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婧 《特区经济》2010,(9):258-259
本文论述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基本原则即自愿、合法、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在实践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自愿原则,可以通过建立调审分离的机制加以贯彻落实;对于合法原则,可以通过对取缔性和效力性强制规范的区分,明确实体法约束调解协议的界限;对于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规定不同的标准。在允许例外存在的前提下,作者提出了调解保密作为调解制度的另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梁瑾 《魅力中国》2010,(33):63-63
法院调解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法院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方式,在几十年的民事审判实践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所依赖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及其制度设计本身不够完善等因素,使得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负面效应凸显。本文试图分析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适当重构。  相似文献   

3.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几十年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解制度的弊端也逐步显现:调解制度的强制性,违背了当事人合意的原则;调解程序的非规范性,导致法官随意性过大等。在司法实践中,可采用调审分离、建立专职调解法官制度、强化自愿原则和处分原则等措施对调解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2010年后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而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并不是消灭各种矛盾和冲突,更不是无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而是要建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法律机制和社会机制,强化社会和国家消化社会矛盾的能力。在解决社会纠纷的各种机制中,除司法审判外,各种形式的调解是其重要的形式,尤其是民事调解制度,在各类民事纠纷的解决中起到了巨大作用。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我国现行调解制度的分析,结合相关法条,对我国民事调解制度建设健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调审合一、律师参与有限、当事人不出庭等方面问题,影响了调解作用的发挥设立专门调解法官,加强律师功能,规定当事人亲自参与调解,并确定审前调解时限,裁判程序中不予调解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法院调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创设,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司法理念不断更新,法院调解的弊端逐步显现。完善法院调解应做好以下几点:建立审前调解制度;进一步规范法院调解程序;明确法院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强化程序法实体法约束。  相似文献   

7.
韩芳 《黑河学刊》2007,(3):93-95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理论上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也作为我国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然而,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有大量的行政案件是通过“调解”解决的,所以应对我国现有的行政诉讼调解立法重新进行思考,确立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司法调解,学者对现行制度需要改革的认识基本一致,对调解原则的设定略有争议,但对调解制度模式的选择却众说纷纭,主要的观点有全盘否定说、诉前调解说、审前调解说、全程调解说和诉讼和解说,但均未形成通说。也有些学者着眼于审判权与调解权的区别,形成调审分离说和调审分立说。我国的司法调解改革应首先过渡到调审分离,再向调审分立前进。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修改、完善《行政诉讼法》势在必行。建议:在《行政诉讼法》中增加有关务文,使其更具操作性;增设确立行政案件调解原则;设置简易诉讼程序;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拓宽原告的主体资格;简化被告资格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曾少友  杨江  向鹏 《魅力中国》2011,(21):159-159
法院调解被称为“中国的衡平法”,在国内一直被称为“传家宝”,在国外亦有“东方经验”之美誉,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法院调解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显现了诸多弊端,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元素。本文从法院调解的内涵、现存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邹俊 《老区建设》2013,(22):34-36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中,社会矛盾多发,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承担着化解社会矛盾的艰巨任务。公安机关行政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的背景下,应通过公安机关行政调解专门化,明确公安机关行政调解范围,规范行政调解的程序,赋予公安机关行政调解一定的效力,确立调解无效和调解救济制度来完善公安机关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功能弱化,化解劳动争议的能力不足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改革提出构想:当前要增强现有调解组织的社会化程度,强化调解机构的调解功能。长远改革目标是改革调解机构,成立企业外部的、独立的、中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劳动调解协议的信用保障机制,促使当事人在达成调解后自觉履行协议义务。建立合格的"调解人"选用和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存在种种矛盾和困惑。本文提出完善流转制度的制度架构、特征及原则,将对我国物权法中的相关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锦州市“诉调对接”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策建议。要构建高效的诉外调解制度;构建调解激励补偿制度;构建调解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留彦 《黑河学刊》2012,(9):74-76,139
通过对我国的离婚调解制度的历史回顾,重点分析当前我国的离婚调解诉讼制度现状和不足,指出当前对离婚调解程序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离婚制度之间的分析和比较,提出我国离婚调解制度发展的方向: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离婚调解制度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的离婚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陈昊博 《魅力中国》2014,(25):296-296
调解作为社会矛盾化解中的重要手段在行政执法和司法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同时调解工作也是司法改革将要进一步加强的内容。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的实施也应当坚持支持和解的做法,尽力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这样不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维护,同时司法效率也得到了提升。由于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中的支持和解原则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价值、形式价值和效率价值,所以实践中检察机关应当始终将该原则贯穿于支持起诉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先行调解自2013年实行以来,到目前已经有五年的时间,由于对其主体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的混乱。文章对先行调解的主体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先行调解制度的相关基本内容、先行调解主体的现状,对先行调解的主体进行梳理,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考察国外相关制度的现状,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相关意见,分析了法院在先行调解主体中的角色分析,并提出由法院外的力量即特邀调解人员作为先行调解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发展》2013,(1):29-30
日前,住建部表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将要改革,在缴存上可能推行强制征缴,以扩大覆盖面。而经济学家华生则表示,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是修改的问题,而是早该废除。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应该废除呢?现行公积金制度有违公平原则,令穷人补贴富人强制储蓄,令无购房能力者补贴购房者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设定,是基于一种"互助原则",即将社会成员的一部分闲置或暂时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并通过互助性贷款,帮助部分有购房需求者解决住房问题。"互助原则"是整个公积金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础性支撑,但是现行公积金制度下,这种"互助"是强制性的,集中体现在公积金的强制缴存。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劳动法律立法的不足对劳动者的利益损害较大,而近年来大量的劳动立法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弥补了其诸多不足。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如仲裁时效制度、“一裁二审”制等均存在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机关主持,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对争议双方的说服与劝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让互谅、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以解决有关争议的活动.它与和谐社会有着先天性内在的契合点,所以,完善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对行政法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