的,金融研究方法论应进一步实现从金融分析到金融分析与系统综合的范式转换。复杂系统科学是实现上述范式转换的理论基础,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统一是关键。在金融分析与系统综合的新范式下,我们提出了有待深入探讨的金融适应效率与金融微观到宏观实现途径两大问题。金融研究方法论的范式转换对金融发展理论的]进有重大的启示,具体体现在货币金融内生性问题、金融生态问题、新范式下的金融资源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公司金融成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中最热门的研究对象。在研究方向上,公司金融研究在20世纪末经历了一次转变,即从关注公司金融行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转向对公司金融行为的法律约束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法系下行为模式的比较,诞生了"法与金融"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吴磊磊 《资本市场》2010,(4):112-115
政策性金融公司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治理的特殊性。在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之下,政策性金融公司有着鲜明的治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计方  刘星 《当代经济科学》2011,(4):105-114,128
本文以在内地与香港两地交叉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从关联交易的视角考察了交叉上市是否有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交叉上市公司相较于非交叉上市公司有着更低的非公允关联交易水平,且其自身在交叉上市后也经历了显著的公司治理的改善,香港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与信息披露环境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实证研究结果不仅支持了绑定假说、丰富了交叉上市介入公司治理路径的研究,还从法与金融的角度提供了非公允关联交易水平如何受投资者保护环境差异影响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路杨 《经济研究导刊》2008,(17):103-105
近年来,法律制度与金融发展差异的跨国比较已成为法与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法制环境是资本市场发展和银行部门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LISV,1997;Levine,1998)。选取66个国家作为样本来检验法律制度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将66个国家分为转轨国家与非转轨国家两组,进一步比较了这两组国家法律制度对金融发展影响程度的差异,以期对转轨国家(尤其是中国)的金融发展和法律制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阐述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研究了行为金融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行为金融学视角下对金融租赁公司信用风险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非理性或有限理性假设为基础的行为公司金融研究,从企业决策主体的心理与行为特质角度,寻求对企业金融决策行为研究的补充与完善,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其中倍受关注、最为重要的便是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认知偏差视角。本文通过回顾行为公司金融领域有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文献,总结出了管理者认知偏差的现有研究范式——消极——消极范式,并对这一研究范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拓宽与延伸管理者认知偏差现有研究范式的角度,提出了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金融衍生品定价的研究一般都局限于"价格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经济学问题,而把"价格如何决定"这一法律制度问题忽视了。本文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将法律制度作为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内生变量加以理论诠释,重点通过金融风险理论和博弈论对规制金融衍生品定价进行必要性和适度性分析,并在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和定价奖惩制度方面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阐述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的影响,搭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比较了大陆、香港、美国三个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即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有利于形成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关联交易行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强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法与金融是由金融学与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新兴理论,是法与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本文将法与金融的研究分成宏观法与金融理论和微观法与金融理论领域,重点对该理论的一些最新(2002—2006年)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证检验的进展以履我国学者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最后本文指出,尽管法与金融理论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它对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具有极强的解释力,一些结论对我国颇有启示。未来中国法律金融的研究应立足于中国的现实,需要将法与金融理论本土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由于西方国家长期主导公司治理的议程设置和评判标准,使得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治理变革承受国外博弈和国内转型的双重压力。虽然中国经营传统商事公司的历史颇为久远,但无疑是探索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后来者。中国的公司治理制度框架深受西方范式的影响,既体现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初始公司治理法律和政策实践的显著路径依赖,也体现在机制移植与本土制度情境的融合匹配密切相关。中国宜以西方公司治理理论话语的祛魅为起点,以公司治理演变历史的考察为支撑,以中国公司治理本土挑战的剖析为线索,立足本土确立中国公司治理的价值支点,系统推进平衡国外经验和本土实际、推进合规体系建设、厘清企业社会责任边界、衔接公司治理与证券监管等实践路径,藉此审慎探索公司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构造和表达。  相似文献   

18.
鲁桐  党印 《经济前沿》2014,(1):136-149
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在对危机进行反思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回顾了相关研究议题,包括从公司治理角度反思危机成因、法与金融学派的新发展、治理与绩效的关系、董事会的功能与运作、管理层政治背景及CFO的角色、媒体的治理功能和内外部治理的替代关系等等,为学界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简介:对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新认识,一个函灵,在新古典主义的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理论中徘徊。这是一个与法律有关的幽灵-即,关于企业的实证理论如果没有考虑到法律制度这一变量并对其作出煌话,它就是不完善的。最近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发现,各国之间在所有权集中度、资本市场的发展、投票权的价值以及利用外部融资等问题上存在具有制度性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差异看起来与对少数股东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力度密切相关。反过来,这种法律保护的水平又似乎依赖于各国法律体系的性质与起源,且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对投资者提供保护方面,普通法(COMMONLAW)体系远远超出了大陆法(CIVIL LAW)体系(尤其是法国大陆法体系),反过来,这又鼓励了资本市场的成长与所有权的分散。结果,公司中就出现了所有权集中及所有权分散两种相反的体系,而每种体系均有各自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投资者保护理论研究的新进展,重点评述了投资者保护与公司内部治理、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企业层面的公司治理和国家层面的投资者保护之间的互补关系。最后对该理论研究的进展过程做一评价,并指出该理论研究对我国投资者保护实践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