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巴好胜 《西部论丛》2010,(12):70-7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个人的私人财富不断地积累,一个稳定的高收入富裕人群己开始形成,私人银行的潜在客户群体也开始不断地扩大起来。可见,目前我国银行业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己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条件。同时,因为外资私人银行进入我国市场,我国银行业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住这一个历史机遇,立足现有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2.
杨升 《北方经济》2012,(14):84-85
随着高净值人群数量和资产总量的不断增长,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开始注重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现阶段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以及其存在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治理的缺陷,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人银行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面向社会高净资产客户提供的顶级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具有高利润率和较少的资本金要求等特点。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实践中面临着诸如分业经营障碍和人才匮乏等困难。然而,从长期看,私人业务在中国还是具有潜力的。商业银行应当通过产品创新和加强信息平台处理能力等手段来提升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水平和能力,推动这一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叶良 《中国城市经济》2010,(5):249-249,247
私人银行被称为财富管理的“宝塔项层”,其业务在发达国家已历经百年的发展。而在我国,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个人的私人财富不断地积累,一个稳定的高收入富裕人群己开始形成,私人银行的潜在客户群体也开始不断地扩大起来。即目前我国银行业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己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条件。同时,因为外资私人银行进入我国市场,我国银行业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住这一个历史机遇,立足现有的金融产品、服务,为我国富裕的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国外私人银行业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外私人银行业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国外私人银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从中得出启示。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苹 《特区经济》2008,(12):72-73
随着我国富裕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外银行因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市场细分、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品牌建设、组织架构、专业人才的培养、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以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彬 《湖北经济管理》2008,(20):130-131
随着我国富人阶层迅速崛起,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强,因此,中外金融机构纷纷把中国视为私人银行业务极具潜力的市场。文章结合当前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赛芳 《特区经济》2006,(6):154-156
私人银行业务是西方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和竞争热点,其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和经营策略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服务范围而言,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涵盖了投资服务、银行服务和咨询服务。这些服务具有严格的基准条件、操作上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特征。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演变和目前采用的产品开发策略、营销服务策略和业务经营策略给我国正在蓬勃兴起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业务的不断成熟,我国商业银行除了经营资产和负债业务之外,在其他业务领域也有许多新兴的创新型业务显露头角,而私人银行业务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在北京正式开业,中国银行成为我国内地首家经营私人银行业务的中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均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上的资源加大了投入,纷纷提出了"做大做强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朝着国际一流零售银行迈进"的战略目标,文章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走专业化、特色化财富管理道路面临的问题,重点从发挥协同效应、资源整合、客户服务、跨界合作和专业化经营等"五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处理好"五大关系",全面打造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1.
霍莹 《魅力中国》2014,(18):82-82
进入21世纪以来,私人银行业务在国际化银行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并逐渐成为他们的主要盈利项目。发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概述以及发展的必要性分析,重点阐述了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居民财富的大幅度增长,在金融环境不断改善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需求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准私人银行业务,但目前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还是有明显的不足和弱势.文章主要分析了制约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因素以及探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端财富人群逐渐增加,这些高端财富人群对多元化投资管理的需求逐渐增加。为了发掘这一市场,各大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次转型成为商业银行共同面对的任务,而高端理财业务是几乎不消耗资本但又能带来丰厚中间业务收入的业务,也是符合减少资本消耗、提高资本回报率的转型方针。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欣杰  马荣华 《山东经济》2005,21(3):99-100,109
私人银行业务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市场因素在不断地加强,私人银行赖以存在的客户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具备独有的特征,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具有无限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此,发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积极探索发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途径变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一、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趋势及特点所谓私人银行.是指商业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面向高净资产客户提供的顶级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人银行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普遍重视并得以迅猛发展,现已成为银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目前.在瑞士银行集团、花旗银行、荷兰银行等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收入构成中.私人银行业务收入的比重一般占到6%-10%.并且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及私人财富进行了重新洗牌,世界各经济体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使得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本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后危机时代我国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资银行如何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临近,国内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以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为主,其中非传统型业务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为主.当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还存在着业务结构单一化、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以及业务创新步伐缓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最后纷纷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也指出了未来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资银行如何拓展私人银行业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12月11日,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结束,中国银行业迎未了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依据此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国外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注册成为当地的银行法人,全面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转为本地银行,意味着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具有高利润高回报的私人银行业务,无疑将会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把握机会,努力建立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私人银行业务,以争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人银行业务正在成为银行业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银行一个主要的利润来源。随着我国个人财富的增长,各项制度的完善,如何发展好私人银行业务正成为决定银行命运的关键。但是金融产品的单一、人力资源的匮乏等都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造成了障碍。针对现状,可以通过准确的目标客户定位,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积极探索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回顾美国主要商业银行近年来收购兼并活动,分析其突出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战略规划,并结合中国已完全放开零售银行业务市场的大背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所面临的压力,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发展零售业务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