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演秦雪梅     
璩红霞 《魅力中国》2010,(16):105-105
大型古装戏《秦雪梅》,是豫剧阎派艺术创始人阎立品先生的主要代表作。阎派艺术,本就细腻、清丽、典雅、含蓄,阎立品先生扮演的秦雪梅,又独到地使用了“仿哑声”,更为人物凭添了几分哀婉与冷艳.使后学者叹为观止。因而,当我演秦雪梅的时候,总担心观众会“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演得再下劲,恐怕也不会被观众接受,事实上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豫剧舞台上,阎派代表剧目<秦雪梅>是一部爱情悲歌,可谓世间绝唱.作为河南省漯可市的一名青年旦角演员,我很喜欢这部悲剧戏,很喜欢阎立品大师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十分感谢团领导能为我排演此剧,圆了我的"阎派梦".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豫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演员姓氏命名的流派艺术,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常香玉创立的常派艺术、陈素真创立的陈派艺术、马金凤创立的马派艺术、阎立品创立的阎派艺术、崔兰田创立的崔派艺术、桑振君创立的桑派艺术、唐喜成创立的唐派艺术、李斯忠创立的李派艺术、牛得草创立的牛派艺术、王素君创立的王派艺术等.以这些大9币为代表的老一代豫剧工作者为豫剧艺术在全国的兴起与发展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鹭名 《魅力中国》2014,(17):98-98
美,是一切艺术的特殊目的。中国戏曲的特点,就是通过能歌善舞,集视听艺术之美,感染观众,使人潜移默化。豫剧《秦雪梅》是我由衷钟情的佳作,在恩师于波的亲授下,有了更多的纵深体悟,进而更仰慕艺术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5.
牛利如 《魅力中国》2013,(14):102-102
豫剧古典戏《三哭殿》是一出中国豫剧的经典剧目,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豫东红脸王刘忠河,河南省豫剧三团五大主演之一王善朴,当代中国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都曾领衔主演过这部戏。其中,艺术成就最高、艺术影响最大、观众最喜欢看的还是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唐喜成大师的演出版本。我们济源市豫剧团任家波老师师承于豫剧大师唐喜成,曾将此剧较好地继承了下来,又传承了下去。  相似文献   

6.
孙志成 《魅力中国》2014,(17):96-96
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大师级戏曲艺术家,其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高亢激昂的常派、悠长天籁的陈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韵味淳厚的崔派,对豫剧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豫剧六大名旦的唱腔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璩红霞 《魅力中国》2010,(13):209-209
《洛阳桥》又名《梵王宫》、《耶律含嫣》、《甩大辫》等,是一出脍炙人口的豫剧传统剧目。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豫剧男旦慕水旺、翟燕身及女性名角陈素真常演《洛阳桥》,而且久演不哀。后来豫剧名角曾广兰接过此剧,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洛阳桥》不断地进行了丰富、完善、加工、提高,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辈名家演出《洛阳桥》的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豫剧古典戏精品剧目《三哭殿》在上世纪六十年之初移植于河南越调,由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饰演唐太宗李世民,豫剧一代宗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饰演银屏公主。该剧一经首演便轰动了整个郑州,后经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复排演出,可以说是唱响了整个河南,传播到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主要原因便是众多艺术大家的强强合作,如唐喜成饰演李世民,吴碧波饰演詹翠萍,张桂花饰演公主,杨素贞饰演长孙皇后,杨发互饰演詹宏纪,谢巧官饰演小秦英,轩玉亭饰演老家院,最佳的演出阵容将才此剧推向了顶峰。也正是这一演出版本才将该剧推上了中国豫剧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之一的地位,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豫剧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  相似文献   

9.
许琳 《魅力中国》2014,(8):92-92
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大师级戏曲艺术家,其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高亢激昂的常派、悠长天籁的陈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韵味淳厚的崔派,本文对于豫剧六大名旦的唱腔特色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杨艳飞 《魅力中国》2014,(13):101-101
豫剧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高亢激昂的常派、悠长天籁的陈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韵味淳厚的崔派本文探讨了豫剧在唱腔特征、润腔艺术和吐字咬字方面的演唱特征;说明了流传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戏曲,在音乐风格、调式类型、调性变化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5):100-100
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经过河南豫剧院二团一代豫剧大师唐喜成和一代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素贞、杨发互以及一代著名豫剧演员谢巧官、轩玉亭等的精彩演绎,把一出来自于河南越调的传统剧目演成了豫剧的一个经典名剧和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这部戏久演不衰,几乎所有的唱段都广为传唱,几乎所有的豫剧院团都能演出该剧。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也排演了此剧,我本人曾担当领衔主演,饰演一号角色唐太宗李世民,每到一处演出均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李培敏 《魅力中国》2013,(16):106-106
《三哭殿》本是河南地方戏曲越调的代表剧目,越调“大宝贝”张秀卿在河南第一届戏曲观摩赛中曾凭借此剧获一等奖。后经豫剧大师常香玉和唐喜成联袂演绎,并经由以唐派弟子为代表的的一代代艺术家的精彩传承和发展,最终成为豫剧唐派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纵观豫剧《三哭殿》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出好的传统剧目,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保留其精髓之处,更要去其糟粕,融进时代的元素,让时代赋予它更深厚的内涵和更丰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关美利 《魅力中国》2014,(8):103-103
《穆桂英挂帅》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先生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是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的打炮戏、看家戏、保留剧目,是中国豫剧的一部经典之作,是我最下功夫从马老师那里学来的一部流派名剧,是我最喜欢主演的一部作品,是观众最喜欢欣赏的一部好戏。  相似文献   

14.
赵全民 《魅力中国》2011,(1):101-101
在2010年12月25日,现代中国人普天同过的西方圣诞节里,我收到了一份十分贵重的礼物——《中国豫剧唐派艺术演出剧目选》一书。这本书是由我的师弟、中国豫剧唐派艺术第二代弟子、唐派艺术研究者、河南省优秀青年剧作家、《魅力中国》杂志社的编辑/记者董顺卿历经两年的时间编辑,并自筹资金出版的一本唐派艺术方面最具价值与权威的珍贵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5.
吴俊廷 《魅力中国》2014,(5):108-109
豫剧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其唱腔优美动听,地方韵味浓郁,与京剧、越剧、评剧并驾齐驱为中国四大剧种。提起豫剧“五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在河南可称得上家喻户晓。本文将通过对“五大名旦”唱腔的具体分析,总结出她们唱腔的基本特色,为学唱豫剧及民族歌剧提供科学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昌全 《魅力中国》2014,(20):135-135
今年是豫剧大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九十诞辰。是南阳市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的一名生行演员。特别喜欢唐派艺术,尤其是对唐派的经典之作《三哭殿》非常感兴趣。 在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众多的演出剧目中,根据越调《哭殿》移植而来的《三哭殿》最具代表性,并且因为有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索真、杨发互等的联袂主演,不仅使该剧成为原河南省豫剧院二团的看家戏,而且也成为豫剧的一部经典名戏,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7.
李西峰 《魅力中国》2013,(14):89-89
在中国豫剧的发展史上,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是男角戏统治舞台的时代。当第一批女演员,如陈素真、马双枝、司凤英以及再稍晚一些的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等登上舞台之后,便形成了旦角戏统治豫剧舞台的时代,时至今日越演越烈,男演员大多沦为给旦角配戏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王好文 《魅力中国》2013,(13):81-81
近年来,豫剧生行的艺术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使豫剧生行的表演艺术推陈出新、大放异彩。本文对豫剧生行艺术家唐喜成演唱的豫剧《三哭殿》选段“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刘忠河演唱的豫剧《打金枝》选段“夫妻争吵可是常有的”和豫剧《打金枝》选段“一个家住无锡地”进行艺术赏析。  相似文献   

19.
黄胜利 《魅力中国》2010,(2):131-131
一谈起中国当代的戏曲,必谈起一个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一谈起豫剧必谈起河南省豫剧三团,谈起现代豫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朝阳沟》与《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多年前已被文化部列为中国百年精典剧目,《小二黑结婚》也曾被多个剧种所移植。二者都堪称豫剧和现代戏曲中的上乘之作,也是被各界观众和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当代豫剧中的名片。  相似文献   

20.
黄胜利 《魅力中国》2010,(4):131-131
一谈起中国当代的戏曲,必谈起一个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一谈起豫剧必谈起河南省豫剧三团,谈起现代豫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朝阳沟》与《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多年前已被文化部列为中国百年精典剧目,《小二黑结婚》也曾被多个剧种所移植。二者都堪称豫剧和现代戏曲中的上乘之作,也是被各界观众和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当代豫剧中的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