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公募基金FOF指引的推出,FOF产品不再局限于券商自营或者私募的大本营,它走向了大众的视线.公募基金公司推出FOF产品已经迫不及待,那么该类产品的推出到底对公募基金公司有什么影响?是否会促进其管理规模的大幅上涨?是否有利于其客户满意度?还是仅仅增加了公募基金的产品线?这些都是将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樊华 《经济导刊》2013,(11):58-59
<正>2013年基金半年报统计结果显示,72家中国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的1532只基金,二季度合计亏损490亿元。令人瞩目的是,昔日的明星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半年亏损额达到89亿元。这则消息恐怕会让不少华夏基金持有人心生焦虑。平心而论,作为在中国规模排名第一的华夏基金,遭遇如此大亏损,主要原因还是今年上半年中国股市糟糕的大环境,不能草率地将之归因于基金公司在投资管理上出现了大纰漏。华夏基金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12,(9):103
<正>6月20日,证监会宣布拟修改《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配套规则,拟拓宽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范围,允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债权、收益权等资产。这意味着"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将从传统的二级市场投资向PE/VC业务扩张"。清科研究中心认为,若公募基金进入PE行业,将存在两点优势:一是公募基金由于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在募资方面会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和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基金采用两人或以上的团队管理模式,使团队相较个人管理的优劣对比成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以2003—2012年我国全部开放式基金为样本,系统全面地探讨个人和团队两种基金管理模式在投资风格与基金业绩上的差异,以及团队内部结构对团队管理基金的投资风格和业绩的影响。通过以月度收益标准差、前十大证券集中度衡量基金投资风格,及以夏普比率、择时能力、选股能力衡量基金业绩,发现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团队管理比个人管理的基金整体风险低,而团队和个人管理的基金整体业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团队内部结构的分析发现,团队合作年限与股票型基金业绩成正比,但团队合作年限会加重群体极化,使股票型基金风险趋大,但债券型基金风险趋小,同时团队规模和团队合作年限与混合型基金的择时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剑辉 《资本市场》2007,(10):59-61
延续2006年下半年来的扩张模式,个人投资者继续在基金2007年上半年的规模膨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截至2007年上半年末,在披露2007年半年度报告的基金中,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占到85.54%,较2006年底上升17.10个百分点,成为基金市场的绝对主力。  相似文献   

6.
对于基金经理人,市场收益择时能力和波动择时能力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随着公募基金越来越受关注,如何专业而又科学的对公募基金的绩效进行评价和衡量则成为很多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这篇文章将深入研究中国基金从2006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13日期间公募基金的市场择时能力和波动择时能力的联合效益,通过构建市场波动模型(Busse,1999)和联合效益模型(Chen和Liang,2006)来分析时序数据,并对基金的市场表现进行理论与现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芳 《经济导刊》2007,(6):44-46
2007年的基金业,"作别公募"成为一个趋势. 时下,公募基金市场如火如荼,其规模不断膨胀,2006年年底基金资产总净值突破了8550亿元,并迅速朝一万亿关口迈进;同时,私募基金渐入佳境,其运作者不仅仅获取与公募基金一样的声誉,而且得到了收入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李伟 《经济月刊》2012,(4):112-112
随着券商资产管理门槛的降低和私募基金证券账户开户的重启,曾经占据牌照和制度优势的公募基金将面临券商资管和私募的夹击。种种迹象显示,郭树清主席正在给金融资产管理行业松绑,公募基金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  相似文献   

9.
黄佳 《经济前沿》2002,(7):42-44
私募(Private Placement)是相对于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的,二者在证券发行方法上有差异,公募基金公开发行份额,而私募基金只向特定的对象发售邀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等都是全球闻名的私募基金,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金融控股公司都在从事私募基金活动。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所谓“私募基金” 或“地下基金”,实际上是一种私约基金。它们作为金融运作中的一种代客理财或资产管理业务,并非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在签署契约的过程中,条款对各方虽有一定约束力但不具有法律效  相似文献   

10.
牛市看公募,熊市看私募.07年,单边牛市,公募基金"胜".08年,单边熊市,私募基金胜.08年在全球经济下滑,投资者信心遭受打击之际,私募基金却表现良好.与股票型基金整体亏损50%以上相比,私募信托单位净值平均下跌35%,再次跑赢了公募,也跑赢了上证指数近70%的跌幅.在熊市,为何私募能一枝独秀?而在牛市表现却不如公募?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私募基金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今我国企业制度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不仅可以吸纳有志之士加入公司,更能留住人才,进而发挥经理人的潜力,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价值.近几年我国将股权激励计划应用于公司发展中的公司越来越多,也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企业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本文对公募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及实践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伟 《经济》2012,(4):112
随着券商资产管理门槛的降低和私募基金证券账户开户的重启,曾经占据牌照和制度优势的公募基金将面临券商资管和私募的夹击.种种迹象显示,郭树清主席正在给金融资产管理行业松绑,公募基金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66家公募基金公司总规模为2.17万亿元.同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共计1380.71亿元,阳光私募管理的资金总规模为16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张铭翀 《江南论坛》2007,(10):37-38
随着新一轮牛市的到来,基金行业的快速扩张致使基金经理出现缺口,流动加快,基金经理频繁变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统计显示,2006年有三成基金经理离职,截至2007年上半年有四成基金经理离职,而与以往基金经理在基金业流动不同的是,在发生变更的基金经理中,以原博时基金公司金牌基金经理肖华为首的不少顶尖人才成为私募基金猎取的目标,越来越多的明星基金经理相继选择离开公募基金,转战到了私募基金行业,投身私募已逐渐成为公募基金经理流失的一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谢长艳  崔博 《经济月刊》2012,(12):106-107
未来我国的基金行业也会像国外的成熟市场一样,投资领域和投资广度都会大大增加,基金公司会从单一的资产管理向财富公司转型。 "基金公司的发展,正在从相对垄断的行业向完全竞争的行业转变。未来公募基金的热点会很多,而不是仅仅限于规模和综合排名。"易方达基金公司总裁刘晓艳博士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采访中,刘晓艳也对目前基金行业的固定收益产品和基金专户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募基金逐渐浮出水面,虽然目前在中国私募基金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但已成规模且形式日趋多样化,发展很迅猛,但私募基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困难。尤其是其公开化与合法化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邢成 《经济导刊》2004,(11):43-45
私募化的信托产品已经无法形成信托公司的核心利润的来源,业内有人认为信托产品的公募化是惟一的出路。其实,信托产品公募化的难点更大,关键是信托公司提高投资理财能力和市场化运作程度。  相似文献   

17.
王洪伟  苏辉 《新经济》2009,(10):47-48
VC/PE在中国大概发展了10年左右,前5年退出基本是都是非常困难的,那个时候企业上市不好,宏观经济也不好,A股市场也很低迷,即便有一些VC/PE投的企业上市,定价基本上都是接近下限,更不用说融了多少钱。采用怎样的一个方式“功成身退”?成了VC/PE心头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8.
司斌  肖瑾 《经济论坛》2012,(1):101-103
本文阐述了对冲基金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对对冲基金发展模式的阳光私募的发展历程、现状进行介绍,结合目前中国的公募基金,将其与私募基金进行对比,揭示了阳光私募产品的结构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蒋宇  张松涛 《经济论坛》2003,(4):42-43,51
所谓私募基金实际上是一种通过非公开方式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它的销售与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而进行的。在国际上私募基金不仅是很普遍的东西,而且是市场上的绝对主力,历史上击溃英镑固定汇率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都是私募基金的杰作。在我国,各种形式的私募基金已经大量存在。根据业内人士估计,私募基金大概始于1993年,而且完全是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的产物。去年,据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夏斌主持进行的中国私募基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已远远超过3000亿元至…  相似文献   

20.
宋鑫陶 《商周刊》2013,(3):36-37
此次区划调整,青岛更明确了其向西、向北方向的拓展。通过经济腹地的拓展和城市生存空间的扩大,青岛的首要目标是跻身国内城市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