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浙中、浙北吴歌中的仪式歌的传承,或发生质的变化,或随着各种仪式消亡而消亡,或在艰难地继续传承着.仪式歌目前仍在传承的重要因素,是由于它的多种功能.即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等,但这种多功能将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而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11):309-310
就我国历史街区类景区进行集中概括,分析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健全法律体制及管理体制、多层次格局开发"、链接式"保护与"生长型"发展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探索适合我国历史街区类景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市镇规划分析:概念、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系统描述和总结了"市镇规划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历史根源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市镇规划分析"作为行之有效的城市形态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深化和扩展处于发展中的中国传统城市研究和历史保护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体验叠加"与"体验遮蔽"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以南京明文化与贵州屯堡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文化成因与异同之处,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分析,认为两地的城市历史文化在乡音、服饰、建筑等有明显的同质性特征,加之两者在地域、性质、时间上的差异性,这些给"体验叠加"效应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得出城市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弛 《中外企业家》2012,(2):167-168
卡尔说:"历史是人与时间的对话"。从"丝绸之路"到"丝绸之路学"的诞生,正好阐述了历史事件内在的复杂联系,以及人类自身与历史不断对话的过程。虽然历史事件本身并没有可重复性,但人对历史的认知过程,恰恰是"诠释的历史"与"历史的诠释"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割裂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各种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分析,引发了对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的新探讨,进而提出了"链接式"保护模式及"生长型"发展模式的思路,并结合济南老城区"芙蓉街—曲水亭街街区"的实例,分别从传统街巷联系、历史与现代的衔接、空间布局、建筑及文脉处理等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西南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历史城镇"区域尺度的生态格局、城镇尺度的山水格局、街区尺度的簇群模式"的形态特征与构成机理分析,综合阐述其空间形态的多尺度效应和逻辑,并从高强度与技术引发的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及新需求导致历史物化空间不能满足现代功能及规模需求、历史文化资源与资本经济价值之间失衡等保护困境方面探析西南历史城镇发展矛盾,提出"资产包形式、大拆大建、穿衣戴帽、政府托底"等多种历史城镇保护利用模式思路,并重点从"资产包形式、居民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8.
王月涛  宋婧雯  薛滨夏  张远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4):99-107,封2-封3
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中普遍存在着空间脉络断裂的问题,割裂的历史建筑、街区和片区恰似城市中的一座座"孤岛","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在剖析造成"孤岛效应"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空间脉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对山东地区典型历史城市中的历史建筑、街区及片区的空间特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针对三个层次上"孤岛效应"的主要性质和特点,提出空间特征优化、空间联系延伸和空间组构平衡三种空间脉络改善策略.这将有助于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关注重点从"实体"转向至"脉络",完善历史城市中空间保护体系的架构,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洛阳“一五”时期苏式住宅街坊考察与改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洛阳"一五"时期建造的苏式住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建造的历史,分析了整体的建筑风格特色,并对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典型街坊改造更新的措施和方法,力求平衡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使历史遗产得以永续保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文化经济、遗产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与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历史街区的更新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自上而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更新改造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时期需要。本文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探讨了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转型中的社会冲突和利益博弈,分析了各社会行动者在历史街区更新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因应"市民社会"的发展、城市治理的转型,历史街区的更新需要充分而有效的公众参与,以保障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而公众参与的发展,也有利于"市民社会"的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探讨"德"、"才"的含义出发,通过几个典型的历史时期用人思想的分析,试图揭示"德才兼备"的内涵变化规律,最后结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预示"德才兼备"原则的未来发展趋向,并且进一步分析新时期该原则含义中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梳理了马克思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理论,并依此来透视当今"全球化"现象与发展趋势,得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结论。同时指出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必然被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所代替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探讨"德"、"才"的含义出发,通过几个典型的历史时期用人思想的分析,试图揭示"德才兼备"的内涵变化规律,最后结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预示"德才兼备"原则的未来发展趋向,并且进一步分析新时期该原则含义中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4.
城镇历史景观的演进规律与层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历史景观"层积性"保护思想,以对不同类型历史城镇时空演进过程的分析为线索,从城镇初生、发展、成熟、衰退、再生的各阶段周期中总结、提炼城镇历史景观特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时空对象整体关联、特征要素重点控制、功能单元有机更新、景观变化影响评价的城镇历史景观层积管理方法,以应对快速城镇化阶段传统城乡历史环境保护方法发展适应性不足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促使城乡规划从传统物质规划管理逐渐走向多元网络化治理。通过对台北大溪老街与上海市田子坊街区保护更新实践中多元协作过程的分析,指出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困境与利益格局转变的背景下,政府赋权与利益协调对多元协作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区规划师引导下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协作机制的建构,明确社区规划师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作为多元利益协调者、公众参与组织者、规划过程监督者等多重角色,提出历史街区规划服务平台支撑、社区规划师引导、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协作过程。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淹没在城市更新的洪流之中,要么实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要么处在"水深火热"的静态保护之中.然而历史证明,单一地从任何一个视角出发,都难以达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持续复兴.在建立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改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南京老城南的更新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厘清了各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乐"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总裁》2008,(10)
对中国"农家乐"的现状和历史发展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农家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重写文学史"在学术界的热潮已经过去,但对于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粗浅的分析了"重写文学史"中用立场书写和动态的历史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自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开始,到潘岳、陆机的太康诗风,沈约等人的永明体,再到结合吴歌西曲的宫体诗,尤其是具有颖悟旷达真率之美的魏晋风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孤独感无疑给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较为肥沃的土壤和养料.本文从魏晋南北朝文人孤独感的来源和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孤独寄托两个方面对魏晋文人的孤独感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0.
江南是中国传统的人居理想地,但是"江南"一词从最初出现到今天,无论在空间范围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对古代文献、历史地图和古代诗词绘画作品的综合分析,梳理"江南"地理空间变迁的历史脉络,探讨江南文化在聚落选址、街巷格局、建筑风格、园林营建、公共空间等方面的物化表征,分析当前江南乡村空间文化特色留存与面临的挑战,提出苏南乡村空间文化特色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