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急需建立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因此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推出已经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在概述房地产信托基金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房地产信托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了发展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土地政策的调整,单靠银行的信贷资金已经无法确保房地产开发资金链的完整,如何拓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目前最关注的焦点和话题之一。房地产信托以融资成本低、流动性和证券化发展空间大、针对性强、方式灵活、集合民间游资等优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接受和认可,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资金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托产品,房地产信托的法律地位、实践意义及法律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产权式商铺”分割销售整体商场的做法受到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限制后,房地产租赁信托化将会取而代之,“商铺零售+主力店群租赁信托化”就是一种新模式。它是指:将大型商业物业一楼的大部分商铺出售,在其主力店招商成功后,将其设计成房地产租赁信托产品,通过信托公司对中小投资者转让财产收益权,信托产品的期限与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经营期限相同,年回报率参考市场上相关的个人金融投资品种,设在4%-6%之间。  相似文献   

4.
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凭借其高收益及良好的稳定性已成为目前市场上深受投资者青睐的理财的方式之一,然而此类产品所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仍不容忽视.本文从优势与风险等方面分析了信托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2013,(7):103
在房企融资需求旺盛和信托公司暂无新业务突破口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升温态势正愈演愈烈。用益信托2013年7月22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今年共成立房地产类信托478款,募集资金约1,307.82亿元。其中,上周房地产信托成立了12款产品,共募集资金42.04亿元,占总成立规模的63.24%,数量和规模占比均居首位。作为信托公司传统业务,房地产信托一直是各家信托公司的业务重点,尤其是在2011年下半年呈现快速增长,当年年底规模高达6,882亿元。不过,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加码  相似文献   

6.
我国信托产品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信托公司在政策限制、内外竞争与社会需求的夹缝中艰苦地探索着自己的创新模式。本文总结了信托"新办法"实施后信托产品创新的主要特征,研究了MBO、基础设施、房地产信托、资产证券化、企业年金管理五种信托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信托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中国房地产信托市场的发展呈现出集合资金信托发行数量和规模创出新高、信托产品结构多元化、主营业务趋向地产信托的强势信托机构涌现、地产信托创新步伐加快等特点。2006年,地产信托市场整体趋势将是先押后扬,专业化、细腻化将会稳步推动市场向成熟迈进,信托商将逐步亮剑,房地产信托投融资的区域化会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投资信托是依照商业信托原理设计出的投资工具。依照其原理。首先由信托机构面向公众公开发行或定向私募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受益凭证筹集资金,将其投向房地产项目、房地产相关权利或房地产证券等。投资所得利润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与其他投资手段相比。不动产投资信托具有流动性强、稳定性好、收益水平高、风险分散等优点。因此,不动产投资信托在短短的几十年间风靡全球20多个国家。文章以美国不动产投资信托的历史发展作为分析基础,主要就欧盟各国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就未来欧盟建立统一的不动产投资信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其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信托产品风险主要体现在受托人的道德风险、风险传染、政策法律风险、受托人风险管理技术低等方面。应按照激励相容、效率和竞争的监管原则,改进监管和协调监管。具体措施是:改变监管费用收取办法;建立符合信托业务规律和法律特征的监管标准,分类监管;建立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定性和量化指标;建立配套监管的基础设施,使各方激励相容;等等。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第五次整顿后,中国信托业开始进行规范意义上的现代信托业务。采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战略组合。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应重视推进信托产品的多元化和建立风险应对机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信托制度凭借其成熟的财产管理优势,被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承认并为其所用.由于英美法系的财产法与大陆法系的物权法和债权法存在本质的差别,因此有关国际信托的法律冲突较其他领域就更为复杂.针对信托领域存在的差异,两大法系国家在实践中应认识到国际信托承认的客观必然性、<海牙信托公约>存在着关于国际信托承认范围的折中性以及关于国际信托承认的基本范畴的限制性.只有对<海牙信托公约>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解决国际信托的承认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指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益人和受托人等信托关系人并仅为信托目的而存在的基本特性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可以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法律后果 ;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 ,信托财产独立性在一定条件下应当加以否认 ,但这种否认在受托人破产中不应简单化操作  相似文献   

13.
从信任的一般涵义出发,引申出电子商务环境下信任的内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常见的三种电子商务模式(B to B、B to C、C to C)的信任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B to B电子商务的信任状况较好,而其他两种模式的信任状况较差的结论,并进一步对B to C、C to C的信任机制进行了讨论。根据B to C、C to C交易模式的特点,剖析了其信任体系的构成及交易过程中信任机制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电子商务信任体系的实证分析做好铺垫,为更好地解决B to C、C to C中存在的信任问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信任内容、信任性质与信任角色三个方面出发,指出人际信任关系研究的三条路径。从信任者、被信任者、环境因素三个角度梳理出人际信任关系破裂的原因。最后,我们依据信任关系破裂存在的萌芽、僵持、对峙、和解四个阶段,阐述了组织内部人际关系修复的途径与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任理论,从不同角色视角探究各信任要素对分享经济行为意图的影响。通过构建分享经济信任机制概念模型以及实证检验发现:从需求方视角来看,对个体(供给方)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平台善意的信任以及对产品能力的信任对需求意图产生积极地影响。从供给方视角来看,对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和对平台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供给意图有正向的影响。需求方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供给方则更看重对平台的信任。通过进一步比较还发现,需求方对平台和个体(供给方)的信任聚焦于善意信任,但供给方则是侧重于对平台和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任理论,从不同角色视角探究各信任要素对分享经济行为意图的影响。通过构建分享经济信任机制概念模型以及实证检验发现:从需求方视角来看,对个体(供给方)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平台善意的信任以及对产品能力的信任对需求意图产生积极地影响。从供给方视角来看,对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和对平台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供给意图有正向的影响。需求方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供给方则更看重对平台的信任。通过进一步比较还发现,需求方对平台和个体(供给方)的信任聚焦于善意信任,但供给方则是侧重于对平台和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距离我国承诺的全面开放银行业所余时间已经不足两年,然而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却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冲刺上市的道路上步履蹒跚。本文从不良资产的现状入手,提出了不良资产的信托处置方式,并着重分析了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所作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托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托业在美、英、日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拥有极高的行业美誉度和客户忠诫度,但在我国,业内人士对信托业有过这样的评价:“除了贩毒以外什么都做,什么也没有做好。”它曾经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风险“集散地”。为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信托业前后进行了五次整顿,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信托业迎未了自己发展之上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9.
信托制度是一种基于信任而委托他人管理财产的法律制度,作为英美法系的一种特殊的财产制度安排,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确保信托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其也决定了信托公示制度设立的必要性。然而,我国信托立法中对信托公示制度的规定相当粗糙模糊。本文通过对信托制度基本制度的剖析,立足于我国现行立法,提出了构建我国信托公示制度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人际信任分成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两个维度,组织公民行为分成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和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两个维度,以200份企业人际信任调查问卷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均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并且情感型信任比认知型信任对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认知型信任比情感型信任对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同时,利用层次回归的方法表明,工作年限对认知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显著,而对情感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