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必经阶段.也是推动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城镇化水平超过70%的国家.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我国这样人口规模巨大、疆域辽阔且区域差异显著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过程中.中小城镇发展是一个关键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宋卫军 《魅力中国》2013,(28):300-300
提要: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城乡商品流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奔小康的一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农村现代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现代化包括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政治现代化、农村文化教育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忽视了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使得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速度和水平受到了影响.因此,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代物流不仅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四化同步”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物流现代化;农村物流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和信息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提出并研究农村物流问题.是关系到“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县域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和互动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在空间上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推进县域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人口就地转化: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宿迁市这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经济建设“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战略中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战略,不仅应紧紧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必须把握一个根本问题,也就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问题。人的素质和人格力量是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基础,是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性力量。湖南省农村人口的现状和农村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普及性中面临的困难,使我们必须正视、利用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7.
徐国辉 《魅力中国》2013,(20):33-33
摘要:规划与布局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和先导,没有科学的、高质量的规划,没有整体的、合理的布局.也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做好规划和布局工作对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农村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实现西部的工业化,而实现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推进城市化。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加速农村城镇化必须首先要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大通县近年来在城镇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无论建制规模、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城镇化水平还是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均处于落后地位。全县43.8万人中农业人口34万人,城镇人口不到10万人,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7.6%。转移农村人口,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发展小城镇,促进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进程,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江山市紧持从实现出发,积极探索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点,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得益彰,活了城乡,推动了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任广峻 《中国经贸》2013,(2):102-103
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城镇化理念.在实践中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行相关制度配套改革、多渠道筹集资金并管理好资金。科学合理的规划城镇布局,构建个性化城镇,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解决好土地利用、户籍改革、生态环境等问题,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相似文献   

11.
走城镇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器。本文梳理了城镇化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得出对青岛城镇化道路的启示,即要处理好“一个适应”和“四大关系”:城镇化发展必须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速度相适应.以及要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城镇体系内层次和规模、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事关农村稳定,涉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将对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的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构思,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米推进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4.
龙烨辉 《重庆经济》2005,(12):35-37
百个经济强镇工程是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重庆市各级党政及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百镇工程建设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5.
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行政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新世纪,如何紧紧抓住头20年这个历史性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城镇化这个强大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内蒙古赤峰市农村人口比重高,城镇化水平低,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城镇化进程,选择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城镇化模式,是加快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自然社会历史过程。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产业集群化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农村城镇化是产业集群化的有效载体.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许经勇 《浙江经济》2007,(20):35-36
温州城镇化道路的宝贵经验,在于深刻地揭示了:只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始能加快城镇化进程;如果农村经济繁荣不起来,城镇化进程就寸步难行.温州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征是:以市场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专业化市场为基础的专业镇模式;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与主要依靠外源性经济的广东省不同,作为浙江省缩影的温州,其城镇化建立在内源性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与中国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落后农业国向发达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途径。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与乡城结构的变迁和发展之上,因而在推进农村发展的制度安排中,就需要将发展的阳光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城镇化视野之中,通过城镇化道路来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20.
高强 《开发研究》2005,(1):8-11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也是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 ,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应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和突破口。本文通过小城镇数量及人口、城镇人口及比重、城镇化阶段等揭示了城镇化进程。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钱纳里发展模型和世界各国的实践比较 ,我国城镇化还滞后。最后认为 ,农村城镇化是一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政策措施也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