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晓静 《魅力中国》2014,(2):125-125
面对如今的新形势,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理念,把语文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语文教具为语文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梅凤 《魅力中国》2014,(17):138-13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不少语文教师怕“教”作文,因为作文指导费尽心力却难有起色;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因为绞尽脑汁却言不由衷。小学生习作中的“套、编、抄”现象较严重,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现象较突出。学生的习作千人一面,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独特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彰显。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也大打折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深思。  相似文献   

3.
杜剑 《魅力中国》2013,(31):169-169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主渠道还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那么打造新课改下的实效生物课堂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尊严,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关注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调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同时,加大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力度,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基于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注定要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成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课改后的课堂需要让更多的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去发现新知识,取长补短,从而解放其被压抑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王红 《魅力中国》2014,(5):233-233
在任何科目的教学中,导入都很重要,语文教学中导入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好的导语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结合我自身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战防 《魅力中国》2010,(11):213-213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改、新理念,对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课改的深入,那种以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验——表现”的学习方式呼之欲出,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肤浅的说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社会对青少年文化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时代呼唤培养更多有个性、灵性、创造性的学生。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召开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创新是一  相似文献   

8.
黄育才 《魅力中国》2010,(7):135-13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滂生去品赏美,让学生爱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谢圣昌 《魅力中国》2013,(10):211-211
一、如何创设问题情境1.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文章虽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它高度反映了现实生活。阅读文章就是一种重新再创造。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即教育。”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样说的是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与生活是联系着的。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那么更能让学生积极完成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王常辉 《魅力中国》2013,(8):197-197
作为初中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切实地推广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大方向。初中政治课堂必须要打开视野,从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逐步发展为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让课堂的“触角”伸得更远,更要让课堂的气氛开展得更活,并通过这种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最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郭艳明 《魅力中国》2013,(11):134-134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作为语文教师,其作用在于让学生亲近语文,了解语文,喜欢语文,从而主动地从事语文学习活动。基于这种精神,语文教师应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尤其是导入设计。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导人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行后面的学习意义重大。我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若干课例,从三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导人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红波 《魅力中国》2011,(10):102-102
导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可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定音”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怎样才能成功地导入新课,做到精心导、妙语生华,从而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千篇一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所厌恶的,它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教学收效大打折扣,而且会消磨教师的教学激情,令教改的脚步停滞不前。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  相似文献   

14.
赵莉芬 《魅力中国》2013,(10):196-196
现代社会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较高的智能、强健的体魄、较高的审美能力,而且更应该具有开拓、创新、坚毅、勇敢、自主独立的个性。只有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21世纪敢于创造和进取,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德。  相似文献   

15.
韩晓宁 《魅力中国》2009,(22):305-305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不断的增加与更新。因此,我们若不想被社会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换言之,就是具备学习的兴趣、愿望和方法比单纯的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身为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有个性的发展,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教育。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全面  相似文献   

16.
李文美 《魅力中国》2013,(8):146-146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江翠莲 《魅力中国》2013,(10):204-204
很喜欢小品和相声,它们精当地运用语言艺术,给大家带来了数不清地欢笑。还记得赵本山和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吧,那句经典台词“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至今回想起来还让人捧腹;还有2011年春晚的相声《奋斗》里概括沙悟净的台词“师傅,大师兄说的对呀”“师傅,二师兄说得对呀”“师傅,大师兄和二师兄说得对呀”“大师兄,师傅让妖精抓走啦”  相似文献   

18.
刘奉展 《魅力中国》2013,(11):196-196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方面都有自己的方法,语文课内教育创新对于完成以上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拟就语文教育课内教育创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1.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2.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3.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目前,从高中课堂教学总体上看,存在着一种弊病,学生所学知识面狭窄,思维不够活跃,缺乏科学方法训练,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强,老师和学生仅满足于考试所得的表观成绩。试问,书面考试成绩真的能从根本意义上反映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强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考试往往只有利于习惯知识的单纯积累的学生,而不利于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技能的辅导,而忽略了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严格的、系统的训练,那么,长此下去就会延误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董成淑 《魅力中国》2013,(10):229-230
课程改革在全国已推进多年,每个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都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课改实验也在各校逐步开展起来,其中最让人们耳目一新的是课堂氛围的活跃,师生配合的默契,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了他的形式与外在的效应,却忽略了她的“文字”特性,总感觉缺少些“语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