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体系的结构即一国实体经济利用银行实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有机构成,典型的金融结构有金融中介主导型和金融市场主导型.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怎样的金融结构最能适应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现实,提出应当保证金融体系质量以及优化不同中介内部结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欧洲国家金融体系分为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大类,并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各自的金融变革实践,论述了欧洲国家的金融体系正趋向于一种融合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共同特征的趋同模式。但这一进程受到全能银行制度本身与市场体系的兼容性问题、各国法律对金融体系变革以及各国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美、日、韩等国的成功经验表明,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仅仅依靠一个充分竞争、富有效率的商业性金融体系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毕荣 《开放导报》2004,(2):94-97
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可以分为两类: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近年来,这两类金融体系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促成这种融合的因素有很多,本着重分析科技进步在其中的作用。本认为,科技进步通过对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影响,从而改变了银行和证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使得银行的重要性被削弱,市场机制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美、日、韩等国的成功经验表明,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仅仅依靠一个充分竞争、富有效率的商业性金融体系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有效的金融体系又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各有特点,但比较典型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和以日本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体系分别进行考察,试图从中找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对于金融体系比较的研究集中于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功能上的差异以及在经济增长绩效上优劣。这种研究方法没有观察到融资证券背后权利来自于法律的赋予。法和金融理论从法律的起源、投资者保护的差异追寻金融体系形成和演变的因素以及法律作用于金融体系的机制,形成了法律主导金融体系的理论。当然,对于法和金融理论,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本文对法与金融体系比较的上述理论给出法律视角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央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从金融体系的现有构成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典型的"银行主导型"特征。这种"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特征是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意味着,从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出发,构建稳定而高效的金融体系,需要以银行体系为核心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模式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政府主导型金融机制对日本战后经济重建和实现产业政策目标、建立独立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本很重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并确立了以民间为主体,并以政府为补充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在政策金融领域,政府通过设立不同种类的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日本战后成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满足了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需求,从而引导了民问金融机构的融资,进而带动了社会庞大的资金存量向技术创新转移.  相似文献   

10.
潘英丽 《西部论丛》2010,(12):49-5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已有了巨大的推进,不过中国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特征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一方面,中国金融体系仍然是银行主导型的,银行业在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体系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行政力量在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和信贷投放规模等方而仍发挥重要的作用,金融业的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