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2008年11月1日起,中国再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既是三个月来的第二次调整,也是1999年以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涉及面最广的一次。对此,商务部贸研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在全球经济下滑累及中国出口之际,通过政策回调保出口适度增长有其必要,但中国外贸的根本出路在转型,高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也难乎为继。梅新育认为,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在所有大国中最高,在当前不利的内外情势下,保出口以保经济、保就业,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15):9-10
[摩根士丹利3月27日]中国正向世界发出一个重要信号:其发展模式即将出现一次重要的中期修正——从出口和投资引导的增长转向消费拉动的增长。这种变化不会是突如其来的,它将成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特点。其首要目的是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它还将对全球经济和世界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少维 《开放潮》2002,(1):19-20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在体制、制度和政策上做出必要的改进和调整。2002年要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千万百计扩大出口需求的同时,又要着力于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4.
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以扩大投资类需求为主导的扩大内需模式,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已不可能实现内需的有效扩大。这种扩大内需模式,因此也不能够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5.
石建勋 《西部论丛》2008,(12):56-58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经济衰退,国务院近期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落实这些措施的投资额到2010年年底约需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规模远远大于1998年所采取的投资拉动内需的规模。此次政策调整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有助于防止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对稳定资本市场的预期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晓求 《天津经济》2008,(11):83-84
金融风暴肆虐之下,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今的中国。那么,要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内需就成了首要的问题,吴晓求认为,是否能成功拉动内需,关键则在于是否能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2007年中国GDP高达24.66万亿元。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外贸拉动”和“外资拉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外汇储备也迅猛增加,截至2008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8088万亿美元,超过了G7、韩国、台湾和香港国际储备总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06,(16):62-63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让世人刮目相看。GDP总量也跃居世界第四。按理说,国富则民强。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本该带来就业增长和工资增长。但事实恰恰与此相背离。 “国富”是靠经济增长拉动的。而没有高就业,没有工资增长,“民强”又从何谈起呢?我们不禁要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三、消费如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目前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刺激中国的消费增长,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  相似文献   

10.
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分析与我国未来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深入分析了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后果和可持续性,并比较了一般投资拉动和设备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质量优劣。我们的分析指出,我国低水平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但消费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也不是当前我国的现实选择,未来应当采取以设备投资拉动为主、兼顾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实现增长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君 《中国经贸》2011,(9):56-56
今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无论是中国的经济还是人们的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都把这一切归功于入世给中国所带来的好处。殊不知,在这十年当中,中国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成了全球经济的稳压器和拉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引擎。  相似文献   

12.
从2004年开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标志着我国经济增长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拉动模式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财政拉动模式将不会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角。本文从内需中最主要的要素——消费出发,分析了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居民消费行为,结合现代消费理论,探讨了消费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对外贸易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6年中国外贸增长将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等:预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增幅将为15%左右,低于2005年20%的预期增长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2,(22):17-18
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增长,2011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巳跃居世界第一。但是,长期依靠“高投入、高出口、扩大内需”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隐藏的负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抑制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弄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经济决策,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增长,2011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巳跃居世界第一。但是,长期依靠“高投入、高出口、扩大内需”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隐藏的负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抑制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弄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经济决策,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吸引着华尔街的目光,曾经指望美国经济回暖或其他主要经济大国经济增长来拉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经济学家惊奇地发现,中国这边风景独好。尽管在2003年中国的经济遭遇了SARS的袭击,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1%的增长率。中国GDP的增长率在全球是独树一帜的(见图1),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国内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日前中央发布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俄罗斯、印度这几年的经济之所以快速增长,不断扩大的国内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信贷消费在帮韩国很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同时,也为此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各国在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使之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要素拉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愈益显现出其历史局限性。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是难以为继、无法持续的。外贸的发展迫切需要构建科学的、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4万亿,不仅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大调整,还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转变为以内需拉动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一月份公布了2007年的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增长11.4%,连续第二年超过11%。这一增长水平即使以中国近年来的标准衡量也是相当高的。但鉴于全球经济增速有可能在美国的带动下出现放缓,中国政府的施政重点现在看来很有可能发生转变,从遏制因经济蓬勃发展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和其它过热现象,转到为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而维持经济的必要增长上来。中国政府计划今年新增1000万个城镇就业机会。这意味着政府将更加注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很长时间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