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乔均 《中国广告》2005,(12):64-65
2006年以后中国广告市场将对外资完全地开放,这是广告业所期待的时代,也是广告业深为担忧的时代。跨国国际广告公司的高管人士不断放言,在今后几年,国际广告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加大对华投资,重点加大对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兼并:同时本土有实力的广告公司也纷纷放言,重组合资,加强兼并,强化联盟,提高竞争力。无论未来出现怎样的结局.可以断言,中国广告市场资本重组的划时代的阶段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2.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从2000年4月开始,国外的一些4A广告公司就已经开始在中国打桩圈地了。比如兼并,收购本土公司等等。近两年来,这个圈地的浪潮越演越烈,而且,这些国外的广告公司正在改变其客户走向,从原来的只服务外商、国际客户渐渐转变为争取本地客户,可是本土的广告公司虽然意识到这个情况,却没有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都是各忙各的,最后导致恶性竞争更激烈,客户流失严重的情况却没有好转。这种现象是目前本土广告公司面临的困境之一。  相似文献   

3.
《广告导报》2006,(8):91-97
2006年对于中国的国际广告公司而言,或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政策对于外资广告公司全面放开,一些本土广告人士解读说,喊了那么多年“狼来了”,这回,狼真的来了。 2006年这就已经过去了一半,对于多数的广告公司——本土的以及国际的——一切也仍旧在有条不紊的前进着,没有并没有什么突兀的事情发生。对于外资广告公司而言似乎存在两条去路,选择独资或继续合资。然而事实上这个命题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即便是出于此前合资的状态下,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乃至理念。外资公司其实也一直在沿用自己独立的体系,所谓本土化,是策略所致,而绝非合资的结果。对于本土广告公司而言,路只有一条,努力,继续努力! 进入2006年我们可以看到,广告行业的争夺已经不是原先所谓本土广告公司与外资广告公司的争夺,阵线已经不再是由国别来划分的了。市场在走向细分,广告公司再日趋专业,实力和对于市场的准确洞察才是存在的砝码!国际公司本土化,本土公司国际化的战略阐明了:中国广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已经从太多的。中国声音”中来了解过中国广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期专题,我们将从几位外国同行的眼中,来看看中国的广告。这一期的几位嘉宾也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杜孟先生曾获得法国最高荣誉——“法国荣誉勋章”,贺劲勋则是美国《AD Age》曾评选出的“全球广告人100强”之一……一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了梦想来到中国。不一样的国籍,一样的中国路,我们听听他们将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广告市场外资主导的倾向,对本土广告公司的未来发展,我曾表示深切忧虑。有学者认为,外资主导尚未构成对中国广告产业的严重威胁,其理由之一,便是近年本土广告公司尤其是区域性本土广告公司的卓越成长。  相似文献   

5.
陈卿 《中国广告》2007,(6):40-43
在许多人眼里,英扬传奇是本土广告公司中的另类:它像许多国际4A公司一样注重创意,在国内外广告奖上屡有斩获,2005年One Show的银铅笔为本土广告公司立下了新的标杆。各种奖项给英扬传奇带来的是创意的光环,然而英扬传奇在强调创意的同时,却一直高举打造中国自己的本土品牌的旗帜。但这一切都不能离开本土二字,凭借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本土企业的充分了解,英扬传奇始终在这条道路上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应曙光 《中国广告》2003,(12):59-60
2005年,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将全面开禁,越来越多的国际型广告公司将进入中国市场。整个国际投资结构将进行调整,跨国广告公司也决不会满足仅仅在中国设立分公司,而是或组建新公司、或扩大投资,争夺本土市场。大力收购国内企业的TOM、中美合资的巍珂-庆余……事实上,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中国了。雅仕维、实力媒体、传力媒体也都积极准备购买户外媒体.准备着2005年直接在国内进行户外操作。这些都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广告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得非常快。2003年以后,外资广告公司进入中国有了一些新的措施和规定.在这样的冲击下.中国本土的广告业总体呈现一种上升的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阶段。但是目前广告公司也遇到了比较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广告公司的规模比较小并且非常分散,而且我们广告公司在管理方面比较差,在资本的运作上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说本土广告公司在发展上应该是遇到了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8.
陈刚 《广告大观》2005,(9):139-140
在分析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出路的问题时,第一个似乎不是问题但又是很关键的问题:中国到底还需不需要本土广告公司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国际广告公司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广告时代》2003年发布的两份调查(表格1和表格2)报告可以看出.目前国际广告公司的竞争基本上都有资本雄厚的广告集团作为背景。可以说,现代国际广告已经形成了“广告公司比广告、广告集团比资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广告大观》2004,(7):122-123
作为国际广告公司的突出代表,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市场获得显著成就,借助成功的本土策略,电通不但代理了许多著名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广告,而且也与不少中国本土品牌有深入合作,国际品牌及国际4A广告公司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如何推进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  相似文献   

11.
时间跨入2005年,面对即将开放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在中国广告业中,谁才是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广告公司?在迎来了中国广告业发展的第26个年头的时候,我们经过1年多的城市广告业态的深入走访和各地广协、专家团的推荐、筛选,隆重推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强本土广告公司”和“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综合实力30强”。  相似文献   

12.
《广告大观》2007,(10S):38-39
中国本土广告以庞大数量繁衍发展。其中传统广告、媒介依托型广告及户外广告成为本土广告的三大亮点。本刊选择三家代表型广告公司广东省广告公司、未来广告和大贺等户外广告,希望能找到中国本土广告的最佳发展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告业对市场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国际4A广告公司的整个操作系统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用以保证其运作的科学体系化,而原先不太重视数据的本土广告公司也在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2008,堪称难忘。这一年,CCTV未来广告公司迎来了自己的15周岁。从一家不起眼的普通公司,到成长为中国本土最大的广告公司,未来广告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来自各方面的帮助与厚爱。  相似文献   

15.
《广告大观》2007,(10S):43-45
2005年中国广告全面对外开放,外资广告可以成立独资广告公司,此举对中外合资型广告公司意味着什么?本刊以上海市广告公司为例,希望描摹出合资广告公司的发展前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凌平  孙毅  曾路 《广告导报》2004,(3):15-15
广州,本土4A繁荣之地、沿海的地理位置.靠近香港地区的信息优势,造就了广州地区广告业的发展。广州云集3000多家本土广告公司,广州4A公司32家,较早向国际广告偷师学艺,是全中国最好、最多的本土广告公司和制作团队。广州吸引了大量的境外媒体,本土电视媒体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左冲右突,纵横捭合。CEPA政策实施之后,中国香  相似文献   

17.
《广告导报》2007,(5):55-55
创业的路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对于同样渴望成功的他们,其中一些人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付出更多的勇气。 对于中国的本土广告业而言,目下的环境是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理性了。属于冒险家的时代似乎正在过去,和第一批懵懵懂懂撞进广告业的人相比,如今的广告人们,似乎更专业,也更为光鲜了。对于在中国的国际广告公司来说,摸爬滚打的往事和他们在中国的经历无关。而对于中国的本土广告人,正是这些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们更加清楚地懂得生存之不易,和客户之可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告》2008,(12):168-174
2005年,9家本土一流广告公司创始人共同发起"中国元素"概念,13位享誉国际的著名设计师、创意总监、艺术家组成重量级评审团。2008年4月,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火热开场。本届主题为"盛世中国红",呼吁创意人士用代表中国文化主色的中国红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崛起的中国盛世相结合,以现代眼光挖掘能生动反映今天生活气息的中国本土文化元素。大赛在全球范围内共征集到作品11000多件。  相似文献   

19.
《广告大观》2007,(10S):22-25
近年来,国际广告巨头在中国的超常发展已经把中国本土广告甩在了身后。广告综合代理、媒体依托、户外广告,这些较为成功的中国本土广告发模式在未来能否跟上外资广告发展的步伐?媒体依托、户外广告依托资本的力量强势发展,而作为智慧产业主体的广告综合代理却发展缓慢,出现“脑体倒挂”的现象。或者,今天在看到中国广告市场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之下,我们是否应该重新理性地思考中国本土广告发展之路? 正视今天的事实才能把握明天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昌荣传播成立于1995年,从中央电视台广告代理起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业务不断拓展,资源不断丰富,资本不断积累。从一个本土广告公司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传播集团,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进军国际市场。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广告集团,对于广告业态的变化有哪些判断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