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发展道路》一书(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1月出版),是在刘国光的主持下,组织部分研究人员集体攻关的论著。其中包括《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的总体设想》、《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管理》、《对“六五”时期建设和改革问题的回顾与思考》等五篇研究报告。这本研究报告集涉及广泛的内容,对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等重大问题都进行了相当深入的论述,很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2.
<正> 刘国光同志自70年代末以来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诸如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目标设计、经济体制改革起点模式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外部环境等等。一、清算与突破正如刘国光反复强调的那样,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经济模式的一个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首先需要对传统理论来一个根本性清算。他自己就是在我国较早进行这种批判性研究的一位经济学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被传统理论搞得最为混乱的问题之一。1979年他就批评了把市场同自发性等同起来和把计划经济同自然经济混为一谈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结合的主张。80年代初,他在计划与市场如何结合问题上提出了两点有价值的见解。第一,作为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要研究目标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问题,虽然在提出改革任务以后不久就提出来了,但是应该说对于这个问题研究注意得还很不够,跟不上改革的需要。鉴于这几年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不系统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外经济学者在谈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时,都强调要有一个目标模式。大家认识到,必须制定出一个目标模式,才能综合地协调改革的步骤,向这一目标前进。否则,今天这样改,明天那样改,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改革近期与长远的统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才能取得成功。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划分出不同的阶段。但是,任何一种战略安排都不能离开目标模式来考虑各个阶段的联结。就目前而言,需要特别研究经济体制改革近期与长远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中国模式”创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的总结,一定会触及中国经济成功是否创造了一种发展模式的问题.通过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成功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并建筑在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竞争格局基础上的.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不同,也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模式有所区别.因此得出结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6.
4月28—30日,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广东经济出版社、河南大学经贸学院共同举办的“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10本经济学著作是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广东经济出版社联合发起遴选的。它们是: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论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薛暮桥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于光远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王亚南的《中国经济原论》,卓炯的《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蒋一苇的《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刘国光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厉以宁的《非均…  相似文献   

7.
<正> 从1992年初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中国又一次进入了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的历史时期。作为事关改革与发展重要推动力和核心的投资体制及其改革,也再一次引起了从中国高层领导人到基层企业的极大关注。如何在深入分析十四年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来探索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模式和向目标模式过渡的近期改革具体措施,已成为推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一、十四年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一书。此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民经济问题研究室组织编写的,由刘国光同志主编。“这是一部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理论探索的文集”,其中“主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研究体制改革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企业管理体制”①。它虽然不是一部系统的专著,但还是国内尚不多见的比较集中地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从各个侧面进行探讨性研究的经济理论著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改革的方案都还在探索之中。读者自然不会期求现在出版的这本文集就能对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提出一整套无可  相似文献   

9.
雷军杰 《经济师》2004,(2):38-3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 ,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 ;经济体制改革 ,就是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自身特点 ;与时俱进 ,经济体制改革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 ,沿着党的十六大所指引的方向 ,把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财政承受度和消费者承受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对于广大锐意改革的经济工作者,则是一场新的挑战。要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把原来的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改革为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时间维度有限,其具体措施、办法等的选择自由度,也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这就不仅指明了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经济体制目标式的选择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经济学家面前。对目标模式作深适的理论分析,既有助于决策者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局抛下,作出目标明确、连贯综合的决策,也有助于群众理解经济转型期所产生的种种经济现象,以期减少转变中的迷误与阵痛。  相似文献   

12.
“六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互不配套的消极影响说明,需要尽快地制定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目标模式。计划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计划体制的目标模式更为迫切。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主要是: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计划体制改革要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计划管理由直接控  相似文献   

13.
制度缺失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制度缺失的存在,致使经济体制改革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严峻经济问题,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日益凸现的失业问题;二是财富分配不公问题;三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制度缺失导致的这三个问题,加重了改革的社会成本,危害了社会公平,破坏了经济效率,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平 《经济问题》1992,(6):10-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健康、稳步地向纵深发展,由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经济立法问题,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加快经济立法,对保障体制改革的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体制和经济法的关系 经济体制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现实体现。对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  相似文献   

15.
《广东经济》2013,(6):57-57
中国国务院近日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确定今年要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也是其中之一,这是由生态经济理论原则及特点所决定了的。同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实现生态经济协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张苏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颁布之后,中外理论界与实业界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以及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力度等重大问题都十分关注。带着上述热点与焦点问题,本刊记者张苏专访了刚...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僵化经济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抓住体制改革的主要矛盾,回答从哪里入手改革僵化体制模式的问题。我从1979年开始提出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产品经济同计划经济相统一的传统理论(简称有计划的产品经济论)。刘国光同志则认为,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不是有计划的产品经济论,而是无计划的自然经济论。他认为:“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一种过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是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属性、不承认计划经济必须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自然经  相似文献   

19.
<正> 1990年,我去美国作了半年访问,在讲学、学术讨论会的过程中,广泛接触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华侨华裔,美国的教技、学者。接触中讨论最热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20.
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走过20多个春秋,中国也由计划经济一步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不乏惨痛的教训。回顾历史,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