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公共服务理论更强调公民的参与,政府对公民的社会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相比新公共管理理论更适应我国政府改革。本文是在构建阳光型服务政府背景下,应对社会不断出现的治理压力,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按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导,提出解决改革问题的建议。对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实现社会整体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鑫 《魅力中国》2010,(23):98-98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理论依据。它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一系列借鉴,重新确立了公平、民主、正义和公共利益等一系列价值观。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可以借鉴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成果,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重视公民参与和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到政府合法性、社会稳定性和法制有效性。近年来,很多国家面临公众信任政府程度日益下降的窘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国家意图通过建设电子政务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进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然而,这种举措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吗?本文首先剖析公共服务、政府透明度影响公众信任政府程度的机理,然后根据中国2010年300个地级市电子政务评估数据,采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公共服务正相关,公共服务越好,公众越信任政府;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政府透明度正相关,政府透明度越高,公众越信任政府。研究还发现,公共服务还通过影响政府透明度而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本研究对公共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婧 《魅力中国》2010,(23):96-96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是提高政府绩效、改善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意义及在参与动力、制度、信息、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参与的动力机制、健全参与制度、完善信息渠道和参与程序等完善公民参与我国绩效评估的途径和对策,以提高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公共服务是政府通过垂直管理或者横向合作的方式来提供的。随着公民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面临的社会事务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政府就不能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这样,公共服务的网络治理应运而生。网络治理是一种全新的、通过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政府、非营利组织、盈利公司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合作性网络治理理论与公共服务供给中网络治理的应用,着重探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将网络治理发展为政府提供高效率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建立以公民和社会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精细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理论观察》2015,(4):51-5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卓越,但是在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我国政府面对快速发展的公民诉求却表现出了很多问题,如何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非常迫切的问题,对我们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精细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通过政府角色的定位、职能人员的意识、管理过程以及供给内容等方面入手,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精细化的路径选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野 《改革与开放》2012,(2):138-13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就是政府要为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公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二是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结果大致均等.但均等化不是平均化,为更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常有必要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超 《理论观察》2013,(11):30-31
公民对政府的了解与认知和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随着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公民权利意识、参政意识不断觉醒,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公民同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得政府原在合理范围内的某些不当行为在这个信息时代下被放大、被激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政府信任危机.如何应对挑战重建政府信任?首先应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次要充分重视文化的内在力量,运用文化手段塑造良好政府形象,进行政府信任重建;再次,还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政府信任重建的有序进行,架起公民与政府之间信任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指政府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向社会提供满足公民公共需求的、价值含量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致力于保障公民享有和消费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机会和平等的结果。这就产生了一个特定阶段应该提供多少、提供什么质量的公共服务,即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公共服务与制度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钊 《改革》2012,(6):133-147
事业单位一直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要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必须将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与方式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形成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多主体参与、多种机制并行的多中心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体制理论、组织理论、制度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公共服务供给多中心体系运行的核心理论基础,而非营利是公益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秀文 《辽宁经济》2007,(12):41-41
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入进行市场经济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国现行的公共政策地方政府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自身形象、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以及整个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政府为公民、为社会大众服务。建立和完善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工作起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法治型政府、创新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电子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需要从整体把握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为此,本报告建立了一个含八个子系统、165个指标的政府公共服务综合评估体系,对我国八类基本公共服务(2000~2004年)进行了全面评估,开发了基本公共服务综合绩效指数、投入产出效率指数、绩效改善指数和地区差异指数四类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的基本特征。报告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政府与市场均出现失灵,即两极失范时,农村公共服务配置就会陷入困境。社区作为一个政府与市场的结合体,又融合了社区社会资本,将之引入到公共服务中,能弥补公共服务市场与政府配置的不足。道德、信任及网络等也是配置资源的方式。农村公共服务的社区化就是在社区正式的乡规民约基础上,利用社区道德机制、信任机制、网络机制以及声誉机制等社会资本,以降低交易费用、克服集体行动困境、节省制度可能性的边界损失,是公共服务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服务型政府,应该是建立在一系列与为公众服务相关联的先进理念基础上的综合性政府,其管理理念包括公民本位、公共服务个性化、公民政府的合法性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有效推行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战略上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方面的作用,既要用足市场,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性,更要培育公民社会分担服务职能,从而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治的互动体系;在实践中更需要合同承包,公私合营,民间投资和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等一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被看作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举措.虽然参与式民主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但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政府治理更加强调对话与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回应和管理,以通往“后现代”公共行政.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公共行政理论看作是一种“语言”,强调“想象”和“直觉”的重要性,为公民参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路径.因此,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下对公民参与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从而走向民主化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8.
沈俊美 《特区经济》2023,(12):109-112
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参与内容单一、参与渠道不畅通、社区服务资源不足、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社会信任水平不高、政府向基层社会赋权不足、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要通过建立公民社会场域、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区共同体、培育社会组织自我治理能力、发展网格化治理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等路径,实现社会治理过程中公民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9.
以对织里镇政府公共服务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和研究了织里镇及我国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和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按照“基本、平等、普遍、均衡”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为加快推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