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城市经济区的概念及特征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于城市经济区的认识还未完全一致。概括起来,基本上是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城市经济区是以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的、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的生产地域单元,即地域生产综合体。这主要是从生产力合理布局考察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经济区划和经济区的规划,实现生产力地域空间结构的最优化,经济的高效化。因此,主张城市经济区应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区界。另一种认为城市经济区主要是适应商品经济横向联系的要求,依托中心城市而形成的一种“平面交织、辐射联系”的网络型的经济组织管理形式,即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其目的在于改变以纵向为主的管理体制为以横向为主的管理体制,形成各种城乡结合、条块结合的经济网络,适应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主张城市经济区无需有明确的稳定的区界,只要有一个大致的“区位”就可以了。并认为实际而具体的区划对于城  相似文献   

2.
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城市经济效益的考核,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城市经济效益的考核的意义、原则和指标等问题略陈浅见。(一)城市经济效益是指一定时间内,对城市空间内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比较,是寓生产和多种需要为一体的国民收益。这一涵义基于下列认识:城市经济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具体表现,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各经济部门、经济活动的总和。但是,这种总和不是简单的百业相加之和,  相似文献   

3.
计划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的一环。本文指出:社会劳动分配比例的性质、范围、社会计算、综合平衡,客观上都具有全社会范围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区这两个层次,而我国现在实行的中央、省、地、县四级计划管理体制,割断了各个个别产品再生产系统和互相关联的几个产品的再生产系统的联系,弊病不少。为此,作者提出建立中央和中心城市两级计划管理体制的主张。作为一家之言,我们予以刊载,以期引起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包工制——其固有特征、运行逻辑、兴盛原因——的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劳动力的使用与再生产这一视角重述空间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地方性实践,探索城市空间生产的制度逻辑。作者认为,包工制的再次兴盛是农民工“拆分型的劳动力使用模式”在空间生产领域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包工制度,原本在户籍制度限制之下割裂的农村劳动力的使用与再生产被纳入一个更受限制的空间,它将再生产策略与中国空间和地理的不平等相结合,既满足了城市的发展需要,又满足了资本的弹性积累需要。然而,由此而来的危机所导致的社会冲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愈演愈烈,这些危机终究难以通过将非正式用工普遍化的包工制度得到彻底解决,在城市空间发展和资本积累过程中保障社会和谐的根本力量在于相关制度法规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以及城市对于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承担。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作用强度、方向与范围的三维视角,运用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式、城市流强度及断裂点理论等方法,对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作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在空间作用强度、作用方向、作用范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徐州无疑是淮海经济区的首要经济发展核心和辐射中心。在作用强度上,徐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和城市流强度稳居第一位,成为该区的首要经济发展核心;在作用方向上,该区主要城市的空间作用均表现为明显的中心城市指向性和相邻地域指向性;在作用范围上,主要城市的空间作用范围不一,空间层次明显,徐州成为该区辐射中心,且呈圈层状对其他城市进行辐射。对于空间作用处于不同层次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以分类引导,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加强经济区内城市联系,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淮海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量的规定性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没有一定的质和没有一定的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而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量的规定的事物只有在其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才能把握,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那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运动的,由具有一定质和一定量的规定性的各个区域生态经济要素有机地构成的生态经济区域的结构也必然相应地表现为四种结构形式:质态结构形式、量态结构形式、时间结构形式和空间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所有制可以归结为人们对“他从事生产或再生产的条件”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始终是人们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两个要素。所有制则是生产条件的社会形式。任何现实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进行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也只有在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中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这样,不仅生产资料存在归谁所有的问题,而  相似文献   

8.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在辽宁、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区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大连”的主要内涵,一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立足大连1.38万平方公里地域,按照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重新设计大连建设和发展蓝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二是扩大经济总体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优势产业群体,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力争在同类城市中综合经济实力位次前移,增强大连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生产要素流动的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会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发展面向东盟商务“总部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南宁发展面向东盟商务经济区的总部经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南宁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也有一定劣势,并为加快南宁总部经济发展,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大高层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商业促成了经济区的形成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是和劳动地域分工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商品交换为前提条件的。人类社会生产第一次大分工,创造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第二次大分工,各种生产劳动日益专门化,在空间上表现为劳动地域分工,它使生产和消费不完全在同一地区,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产销出现矛盾,商品交换得到发展,打破了以往的自给自足,冲破了地方市场的界限,社会生产各部门和各经济单位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空前加深了,于是有可能出现具有严格地域分工的部门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第三次大分工,商业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于生产之外的专门行业。商品流通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以后,就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过程,一方面它与各经济部门有密切联系并依赖于周围经济条件而存在,另方面又必然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而发展着,同时又反作用于生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还具有决定性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福州、厦门和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其战略地位尤为凸显.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运用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三城市的经济现状、增长因素及方式,确定海西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增长特点,判断三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并由此提出应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区是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每个经济区都是客观存在的拥有一定的由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地域范围和相对独立的生产地域单元。经济区划不是简单的划区分界,而是要明确各个经济区在全国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地位、专业化发展方向、区域经济结构、各个经济中心的规模及其生产力布局,因此,经济区的划分并不是可以任意的,而应遵循一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和质量效率变革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构建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理论基础之上,利用中国254个城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具有动态效应,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据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省际交界相邻城市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要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中西部地区相邻城市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要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以“宽带中国”为政策冲击的双重差分估计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这表明,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的投入和积累能够克服地理和交通的束缚,更加有利于城市群集聚发展和跨省市的经济区建设,尤其是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因此,从广义上说,一切城市都是相应地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但另一方面,城市又是分级的,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由于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不同,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那些据有最有利的位置,在较大地域范围内发挥影响和作用,并领导着基层城镇的城市,无疑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常把这一类城市,特称“中心城市”。根据我国当前城镇发展的特点和水准,一般省内地区一级以上的区域发展中心,都起着“中心城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问题时,不只是研究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再生产问题,而且还把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加以研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保持生产关系的根本属性不变质,但决不是原版复制,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必须废弃掉,而代之以新的内容和形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经建立,它的本质特征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所有方面和环节都凝固不变了.它在自身基础上的再生产运动,仍然是一个自我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来,理论界及政府部门都非常关注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区、经济带的发展,它们都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等中心城市有关但界定的标准、分工协作程度、发展的阶段不同。从经济扩散的方式看,城镇空间结构按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区的路径演进,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空间开发方式看,在不同的阶段,可能形成城市→经济带、城市→都市圈→经济带、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带等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量2006、2009、2012和2015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分析了海西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逐渐密切,各市的旅游经济联系量整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2)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在发展中不断成熟,旅游经济联系一体化进程加速;(3)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心性存在差异。整体而言,海西经济区内福建省各城市的网络中心性相对较强,而广东省各城市的网络中心性相对较弱。研究认为,海西经济区内各城市旅游合作空间应布局为:西北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东北滨海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南部"海丝"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和西南生态和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且认为需发展壮大各城市旅游业、加强海西城市间旅游业互动、完善和提升旅游合作机制、加大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三个前进基地之一,是支撑带动西北地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战略价值。经济区内城市体系结构相对合理,产业、人才和自然资源聚合程度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综合经济实力远超西北其他地区,是连通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门户。目前,限于经济区刚刚建立,区内经济融合度较低,七市一区各自分散发展势头明显,因而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优势,选择有效路径整合区内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经济区设立的新机遇,促进区域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DP和人口数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空间中心统计法、地带分离系数法,从时间维度及空间角度对环渤海经济区44个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环渤海经济区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第二、三产业收入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加大,产业的地理集中效应大于产业的结构效应;②辽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中心向辽宁方向偏移,而河北及山东经济区合力拉动人口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③地带内发展差异特别是河北经济区的发展差异是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地带分离系数以2008年为拐点呈现“U”型结构.最后提出促进河北地区的发展是环渤海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把社会再生产过程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基本形式,这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出发,明确指出,简单再生产是“再生产能够按不变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即生产在原规模上重复进行,是简单再生产;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进行,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的这个区分原则,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而且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所不同的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与否是区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尺度。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力求用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